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黃治峰
黃泰
黃泰亨
黃泳
黃洪
黃洪冕
黃浚
黃浩
黃潤玉
黃淑德
黃淑貞
黃淮
黃深源
黃淳
黃淳耀
黃清
黃清泰
黃清老
黃清風(fēng)
黃淵
黃淵耀
黃湂
黃湘南
黃湜
黃溁
黃溍
黃源垕
黃滔
黃漳
黃瀠之
精選古詩
宿太平宮葆清庵自和少年壁間戊辰歲所作韻是日聞虜大入滁濠二首其一
宿溪聲閣望香爐峰偶成二律其一
宿溪聲閣望香爐峰偶成二律其二
寄王料院三首其三
寄王料院三首其二
寄王料院三首其一
寄江州趙倅季茂二首時過溧陽舟中正遇順風(fēng)張帆其二
寄江州趙倅季茂二首時過溧陽舟中正遇順風(fēng)張帆其一
古詩名句
自天持鳳詔,靈雨護龍驤
當(dāng)寧勞宵旰,安邊仗紀綱
江淮遺草莽,郡邑尚豺狼
漢代黃巾亂,公孫白馬狂
朝廷徵李泌,將帥得汾陽
秦鞏銷烽燧,青徐入稻粱
江平天失塹,海闊地?zé)o疆
破竹聲相應(yīng),投鞭勢莫當(dāng)
查古詩
搜索
壽洪母
作者:
成鷲
朝代:
明
男兒立身須及早,強仕服官親已老。
男兒愛日在承歡,百年喜懼非一端。
何如當(dāng)今洪氏子,天倫樂事誰可比。
母也圣善子明經(jīng),七閩五嶺咸知名。
名動臨軒身未出,安陽待捧毛生檄。
北堂設(shè)帨時未央,朱明日永蘭桂芳。
儒冠采服朝戲舞,大孫鳴琴小擊鼓。
門前車馬如云屯,昌言美譽紛前陳。
有人拜首揚母節(jié),貞松翠柏凌霜雪。
有人避席稱母慈,養(yǎng)成雛鳳豐羽儀。
有人贊嘆頌?zāi)傅?,減膳分餐蘇菜色。
東樵野老聞所聞,一曲長歌寄五云。
五云多處群仙宴,麻姑西姥遙相見。
河濁河清海淺深,瑤池一會到于今
。
手栽庭砌三株樹,拂日凌霄作天柱。
東樵拭目幾回看,看取金桃受恩遇。
詩句欣賞
MORE+
畫圖水墨驚初見,卻似扁舟過赤沙
出處:
題水墨蓼花草蟲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雨過秋山日欲暾,白云如雪擁山根
出處:
題山水圖為寶林衍上人作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高松浥露和煙冷,迸水穿沙出谷渾
出處:
題山水圖為寶林衍上人作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擬向蘿陰緣石徑,卻尋花片入桃源
出處:
題山水圖為寶林衍上人作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畫圖應(yīng)有通神處,他日相從子細論
出處:
題山水圖為寶林衍上人作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負郭無田生事疏,微官巳謝不須除
出處:
再用韻荅嚴衍二上人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散愁漫入高僧舍,乘興還過野老居
出處:
再用韻荅嚴衍二上人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草冷蟲聲悲杼軸,霜馀蕉葉碎緘書
出處:
再用韻荅嚴衍二上人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黃花素發(fā)相將暮,獨立凄涼憶往初
出處:
再用韻荅嚴衍二上人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愛汝精藍抱翠微,青松綠竹共依依
出處:
次韻和新羅嚴上人秋日見寄二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龜臺落日明霞綺,鰻井寒潮長石衣
出處:
次韻和新羅嚴上人秋日見寄二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銀杏子成邊雁到,木犀花發(fā)野鶯飛
出處:
次韻和新羅嚴上人秋日見寄二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鐘殘永夜禪心定,一任秋蟲促杼機
出處:
次韻和新羅嚴上人秋日見寄二首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坐見風(fēng)霜百草疏,卻憐光景漸消除
出處:
重用韻荅嚴上人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萍蓬飄蕩三年客,松菊荒涼五畝居
出處:
重用韻荅嚴上人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陋巷蒼苔封蟻垤,空庭黃葉帶蟲書
出處:
重用韻荅嚴上人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江楓恰似知人意,強學(xué)芳菲二月初
出處:
重用韻荅嚴上人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江水東流西日微,閑身不系獨何依
出處:
重用韻荅嚴上人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塵埃爽颯枯蓬鬢,霜露凄涼破衲衣
出處:
重用韻荅嚴上人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百粵雨馀山翠合,三韓云凈海青飛
出處:
重用韻荅嚴上人
作者:
劉基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男兒愛日在承歡,百年喜懼非一端。
何如當(dāng)今洪氏子,天倫樂事誰可比。
母也圣善子明經(jīng),七閩五嶺咸知名。
名動臨軒身未出,安陽待捧毛生檄。
北堂設(shè)帨時未央,朱明日永蘭桂芳。
儒冠采服朝戲舞,大孫鳴琴小擊鼓。
門前車馬如云屯,昌言美譽紛前陳。
有人拜首揚母節(jié),貞松翠柏凌霜雪。
有人避席稱母慈,養(yǎng)成雛鳳豐羽儀。
有人贊嘆頌?zāi)傅?,減膳分餐蘇菜色。
東樵野老聞所聞,一曲長歌寄五云。
五云多處群仙宴,麻姑西姥遙相見。
河濁河清海淺深,瑤池一會到于今。
手栽庭砌三株樹,拂日凌霄作天柱。
東樵拭目幾回看,看取金桃受恩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