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陳耆卿
陳聚
陳聿
陳肅
陳肇興
陳肇昌
陳能群
陳自修
陳自新
陳至
陳至言
陳致一
陳舜俞
陳舜咨
陳舜弼
陳舜法
陳舜翁
陳舜道
陳航
陳般
陳艮
陳良
陳良孫
陳良弼
陳良玉
陳良珍
陳良祐
陳良翰
陳良貴
陳藝衡
精選古詩
和毛君州宅八詠其七
和毛君新葺囷庵船齋
和王鞏見寄三首其一
和王鞏見寄三首其二
和王鞏見寄三首其三
和王適炙背讀書
和王適寒夜讀書
和李邦直學(xué)士沂山祈雨有應(yīng)
古詩名句
江淅尚玄悟,學(xué)者群宗之
詎知了性命,乃與日月宜
奇珍匪嘗口,絢霞豈能衣
古來齊魯論,心事未云岐
達士抱以脩,濁世相乖癡
君看百尺樓,下有棟與基
玄談竟無益,頓悟亦何為
隱語互相倡,無乃墮禪機
查古詩
搜索
賦送鎮(zhèn)安別駕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邕州千里外,土府萬山中。
地與交南接,官于太守同。
威靈千騎入,德教百蠻通。
銀艾腰方始,金標立未終。
聲詩開子女,明信薦三公。
吹管消春瘴,揮琴送夕鴻。
玉壺長注露,銅鼓靜含風。
雨散雷高翠,霞連海角紅。
懷人東莞遠,平佛日南空
。
四塞當天險,三年奏土功。
佇聞神雀下,褒語出深宮。
詩句欣賞
MORE+
林泉滋味煙霞癖,夐與青云路不同
出處:
有懷趙樵山元昌老友乃用前韻以寄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歸來不在別離中,后進應(yīng)懷絳帳翁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邑里琴弦陪杖屨,家庭二子列鹓鴻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綠楊野渡詩人興,翠竹茅亭處士風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何用沈生山水筆,東崖真境畫圖同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前盟曾記十年中,共向淇東作釣翁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三徑主人今蔣詡,五噫高士漢梁鴻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陶情寄興樽留月,問柳尋花杖曳風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莫把蒼顏容易失,要將清致古人同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參苓不貯藥籠中,老作人間自在翁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日昃芹宮辭簉鷺,天高榆塞羨歸鴻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芒鞋翠濕巢松露,布袖香沾采藻風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村飲野吟農(nóng)圃樂,與君從此四般同
出處:
元方既次韻見寄又聞辭訓(xùn)導(dǎo)之職來歸東崖故居乃再用前韻以賀之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濟濟群材樂育中,先生何待蜀文翁
出處:
聞元方辭典教之職為省府所留遂用前韻以慰其懷歸之念安其傳道解惑之心也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銅臺聲聞鳴皋鶴,泮水去留遵渚鴻
出處:
聞元方辭典教之職為省府所留遂用前韻以慰其懷歸之念安其傳道解惑之心也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照座青藜聽夜雨,繞壇紅杏詠春風
出處:
聞元方辭典教之職為省府所留遂用前韻以慰其懷歸之念安其傳道解惑之心也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化行俗美師儒力,看與蘇湖兩郡同
出處:
聞元方辭典教之職為省府所留遂用前韻以慰其懷歸之念安其傳道解惑之心也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盛名久列廣文中,人比先生節(jié)孝翁
出處:
聞元方辭典教之職為省府所留遂用前韻以慰其懷歸之念安其傳道解惑之心也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種竹昔留亭上鳳,采芹今對水邊鴻
出處:
聞元方辭典教之職為省府所留遂用前韻以慰其懷歸之念安其傳道解惑之心也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升堂化沛諸生雨,為國文興一代風
出處:
聞元方辭典教之職為省府所留遂用前韻以慰其懷歸之念安其傳道解惑之心也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地與交南接,官于太守同。
威靈千騎入,德教百蠻通。
銀艾腰方始,金標立未終。
聲詩開子女,明信薦三公。
吹管消春瘴,揮琴送夕鴻。
玉壺長注露,銅鼓靜含風。
雨散雷高翠,霞連海角紅。
懷人東莞遠,平佛日南空。
四塞當天險,三年奏土功。
佇聞神雀下,褒語出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