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部
精選古籍
十二樓
龍鳳再生緣
金云翹傳
春秋配
繡球緣
繪芳錄
世無匹
玉嬌梨
型世言
一枕奇
文心雕龍譯注 二十、檄移
作者:
《文心雕龍譯注》陸侃如 牟世金
《檄(xí習)移》是《文心雕龍》的第二十篇,論述檄、移兩種文體,重點是講檄文。檄文“或稱露布”?!奥恫肌痹跐h魏六朝期間和檄文基本相同,唐宋以后,檄文就專指出師前對敵人的書面討伐,“露布”則專指戰(zhàn)勝后的告捷文書。
本篇分檄和移兩個部分,前兩段講檄,第三段講移,第一段從檄的起源,講到戰(zhàn)國時期正式出現(xiàn)檄文以后的主要作品,結合論述檄文在征討敵人中應起的作用。第二段講檄文的基本特點和要求。第三段簡論移和檄、移的區(qū)別。
“奉辭伐罪”的檄文,是用于軍事行動的宣傳文,具有較強的戰(zhàn)斗性。劉勰所講檄文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奮其武威,使敵人聞風喪膽,長自己的威風,滅敵人的斗志;二是充分揭露敵人的罪惡,說明其惡貫滿盈,死到臨頭;三是從精神上摧毀敵人,使敵人的萬丈高城,不攻自破。怎樣才能使檄文產生這樣巨大的效果?劉勰所總結的寫作要求是:第一,從善惡、天道、人事、強弱、權勢等各個方面分析敵我形勢,說明我勝敵敗的必然性;第二,表達方法上既要基于國家的信譽,又要參以兵詐,既不要太老實,又要寫得冠冕堂皇;第三,敘事說理,都要明確果斷,氣勢旺盛而信心百倍。
?。ㄒ唬?br>
震雷始于曜電1,出師先乎威聲。故觀電而懼雷壯,聽聲而懼兵威。兵先乎聲,其來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國2,夏后初誓于軍3,殷誓軍門之外4,周將交刃而誓之5。故知帝世戒兵6,三五誓師7,宣訓我眾,未及敵人也。至周穆西征8,祭公謀父稱9:“古有威讓之令10,令有文告之辭?!?1即檄之本源也。及春秋征伐,自諸侯出,懼敵弗服,故兵出須名12,振此威風,暴彼昏亂13;劉獻公之所謂“告之以文辭14,董之以武師”者也15。齊桓征楚16,詰苞茅之闕17;晉厲伐秦18,責箕郜之焚19;管仲呂相20,奉辭先路:詳其意義,即今之檄文。暨乎戰(zhàn)國21,始稱為檄。檄者,皦也22;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張儀《檄楚》23,書以尺二24;明白之文,或稱露布25,播諸視聽也。夫兵以定亂,莫敢自專26:天子親戎27,則稱“恭行天罰”28;諸侯御師,則云肅將王誅29。故分閫推轂30,奉辭伐罪31,非唯致果為毅32,亦且厲辭為武33:使聲如沖風所擊34,氣似欃槍所掃35;奮其武怒36,總其罪人37;懲其惡稔之時38,顯其貫盈之數(shù)39;搖奸宄之膽40,訂信慎之心41;使百尺之沖42,摧折于咫書43,萬雉之城44,顛墜于一檄者也。觀隗囂之《檄亡新》45,布其三逆46,文不雕飾,而辭切事明,隴右文士47,得檄之體矣48。陳琳之《檄豫州》49,壯有骨鯁50,雖奸閹攜養(yǎng)51,章密太甚52;發(fā)邱摸金53,誣過其虐54;然抗辭書釁55,皦然露骨矣56。敢指曹公之鋒57,幸哉免袁黨之戮也58。鐘會《檄蜀》59,征驗甚明60;桓公《檄胡》61,觀釁尤切62:并壯筆也。
〔譯文〕 雷聲的震動,從光耀的閃電開始;軍隊的出征,要首先傳出其威武的聲勢。因此,看到閃電就害怕巨雷,聽到聲勢就害怕軍威。軍事行動首先要傳出聲威,這在很久以前就有了。相傳有虞氏便開始警誡國內百姓,夏后氏已開始教訓軍隊,殷代帝王也曾在軍門外訓示百姓,周代帝王在交戰(zhàn)之前對軍隊進行過訓誓。由此可見,無論有虞氏的警戒士兵,還是夏、商、周的教訓部隊,都是宣傳教育自己的民眾,還沒有用到敵人的。到周穆王西征大戎時,祭公謀父提出:“古代有威嚴地譴責敵人的訓令,有誥誡對方的文告?!边@就是檄文的源頭了。到春秋時期的征伐,因為是諸侯發(fā)起的,恐怕對方不服,所以出兵必須有一定的名義,用以振奮自己的威風,揭發(fā)對方的昏亂;這也就是劉獻公所說的:“一方面用文辭告誡對方,一方面用武力強迫對方。”春秋時齊桓公征討楚國,就首先責問了楚國不進貢茅草等罪過;晉厲公討伐秦國,曾斥責秦國侵撓焚燒晉國箕、郜等地的罪行;齊國的管仲,晉國的呂相,在齊晉兩國出兵之前向敵國的指責,仔細研究它的意義,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檄文了。