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王伯稠
王伯范
王伯虎
王伴
王伸
王位之
王佐
王佐才
王佐(汝學(xué)
王佑
王佑曾
王體健
王余佑
王作肅
王佩箴
王侃
王侑
王俊
王俊乂
王俊彥
王俊民
王信
王儔
王儉
王修齡
王倩
王偃
王傅
王儲
王僧令
精選古詩
壽張蒙溪方伯初度
中秋答王岱麓
登鎮(zhèn)海樓二首
陳天游招飲西郊園和倫右溪韻
夜宿五層樓
厓山感興四首
避暑粵山中諸君攜酒見訪
詠奇石
古詩名句
雁辭玉塞空秋草,犬吠霜鐘起夜壇
底事暫隨吟望處,風(fēng)流不與夕陽殘
老僧舊住溪橋上,卻憶當(dāng)時亦五旬
潭影杖搖山日落,紙窗燈暗夜猿頻
門庭枯澹思先輩,田舍荒蕪賴后人
莫倚年華少提挈,壽昌七十钁頭春
瑟瑟西風(fēng)薄暮生,百年衰柳幾回榮
鏡花久逐東流去,水月猶憐獨(dú)夜明
查古詩
搜索
題黎縝之蓼水居
作者:
何吾騶
朝代:
明
從來高士恬養(yǎng)神,結(jié)廬人外不染塵。
勝事每為凡夫借,亭搆穿植何紛紛。
今人栽花為花使,古人栽花作花主。
萬錢雕鏤欲無終,深林一枝耐風(fēng)雨。
君不見,繁華稱石家,只今勝事落空花。
又不見,邵平少生涯,千秋人識東陵瓜。
可見高臺名花亦偶爾,獨(dú)任清真有黎子。
荒村卜筑蓼花居,酒闌為我稱山水。
居前溪水照膽清,居后青山如削成。
蓼花千樹映水紫,落日萬山照花明。
更有板橋通野渡,夜聞漁歌起清露。
高枕花飛撲被眠,維舟花畔停搖櫓。
蓼花日暮溪水深,高歌時時龍和吟。
載酒有誰來問字,敲門未許輕聽琴。
落落才何有,飄飄堪杯酒。
世人向子問天機(jī),未可悠悠輕啟口。
四壁蓼花未全貧,不觀陶潛五株柳。
噫唏,無論古來臺宇非,即看真境眼中稀。
看君到處堪留勝,蓼花因君后代知
。
詩句欣賞
MORE+
三徑初開倚少城,萬花中帶一池清
出處:
谷隱亭為鄭明府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傳家本擅司農(nóng)學(xué),避世誰沽谷口名
出處:
谷隱亭為鄭明府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壁上苔生閒釣具,竹間星亂有棋枰
出處:
谷隱亭為鄭明府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莫言神武抽簪早,自是蓬蒿少送迎
出處:
谷隱亭為鄭明府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津亭過雨散炎埃,畫舫青簾薄暮開
出處:
送梁孔適詣闕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太史定占鳧舄至,清時爭待鶴書來
出處:
送梁孔適詣闕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螭坳對奏遲高步,龍井經(jīng)游想駿才
出處:
送梁孔適詣闕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曾是竹林琴酒客,能無垂白望燕臺
出處:
送梁孔適詣闕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委佩朝來出漢宮,暫將蹤跡托冥鴻
出處:
趙太史招游浮丘山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掃門曾識登龍客,采藥今為負(fù)局翁
出處:
趙太史招游浮丘山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嶺外素琴隨一鶴,斗間文劍化雙虹
出處:
趙太史招游浮丘山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周南不用嗟留滯,矯首燕臺氣郁蔥
出處:
趙太史招游浮丘山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解印南歸問五湖,昔游風(fēng)月未曾孤
出處:
趙太史招游浮丘山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閒攜天祿青藜杖,來坐仙人白玉壺
出處:
趙太史招游浮丘山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碧海蓬萊今又淺,丹砂勾漏豈全無
出處:
趙太史招游浮丘山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前身恐是浮丘伯,勝事重逢蔣大夫
出處:
趙太史招游浮丘山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郭外名山卜筑新,草堂花徑亦相鄰
出處:
游浮丘移酌心遠(yuǎn)亭次陳公載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三休竟老王官谷,四皓虛稱漢室臣
出處:
游浮丘移酌心遠(yuǎn)亭次陳公載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金液方中迷日月,桔槔機(jī)上偃絲綸
出處:
游浮丘移酌心遠(yuǎn)亭次陳公載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五龍莫更誇高臥,恐有徵書到隱淪
出處:
游浮丘移酌心遠(yuǎn)亭次陳公載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勝事每為凡夫借,亭搆穿植何紛紛。
今人栽花為花使,古人栽花作花主。
萬錢雕鏤欲無終,深林一枝耐風(fēng)雨。
君不見,繁華稱石家,只今勝事落空花。
又不見,邵平少生涯,千秋人識東陵瓜。
可見高臺名花亦偶爾,獨(dú)任清真有黎子。
荒村卜筑蓼花居,酒闌為我稱山水。
居前溪水照膽清,居后青山如削成。
蓼花千樹映水紫,落日萬山照花明。
更有板橋通野渡,夜聞漁歌起清露。
高枕花飛撲被眠,維舟花畔停搖櫓。
蓼花日暮溪水深,高歌時時龍和吟。
載酒有誰來問字,敲門未許輕聽琴。
落落才何有,飄飄堪杯酒。
世人向子問天機(jī),未可悠悠輕啟口。
四壁蓼花未全貧,不觀陶潛五株柳。
噫唏,無論古來臺宇非,即看真境眼中稀。
看君到處堪留勝,蓼花因君后代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