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羽素蘭
翁萬達
翁世修
翁仲德
翁元圻
翁元廣
翁元龍
翁升
翁華
翁卷
翁叔元
翁合
翁合老
翁同和
翁咸封
翁孟寅
翁孺安
翁宏
翁定
翁定遠
翁壽麟
翁延壽
翁延年
翁彥國
翁彥深
翁彥約
翁心存
翁志琦
翁思佐
翁懿淑
精選古詩
抵家后口占其二
三高祠
平原村
顧林亭
汪孝子詩
老人峰歌
云棲
南坡
古詩名句
朝廷未下還師詔,幕府重書諭蜀文
自愧身輕如野鶴,一年來往逐邊云
借來公館作齋居,復(fù)有仙禽伴讀書
每送清音當(dāng)五夜,時隨閒詠及三馀
啄殘?zhí)胶蜔煉?,舞罷霜翎帶月梳
明日南還須愛惜,筠籠輕貯入藍輿
白云破秋色,飛蟲起商聲
漁陽明月夜,鐘鼓閟寒城
查古詩
搜索
遣興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羅衣雖輕,不如布好。
堂夜雖美,不如玉寶。
葳甤芳樹,烹飪則拙。
便佞悅?cè)耍螄鴦t滅。
獨夫昏君,非文不免。
武王大圣,非紂不顯。
有寒有暑,造化之常。
貧而守道,文章之光。
天有霞錦,匪朝則夕。
人有美名,匪才則識。
大海洪波,寸蝦不入。
高山連云,弱羽不戢。
積絮生蟣,積書聚蠹。
物之所喜,人之所怒。
良弓在傍,善射思逞。
騏驥在側(cè),善御思騁。
不為不智,是謂不愚
。
不為不足,已自有馀。
莫堅于漆,唯蟹則解。
莫重于石,唯輪則徙。
三寸之鍵,可制闔辟。
千尺之龍,或畏螻蟈。
伯益作井,龍登玄云。
秦女吹簫,與鳳為群。
人為強努,神為巧機。
孰滿孰發(fā),各唯其時。
詩句欣賞
MORE+
歸拜錦堂承綵覲,高車不羨蜀都橋
出處:
送陳太史奉使淮藩便覲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法垣華耀吐文昌,斧節(jié)今辭白玉堂
出處:
送亢太史提學(xué)河南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嵩少風(fēng)云生氣色,洛瀍草木動輝光
出處:
送亢太史提學(xué)河南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新銜薄試儒文效,舊局同推史學(xué)長
出處:
送亢太史提學(xué)河南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本是紫皇香案吏,仙裾佇曳御爐傍
出處:
送亢太史提學(xué)河南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太宰高風(fēng)振盛朝,羽毛羨爾接青霄
出處:
送萬太史奉使唐藩便覲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通家誼厚憐交久,并署情親惜別遙
出處:
送萬太史奉使唐藩便覲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桐葉剪圭將去節(jié),薇花照館遲歸旄
出處:
送萬太史奉使唐藩便覲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過庭正及江魚美,捧饋應(yīng)紓孝思勞
出處:
送萬太史奉使唐藩便覲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省元昨占西江盛,館職今分東觀榮
出處:
送興化李太史奉使衡藩便省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獨捧金函辭禁籞,遙將玉節(jié)下仙城
出處:
送興化李太史奉使衡藩便省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幃褰海岱晴云度,旆指徐淮暑雨清
出處:
送興化李太史奉使衡藩便省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圣主恩深不可及,莫吟黃葉滯秋程
出處:
送興化李太史奉使衡藩便省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二十年前舊月明,長安杯酒此同傾
出處:
八月二十七夜同年宴集內(nèi)射所酒闌步東臺觀月慨談往昔愀然興感趙文屬倡句不揣敬呈郢削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星河影動高秋興,弦管音傳少日情
出處:
八月二十七夜同年宴集內(nèi)射所酒闌步東臺觀月慨談往昔愀然興感趙文屬倡句不揣敬呈郢削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四海聲華前輩老,幾人功業(yè)后時名
出處:
八月二十七夜同年宴集內(nèi)射所酒闌步東臺觀月慨談往昔愀然興感趙文屬倡句不揣敬呈郢削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酒闌忽感英雄事,卻憶終生曾借纓
出處:
八月二十七夜同年宴集內(nèi)射所酒闌步東臺觀月慨談往昔愀然興感趙文屬倡句不揣敬呈郢削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云陽佳氣動江鄉(xiāng),寶婺星輝映北堂
出處:
宗媼譚孺人六十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競喜萱叢開晚色,更看蘭葉裊華光
出處:
宗媼譚孺人六十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湘娥色應(yīng)金飆轉(zhuǎn),緱女簫流綵霧長
出處:
宗媼譚孺人六十
作者:
尹臺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堂夜雖美,不如玉寶。
葳甤芳樹,烹飪則拙。
便佞悅?cè)耍螄鴦t滅。
獨夫昏君,非文不免。
武王大圣,非紂不顯。
有寒有暑,造化之常。
貧而守道,文章之光。
天有霞錦,匪朝則夕。
人有美名,匪才則識。
大海洪波,寸蝦不入。
高山連云,弱羽不戢。
積絮生蟣,積書聚蠹。
物之所喜,人之所怒。
良弓在傍,善射思逞。
騏驥在側(cè),善御思騁。
不為不智,是謂不愚。
不為不足,已自有馀。
莫堅于漆,唯蟹則解。
莫重于石,唯輪則徙。
三寸之鍵,可制闔辟。
千尺之龍,或畏螻蟈。
伯益作井,龍登玄云。
秦女吹簫,與鳳為群。
人為強努,神為巧機。
孰滿孰發(fā),各唯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