到了戰(zhàn)國時期,才正式稱這種文辭為“檄”。所謂“檄”,就是明白,就是把問題宣揚揭示出來,使之明明白白。張儀的《為文檄告楚相》,是一尺二寸長的簡書,因為是明白昭著的文字,所以有的稱為“露布”,用以擴大視聽。出兵是平亂的重大事件,任何個人都不敢自作主張。即使皇帝親自出征,也要說,他是“恭敬地執(zhí)行上天的懲罰”;諸侯用兵,就說他是敬奉帝王之命來進行誅伐。所以,古代帝王遣將出征時,不僅親自推車送出,還要授給將領處理都城之外的軍事大權。奉持正直之辭去討伐敵人,不僅要使自己的行動果敢堅毅,并且要用有力的檄文,形成強大的威力:使討敵的聲威如暴風襲擊,氣勢如彗星橫掃;振奮全軍將士的威怒,聚集于討伐的罪人;說明敵人的罪惡已到了必須懲罰的時候,顯示出敵人惡貫滿盈的氣數(shù);用以動搖作惡者的膽量,穩(wěn)定順服者的決心;使敵人的百尺戰(zhàn)車,被咫尺檄文摧毀,萬丈城墻,被一紙檄文推倒。東漢隗囂的《移檄告郡國》,列舉王莽“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狀。它的文字不加雕飾,但用辭確切,事理明顯,這說明隗囂門下的文士,已掌握檄文的基本體制了。漢未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寫得理直氣壯。雖然其中罵曹嵩是宦官的養(yǎng)子等,對其隱密揭露過分;說曹操設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從事的挖墳盜墓活動,有點誣過其實,但能以抗直的文辭寫其罪過,他的揭露就十分明白了。陳琳敢于對著曹操的鋒芒,幸而后來竟免于被曹操當做袁紹的黨羽而殺掉。魏國鐘會的《移蜀將吏士民檄》,用歷史事實作證驗,也講得很明白。東晉桓溫的《檄胡文》,著眼于敵人的罪惡更為急切。以上這些,都是寫得很有力的檄文。
〔注釋〕
1 曜(yǎo耀):同耀,照耀。
2 有虞:即虞,古代傳說中的朝代名。有:語首助詞。戒于同:《司馬法·天子之義》中說:“有虞氏戒于國中,欲民體其命也?!笔菫榱耸拱傩諏崿F(xiàn)其命令而先予警誡。
3 夏后:即夏,古代傳說中的朝代名。誓:指教訓士兵或民眾的話?!端抉R法·天子之義》中說:“夏后氏誓于軍中,欲民先成其慮也?!敝笧榱耸拱傩赵缬兴紤]而進行訓誓。
4 殷:即商代。誓軍門:《司馬法·天子之義》中說:“殷誓于軍門之外,欲民先意以行事也?!敝赣柺景傩赵缭缧袆?。
5 交刃:交鋒,開戰(zhàn)?!端抉R法·天子之義》中說:“周將交刃而誓之,以致民志也?!敝笐?zhàn)前鼓勵斗志。
6 帝世:和《宗經》篇所說“帝代”同。帝:這里指五帝之一的虞舜。
7 三王:夏、商、周三代的帝王。
8 周穆:指西周的穆王,他曾西征犬戎。
9 祭(zhǎi寨)公謀父:周穆王的卿士,姓祭,字謀父。他的話見《國語·周語上》。
10 讓:責怪。
11 令有:“令”字是衍文,《國語》的原文沒有這個字。
12 名:指名義。
13 暴:露,揭露。
14 劉獻公:周景王的卿士。他的話見《左傳·昭公十三年》。
15 董:督率。
16 齊桓:指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
17 詰(jié節(jié)):責問。苞茅之闕:《左傳·僖公四年》載,齊國進攻楚國時,齊國的管仲責問楚成王,曾講到:“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供),無以縮(濾)酒,寡人是徵(問)?!卑杭窗拿┎?,用以濾酒去滓。闕:缺,過失。
18 晉厲:指春秋時晉國厲公。
19 箕郜(gào告)之焚:《左傳·成公十三年》載晉國厲公命呂相責問秦國的罪過,其中講到秦國“入我河縣,焚我箕郜”?;涸诮裆轿髌芽h東北。郜:在今山西祁縣西?;③敃r晉地。
20 管仲:名夷吾,齊桓公時為相,春秋時著名政治家。
21 暨(jì計):及。
22 皦(jiǎo矯):明白。
23 張儀:戰(zhàn)國魏人,相秦,倡“連衡”說?!断罚褐笍垉x的《為文檄告楚相》,載《史記·張儀列傳》。
24 尺二:一尺二寸,古代木簡的長度。
25 露布:古代露而不封以布告眾人的文告。
26 莫敢自專:《史記·周本紀》:“武王自稱太子發(fā),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币蚬シナ玛P重大,不能自作主張。
27 親戎:指親自征伐。
28 恭行天罰:《尚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br> 29 肅將:敬奉。王誅,指帝王之意加以誅伐。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中曾說:“皆我王誅所當先加。”
30 分閫(kǔn捆)推轂(gǔ古):指帝王遣將出征,要予以信賴,授與大權?!妒酚洝ゑT唐傳》載馮唐的話:“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薄妒酚洝分暗摹读w·立將》、《淮南子·兵略》中,都有這類說法。閫:城郭的門。轂:車輪中心的圓木。
31 奉辭伐罪:《國語·鄭語》載周太史史伯向鄭桓公說:“君若以成周(今陜西洛陽)之眾,奉辭伐罪,無不克矣?!表f昭注:“桓公甚得周眾,奉直辭,伐有罪,故必勝也?!?br> 32 致果為毅:語出《左傳·宣公二年》:“殺敵為果,致果為毅。”果:果敢。毅:堅決。
33 厲辭:猛烈之辭,指檄文。武:勇。
34 沖風:暴風。
35 欃(chán纏)槍:彗(huì惠)星,形似帚,俗稱掃帚星。
36 武怒:威怒。
37 總:聚集。
33 稔(rěn忍):成熟。
39 貫盈:形容罪大惡極?!渡袝ぬ┦纳稀罚骸吧套镓炗?,天命誅之?!笨资瑁骸凹q之為惡,如物在繩索之貫(串),一以貫之,其惡貫已滿矣?!噬咸烀艺D之?!睌?shù):氣數(shù)。
40 奸宄(guǐ軌):為非作歹的人?!渡袝に吹洹罚骸翱苜\奸宄。”注:“在外曰奸,在內曰宄?!?br> 41 訂:定。信慎:《太平御覽》卷五九七作“信順”。譯文據(jù)“信順”。
42 沖:沖擊敵陣的戰(zhàn)車。
43 咫(zhǐ止)書:指檄文。咫:古八寸。
44 雉(zhì志):古代稱城墻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45 隗囂(wěiáo委熬):字季孟,東漢初將軍?!断鲂隆罚褐岗髧痰摹兑葡婵?,載《后漢書·隗囂傳》。新:王莽的國號。
46 三逆:《移檄告郡國》中列舉了王莽“逆天”、“逆地”、“逆人”的三種惡過。
47 隴右:即隴西,今甘肅省隴山以西地區(qū)。隗囂曾據(jù)隴西,自稱西州上將軍。
48 體:指體制,格式。
49 陳琳:字孔璋,建安七子之一?!断ブ荨罚褐戈惲盏摹稙樵B檄豫州》,載《文選》卷四十四。豫州:指劉備,他當時做豫州刺史。東漢豫州刺史治所在今安徽毫(bó脖)縣。
50 骨鯁(gěng耿):耿直。
51 奸閹(yān淹)攜養(yǎng):陳琳在《為袁紹檄豫州》中,罵曹操是“贅(zhuì墜)閹遺丑,本無懿(yi意)德”。《文選》李善注:“贅,謂假相連屬也?!遍帲夯鹿佟\玻好篮?。曹操本姓夏侯,其父夏侯嵩為東漢大宦官曹騰養(yǎng)子,改姓曹,所以陳琳在檄文中又罵曹嵩是“乞丐攜養(yǎng)”。
52 章:明,這里是揭露的意思。密:細。
53 發(fā)邱摸金:陳琳在檄文中又說:“操又特置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huī灰)突,無骸不露?!鼻瘢和?,土堆,這里指墳墓。發(fā)邱:即發(fā)丘中尉。摸金:即摸金中郎將。陳琳說曹操專設這兩種官職掘墳挖金。隳:毀壞。
54 虐:殘暴,這里指實際干的壞事。
55 抗:抗直。釁(xìn信):裂痕,引申為罪過?!蹲髠鳌ば辍罚骸坝脦熡^釁而動?!弊ⅲ骸搬?,罪也?!?br> 56 皦(jiǎo矯):明亮。露骨:《太平御覽》卷五九七作“曝露”,譯文據(jù)“曝露”,即暴露。
57 曹公:即曹操。
58 袁黨:袁紹的黨羽。袁紹:字本初,東漢末年軍閥。戮(lù路):殺。陳琳初附袁紹,后歸曹操,曹操重其才,沒有因陳琳曾替袁紹大罵曹操,而把他當做袁黨殺掉。
59 鐘會:字士季,三國時魏國的司徒?!断瘛罚褐哥姇摹兑剖駥⒗羰棵裣?,載《三國志·魏志·鐘會傳》。
60 征驗:證驗,指鐘會檄文中所列舉歷史上蜀地不能長久獨立,凡降魏的人都得到優(yōu)待等使蜀人“深鑒成敗”的事理。
61 桓公:指桓溫,字元子,東晉大司馬?!断罚褐富笢氐摹断摹罚慕癫蝗?,見《藝文類聚》卷五十八。胡:這里指建立后趙(十六國之一)的石勒。
62 觀釁:視罪。切:迫切。
?。ǘ?br>
凡檄之大體,或述此休明1,或敘彼苛虐;指天時2,審人事,算強弱,角權勢3;標蓍龜于前驗4,懸鞶鑒于已然5;雖本國信,實參兵詐;譎詭以馳旨6,煒曄以騰說7:凡此眾條,莫或違之者也。故其植義飏辭8,務在剛健。插羽以示迅9,不可使辭緩;露板以宣眾,不可使義隱:必事昭而理辨10,氣盛而辭斷11,此其要也。若曲趣密巧12,無所取才矣。又州郡征吏13,亦稱為“檄”,固明舉之義也14?! 沧g文〕
檄文的主要寫作特點,或者是表明我方的美善興盛,或者是述說敵方的苛刻殘暴;指明天道,分析人事,計算強弱,衡量權勢;引往事以預卜敵方失敗的命運,舉成例示對方以鑒戒。這樣說雖要本于國家的信用,其實要加上用兵的詐謀。用巧詐之辭來宣傳自己的意旨,用光明有正大的言辭來宣揚自己的主張。以上幾點,是所有的檄文都不能違背的。因此,檄文的寫作,無論確立意義或運用文辭,都必須堅強有力。插上羽毛的檄文是表示緊急,就不能把文辭寫得過于松緩;敞露簡板向大眾宣傳的檄文,就不應把意義寫得隱晦不明。必須把事理寫得清楚明白,氣勢旺盛而文辭果斷,這就是寫檄文的基本要點。如果賣弄曲折之趣,細密之巧,這種才能對檄文來說,就沒有什么可取了。此外,州郡征召官吏的文書,也叫做“檄”,這也是取公開推舉的意思。
〔注釋〕
1 休:美好。
2 天時:指天道,天命之類。
3 角:量。
4 標:表示。蓍(shī師):占卜用的草。龜:占卜用的龜甲。
5 鞶(pán盤)鑒:大帶上的鏡。這里主要是取鑒戒的意思。鞶:古代束衣的大帶。
6 譎詭(juéguǐ決軌):怪異不實。
7 煒曄(wěiyè委夜):光輝,明盛。
8 飏(yáng羊):飛揚,引申為施展。
9 插羽:古代檄文,插鳥毛表示緊急。
10 昭:明顯。辨:明。
11 斷:果斷。
12 曲趣:曲折微妙的旨趣。
13 征:召。
14 舉:推薦。
?。ㄈ?br>
移者,易也;移風易俗,令往而民隨者也。相如之《難蜀老》1,文曉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2。及劉歆之《移太?!?,辭剛而義辨,文移之首也4。陸機之《移百官》5,言約而事顯,武移之要者也。故檄移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6,則逆黨用檄,順命資移7;所以洗濯民心8,堅同符契9,意用小異而體義大同10,與檄參伍11,故不重論也。
〔譯文〕
所謂“移”,就是轉變;就是移風易俗,發(fā)出命令老百姓就隨從執(zhí)行。西漢司馬相如的《難蜀父老》,文辭明白而比喻廣博,已具有移和檄的特征。到東漢劉歆寫的《移太常博士書》,文辭有力而意義明辨,這是政治方面最早的一篇移文。西晉陸機的《移百官》,言辭簡約而敘事明顯,這是軍事方面一篇重要的移文。所以,檄和移通用于政治和軍事兩個方面。在軍事上,對反對派用檄,對順從的人則用移。用移文來淘洗老百姓的思想,使上下牢固一致。移和檄的意思和運用雖然稍有不同,但體制和基本意義是大致相同的;移文的情況和上述檄文錯綜相近,所以就不再重復論述了。
〔注釋〕
1 相如:即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文學家?!峨y蜀老》:指司馬相如的《難蜀父者》,載《漢書·司馬相如傳》。
2 骨:這里指特征。
3 劉歆(xīn新):字子駿,西漢末年學者。《移太?!罚褐竸㈧У摹兑铺2┦繒?,載《漢書·劉歆傳》。
4 文:文事,這里指政治方面。
5 陸機:字士衡,西晉文學家?!兑瓢俟佟罚捍艘平癫淮妗?br> 6 金革:兵器和戰(zhàn)衣,這里指軍事。
7 資:取。
8 濯(zhuó濁):洗。
9 符契:符合的意思。符:古代用作憑信之物。契:約券。
10 “意用”句:指移文和檄文的大同小異。
11 參(sān三)伍:意即錯綜比較,以為證驗。 ?。ㄋ模?br>
贊曰:三驅弛剛1,九伐先話2。肇鑒吉兇,蓍龜成敗。惟壓鯨鯢3,抵落蜂蠆4。移寶易俗5,草偃風邁6。
〔譯文〕
總之,好像三面驅趕禽獸,要把捕網(wǎng)的一面放松;對各種罪人的征伐,先要用檄文聲討。檄文要像明鏡一樣讓對方照清其吉兇,像占卜一樣向敵人表明其成敗。要狠狠打擊罪魁禍首,消滅那害人的毒蟲。移文確實可以移風易俗,就如草的順風倒伏。
〔注釋〕
1 三驅弛剛:“剛”應作“網(wǎng)”。三面驅趕禽獸而把捕網(wǎng)放開一面?!吨芤住け蓉浴氛f:“王用三驅,失前禽?!蓖蹂鲎ⅲ骸胺蛉屩Y,禽逆來趣己則舍之,背己而走則射之,愛于來而惡于去也;故其所施,常失前禽也?!背冢核?,放開。
2 九伐:有九種罪行之一的人應予討伐。據(jù)《周禮·大司馬》,九種罪行是:一、欺侮弱小;二、損害賢人和百姓;三、對內暴虐,對外欺侮;四、田野荒蕪而百姓散離;五、仗恃險地而不順服;六、殺害親人;七、驅逐或殺害國君;八、違背命令而忽視政治;九、道德敗壞,行同禽獸。先話:討伐之前先予聲討。
3 惟:當作“摧”。鯨鯢(jīngní京泥):吞食小魚的大魚,這里比喻惡人。
4 抵:擊。蠆(chǎi柴去聲):蝎子一類的毒蟲。
5 寶:當作“實”。
6 草偃(yǎn眼)風邁:這四字是為押韻而倒用,意為風邁草偃,比喻移文的作用,偃:倒下。邁: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本篇分檄和移兩個部分,前兩段講檄,第三段講移,第一段從檄的起源,講到戰(zhàn)國時期正式出現(xiàn)檄文以后的主要作品,結合論述檄文在征討敵人中應起的作用。第二段講檄文的基本特點和要求。第三段簡論移和檄、移的區(qū)別。
“奉辭伐罪”的檄文,是用于軍事行動的宣傳文,具有較強的戰(zhàn)斗性。劉勰所講檄文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奮其武威,使敵人聞風喪膽,長自己的威風,滅敵人的斗志;二是充分揭露敵人的罪惡,說明其惡貫滿盈,死到臨頭;三是從精神上摧毀敵人,使敵人的萬丈高城,不攻自破。怎樣才能使檄文產生這樣巨大的效果?劉勰所總結的寫作要求是:第一,從善惡、天道、人事、強弱、權勢等各個方面分析敵我形勢,說明我勝敵敗的必然性;第二,表達方法上既要基于國家的信譽,又要參以兵詐,既不要太老實,又要寫得冠冕堂皇;第三,敘事說理,都要明確果斷,氣勢旺盛而信心百倍。 ?。ㄒ唬?br>
震雷始于曜電1,出師先乎威聲。故觀電而懼雷壯,聽聲而懼兵威。兵先乎聲,其來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國2,夏后初誓于軍3,殷誓軍門之外4,周將交刃而誓之5。故知帝世戒兵6,三五誓師7,宣訓我眾,未及敵人也。至周穆西征8,祭公謀父稱9:“古有威讓之令10,令有文告之辭?!?1即檄之本源也。及春秋征伐,自諸侯出,懼敵弗服,故兵出須名12,振此威風,暴彼昏亂13;劉獻公之所謂“告之以文辭14,董之以武師”者也15。齊桓征楚16,詰苞茅之闕17;晉厲伐秦18,責箕郜之焚19;管仲呂相20,奉辭先路:詳其意義,即今之檄文。暨乎戰(zhàn)國21,始稱為檄。檄者,皦也22;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張儀《檄楚》23,書以尺二24;明白之文,或稱露布25,播諸視聽也。夫兵以定亂,莫敢自專26:天子親戎27,則稱“恭行天罰”28;諸侯御師,則云肅將王誅29。故分閫推轂30,奉辭伐罪31,非唯致果為毅32,亦且厲辭為武33:使聲如沖風所擊34,氣似欃槍所掃35;奮其武怒36,總其罪人37;懲其惡稔之時38,顯其貫盈之數(shù)39;搖奸宄之膽40,訂信慎之心41;使百尺之沖42,摧折于咫書43,萬雉之城44,顛墜于一檄者也。觀隗囂之《檄亡新》45,布其三逆46,文不雕飾,而辭切事明,隴右文士47,得檄之體矣48。陳琳之《檄豫州》49,壯有骨鯁50,雖奸閹攜養(yǎng)51,章密太甚52;發(fā)邱摸金53,誣過其虐54;然抗辭書釁55,皦然露骨矣56。敢指曹公之鋒57,幸哉免袁黨之戮也58。鐘會《檄蜀》59,征驗甚明60;桓公《檄胡》61,觀釁尤切62:并壯筆也。
〔譯文〕 雷聲的震動,從光耀的閃電開始;軍隊的出征,要首先傳出其威武的聲勢。因此,看到閃電就害怕巨雷,聽到聲勢就害怕軍威。軍事行動首先要傳出聲威,這在很久以前就有了。相傳有虞氏便開始警誡國內百姓,夏后氏已開始教訓軍隊,殷代帝王也曾在軍門外訓示百姓,周代帝王在交戰(zhàn)之前對軍隊進行過訓誓。由此可見,無論有虞氏的警戒士兵,還是夏、商、周的教訓部隊,都是宣傳教育自己的民眾,還沒有用到敵人的。到周穆王西征大戎時,祭公謀父提出:“古代有威嚴地譴責敵人的訓令,有誥誡對方的文告?!边@就是檄文的源頭了。到春秋時期的征伐,因為是諸侯發(fā)起的,恐怕對方不服,所以出兵必須有一定的名義,用以振奮自己的威風,揭發(fā)對方的昏亂;這也就是劉獻公所說的:“一方面用文辭告誡對方,一方面用武力強迫對方。”春秋時齊桓公征討楚國,就首先責問了楚國不進貢茅草等罪過;晉厲公討伐秦國,曾斥責秦國侵撓焚燒晉國箕、郜等地的罪行;齊國的管仲,晉國的呂相,在齊晉兩國出兵之前向敵國的指責,仔細研究它的意義,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檄文了。到了戰(zhàn)國時期,才正式稱這種文辭為“檄”。所謂“檄”,就是明白,就是把問題宣揚揭示出來,使之明明白白。張儀的《為文檄告楚相》,是一尺二寸長的簡書,因為是明白昭著的文字,所以有的稱為“露布”,用以擴大視聽。出兵是平亂的重大事件,任何個人都不敢自作主張。即使皇帝親自出征,也要說,他是“恭敬地執(zhí)行上天的懲罰”;諸侯用兵,就說他是敬奉帝王之命來進行誅伐。所以,古代帝王遣將出征時,不僅親自推車送出,還要授給將領處理都城之外的軍事大權。奉持正直之辭去討伐敵人,不僅要使自己的行動果敢堅毅,并且要用有力的檄文,形成強大的威力:使討敵的聲威如暴風襲擊,氣勢如彗星橫掃;振奮全軍將士的威怒,聚集于討伐的罪人;說明敵人的罪惡已到了必須懲罰的時候,顯示出敵人惡貫滿盈的氣數(shù);用以動搖作惡者的膽量,穩(wěn)定順服者的決心;使敵人的百尺戰(zhàn)車,被咫尺檄文摧毀,萬丈城墻,被一紙檄文推倒。東漢隗囂的《移檄告郡國》,列舉王莽“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狀。它的文字不加雕飾,但用辭確切,事理明顯,這說明隗囂門下的文士,已掌握檄文的基本體制了。漢未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寫得理直氣壯。雖然其中罵曹嵩是宦官的養(yǎng)子等,對其隱密揭露過分;說曹操設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從事的挖墳盜墓活動,有點誣過其實,但能以抗直的文辭寫其罪過,他的揭露就十分明白了。陳琳敢于對著曹操的鋒芒,幸而后來竟免于被曹操當做袁紹的黨羽而殺掉。魏國鐘會的《移蜀將吏士民檄》,用歷史事實作證驗,也講得很明白。東晉桓溫的《檄胡文》,著眼于敵人的罪惡更為急切。以上這些,都是寫得很有力的檄文。
〔注釋〕
1 曜(yǎo耀):同耀,照耀。
2 有虞:即虞,古代傳說中的朝代名。有:語首助詞。戒于同:《司馬法·天子之義》中說:“有虞氏戒于國中,欲民體其命也?!笔菫榱耸拱傩諏崿F(xiàn)其命令而先予警誡。
3 夏后:即夏,古代傳說中的朝代名。誓:指教訓士兵或民眾的話?!端抉R法·天子之義》中說:“夏后氏誓于軍中,欲民先成其慮也?!敝笧榱耸拱傩赵缬兴紤]而進行訓誓。
4 殷:即商代。誓軍門:《司馬法·天子之義》中說:“殷誓于軍門之外,欲民先意以行事也?!敝赣柺景傩赵缭缧袆?。
5 交刃:交鋒,開戰(zhàn)?!端抉R法·天子之義》中說:“周將交刃而誓之,以致民志也?!敝笐?zhàn)前鼓勵斗志。
6 帝世:和《宗經》篇所說“帝代”同。帝:這里指五帝之一的虞舜。
7 三王:夏、商、周三代的帝王。
8 周穆:指西周的穆王,他曾西征犬戎。
9 祭(zhǎi寨)公謀父:周穆王的卿士,姓祭,字謀父。他的話見《國語·周語上》。
10 讓:責怪。
11 令有:“令”字是衍文,《國語》的原文沒有這個字。
12 名:指名義。
13 暴:露,揭露。
14 劉獻公:周景王的卿士。他的話見《左傳·昭公十三年》。
15 董:督率。
16 齊桓:指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
17 詰(jié節(jié)):責問。苞茅之闕:《左傳·僖公四年》載,齊國進攻楚國時,齊國的管仲責問楚成王,曾講到:“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供),無以縮(濾)酒,寡人是徵(問)?!卑杭窗拿┎?,用以濾酒去滓。闕:缺,過失。
18 晉厲:指春秋時晉國厲公。
19 箕郜(gào告)之焚:《左傳·成公十三年》載晉國厲公命呂相責問秦國的罪過,其中講到秦國“入我河縣,焚我箕郜”?;涸诮裆轿髌芽h東北。郜:在今山西祁縣西?;③敃r晉地。
20 管仲:名夷吾,齊桓公時為相,春秋時著名政治家。
21 暨(jì計):及。
22 皦(jiǎo矯):明白。
23 張儀:戰(zhàn)國魏人,相秦,倡“連衡”說?!断罚褐笍垉x的《為文檄告楚相》,載《史記·張儀列傳》。
24 尺二:一尺二寸,古代木簡的長度。
25 露布:古代露而不封以布告眾人的文告。
26 莫敢自專:《史記·周本紀》:“武王自稱太子發(fā),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币蚬シナ玛P重大,不能自作主張。
27 親戎:指親自征伐。
28 恭行天罰:《尚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br> 29 肅將:敬奉。王誅,指帝王之意加以誅伐。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中曾說:“皆我王誅所當先加。”
30 分閫(kǔn捆)推轂(gǔ古):指帝王遣將出征,要予以信賴,授與大權?!妒酚洝ゑT唐傳》載馮唐的話:“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薄妒酚洝分暗摹读w·立將》、《淮南子·兵略》中,都有這類說法。閫:城郭的門。轂:車輪中心的圓木。
31 奉辭伐罪:《國語·鄭語》載周太史史伯向鄭桓公說:“君若以成周(今陜西洛陽)之眾,奉辭伐罪,無不克矣?!表f昭注:“桓公甚得周眾,奉直辭,伐有罪,故必勝也?!?br> 32 致果為毅:語出《左傳·宣公二年》:“殺敵為果,致果為毅。”果:果敢。毅:堅決。
33 厲辭:猛烈之辭,指檄文。武:勇。
34 沖風:暴風。
35 欃(chán纏)槍:彗(huì惠)星,形似帚,俗稱掃帚星。
36 武怒:威怒。
37 總:聚集。
33 稔(rěn忍):成熟。
39 貫盈:形容罪大惡極?!渡袝ぬ┦纳稀罚骸吧套镓炗?,天命誅之?!笨资瑁骸凹q之為惡,如物在繩索之貫(串),一以貫之,其惡貫已滿矣?!噬咸烀艺D之?!睌?shù):氣數(shù)。
40 奸宄(guǐ軌):為非作歹的人?!渡袝に吹洹罚骸翱苜\奸宄。”注:“在外曰奸,在內曰宄?!?br> 41 訂:定。信慎:《太平御覽》卷五九七作“信順”。譯文據(jù)“信順”。
42 沖:沖擊敵陣的戰(zhàn)車。
43 咫(zhǐ止)書:指檄文。咫:古八寸。
44 雉(zhì志):古代稱城墻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45 隗囂(wěiáo委熬):字季孟,東漢初將軍?!断鲂隆罚褐岗髧痰摹兑葡婵?,載《后漢書·隗囂傳》。新:王莽的國號。
46 三逆:《移檄告郡國》中列舉了王莽“逆天”、“逆地”、“逆人”的三種惡過。
47 隴右:即隴西,今甘肅省隴山以西地區(qū)。隗囂曾據(jù)隴西,自稱西州上將軍。
48 體:指體制,格式。
49 陳琳:字孔璋,建安七子之一?!断ブ荨罚褐戈惲盏摹稙樵B檄豫州》,載《文選》卷四十四。豫州:指劉備,他當時做豫州刺史。東漢豫州刺史治所在今安徽毫(bó脖)縣。
50 骨鯁(gěng耿):耿直。
51 奸閹(yān淹)攜養(yǎng):陳琳在《為袁紹檄豫州》中,罵曹操是“贅(zhuì墜)閹遺丑,本無懿(yi意)德”。《文選》李善注:“贅,謂假相連屬也?!遍帲夯鹿佟\玻好篮?。曹操本姓夏侯,其父夏侯嵩為東漢大宦官曹騰養(yǎng)子,改姓曹,所以陳琳在檄文中又罵曹嵩是“乞丐攜養(yǎng)”。
52 章:明,這里是揭露的意思。密:細。
53 發(fā)邱摸金:陳琳在檄文中又說:“操又特置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huī灰)突,無骸不露?!鼻瘢和?,土堆,這里指墳墓。發(fā)邱:即發(fā)丘中尉。摸金:即摸金中郎將。陳琳說曹操專設這兩種官職掘墳挖金。隳:毀壞。
54 虐:殘暴,這里指實際干的壞事。
55 抗:抗直。釁(xìn信):裂痕,引申為罪過?!蹲髠鳌ば辍罚骸坝脦熡^釁而動?!弊ⅲ骸搬?,罪也?!?br> 56 皦(jiǎo矯):明亮。露骨:《太平御覽》卷五九七作“曝露”,譯文據(jù)“曝露”,即暴露。
57 曹公:即曹操。
58 袁黨:袁紹的黨羽。袁紹:字本初,東漢末年軍閥。戮(lù路):殺。陳琳初附袁紹,后歸曹操,曹操重其才,沒有因陳琳曾替袁紹大罵曹操,而把他當做袁黨殺掉。
59 鐘會:字士季,三國時魏國的司徒?!断瘛罚褐哥姇摹兑剖駥⒗羰棵裣?,載《三國志·魏志·鐘會傳》。
60 征驗:證驗,指鐘會檄文中所列舉歷史上蜀地不能長久獨立,凡降魏的人都得到優(yōu)待等使蜀人“深鑒成敗”的事理。
61 桓公:指桓溫,字元子,東晉大司馬?!断罚褐富笢氐摹断摹罚慕癫蝗?,見《藝文類聚》卷五十八。胡:這里指建立后趙(十六國之一)的石勒。
62 觀釁:視罪。切:迫切。
?。ǘ?br>
凡檄之大體,或述此休明1,或敘彼苛虐;指天時2,審人事,算強弱,角權勢3;標蓍龜于前驗4,懸鞶鑒于已然5;雖本國信,實參兵詐;譎詭以馳旨6,煒曄以騰說7:凡此眾條,莫或違之者也。故其植義飏辭8,務在剛健。插羽以示迅9,不可使辭緩;露板以宣眾,不可使義隱:必事昭而理辨10,氣盛而辭斷11,此其要也。若曲趣密巧12,無所取才矣。又州郡征吏13,亦稱為“檄”,固明舉之義也14?! 沧g文〕
檄文的主要寫作特點,或者是表明我方的美善興盛,或者是述說敵方的苛刻殘暴;指明天道,分析人事,計算強弱,衡量權勢;引往事以預卜敵方失敗的命運,舉成例示對方以鑒戒。這樣說雖要本于國家的信用,其實要加上用兵的詐謀。用巧詐之辭來宣傳自己的意旨,用光明有正大的言辭來宣揚自己的主張。以上幾點,是所有的檄文都不能違背的。因此,檄文的寫作,無論確立意義或運用文辭,都必須堅強有力。插上羽毛的檄文是表示緊急,就不能把文辭寫得過于松緩;敞露簡板向大眾宣傳的檄文,就不應把意義寫得隱晦不明。必須把事理寫得清楚明白,氣勢旺盛而文辭果斷,這就是寫檄文的基本要點。如果賣弄曲折之趣,細密之巧,這種才能對檄文來說,就沒有什么可取了。此外,州郡征召官吏的文書,也叫做“檄”,這也是取公開推舉的意思。
〔注釋〕
1 休:美好。
2 天時:指天道,天命之類。
3 角:量。
4 標:表示。蓍(shī師):占卜用的草。龜:占卜用的龜甲。
5 鞶(pán盤)鑒:大帶上的鏡。這里主要是取鑒戒的意思。鞶:古代束衣的大帶。
6 譎詭(juéguǐ決軌):怪異不實。
7 煒曄(wěiyè委夜):光輝,明盛。
8 飏(yáng羊):飛揚,引申為施展。
9 插羽:古代檄文,插鳥毛表示緊急。
10 昭:明顯。辨:明。
11 斷:果斷。
12 曲趣:曲折微妙的旨趣。
13 征:召。
14 舉:推薦。
?。ㄈ?br>
移者,易也;移風易俗,令往而民隨者也。相如之《難蜀老》1,文曉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2。及劉歆之《移太?!?,辭剛而義辨,文移之首也4。陸機之《移百官》5,言約而事顯,武移之要者也。故檄移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6,則逆黨用檄,順命資移7;所以洗濯民心8,堅同符契9,意用小異而體義大同10,與檄參伍11,故不重論也。
〔譯文〕
所謂“移”,就是轉變;就是移風易俗,發(fā)出命令老百姓就隨從執(zhí)行。西漢司馬相如的《難蜀父老》,文辭明白而比喻廣博,已具有移和檄的特征。到東漢劉歆寫的《移太常博士書》,文辭有力而意義明辨,這是政治方面最早的一篇移文。西晉陸機的《移百官》,言辭簡約而敘事明顯,這是軍事方面一篇重要的移文。所以,檄和移通用于政治和軍事兩個方面。在軍事上,對反對派用檄,對順從的人則用移。用移文來淘洗老百姓的思想,使上下牢固一致。移和檄的意思和運用雖然稍有不同,但體制和基本意義是大致相同的;移文的情況和上述檄文錯綜相近,所以就不再重復論述了。
〔注釋〕
1 相如:即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文學家?!峨y蜀老》:指司馬相如的《難蜀父者》,載《漢書·司馬相如傳》。
2 骨:這里指特征。
3 劉歆(xīn新):字子駿,西漢末年學者。《移太?!罚褐竸㈧У摹兑铺2┦繒?,載《漢書·劉歆傳》。
4 文:文事,這里指政治方面。
5 陸機:字士衡,西晉文學家?!兑瓢俟佟罚捍艘平癫淮妗?br> 6 金革:兵器和戰(zhàn)衣,這里指軍事。
7 資:取。
8 濯(zhuó濁):洗。
9 符契:符合的意思。符:古代用作憑信之物。契:約券。
10 “意用”句:指移文和檄文的大同小異。
11 參(sān三)伍:意即錯綜比較,以為證驗。 ?。ㄋ模?br>
贊曰:三驅弛剛1,九伐先話2。肇鑒吉兇,蓍龜成敗。惟壓鯨鯢3,抵落蜂蠆4。移寶易俗5,草偃風邁6。
〔譯文〕
總之,好像三面驅趕禽獸,要把捕網(wǎng)的一面放松;對各種罪人的征伐,先要用檄文聲討。檄文要像明鏡一樣讓對方照清其吉兇,像占卜一樣向敵人表明其成敗。要狠狠打擊罪魁禍首,消滅那害人的毒蟲。移文確實可以移風易俗,就如草的順風倒伏。
〔注釋〕
1 三驅弛剛:“剛”應作“網(wǎng)”。三面驅趕禽獸而把捕網(wǎng)放開一面?!吨芤住け蓉浴氛f:“王用三驅,失前禽?!蓖蹂鲎ⅲ骸胺蛉屩Y,禽逆來趣己則舍之,背己而走則射之,愛于來而惡于去也;故其所施,常失前禽也?!背冢核?,放開。
2 九伐:有九種罪行之一的人應予討伐。據(jù)《周禮·大司馬》,九種罪行是:一、欺侮弱小;二、損害賢人和百姓;三、對內暴虐,對外欺侮;四、田野荒蕪而百姓散離;五、仗恃險地而不順服;六、殺害親人;七、驅逐或殺害國君;八、違背命令而忽視政治;九、道德敗壞,行同禽獸。先話:討伐之前先予聲討。
3 惟:當作“摧”。鯨鯢(jīngní京泥):吞食小魚的大魚,這里比喻惡人。
4 抵:擊。蠆(chǎi柴去聲):蝎子一類的毒蟲。
5 寶:當作“實”。
6 草偃(yǎn眼)風邁:這四字是為押韻而倒用,意為風邁草偃,比喻移文的作用,偃:倒下。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