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大戴禮記 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作者: 《大戴禮記》戴德
      曾子曰:“君子攻其惡,求其過,強其所不能,去私欲,從事于義,可謂學矣。
      君子愛日以學,及時以行,難者弗辟,易者弗從,──唯義所在。日旦就業(yè),夕而自省思,以歿其身,亦可謂守業(yè)矣。
      君子學必由其業(yè),問必以其序,問而不決,承閑觀色而復之,雖不說,亦不強爭也。
      君子既學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習也,既習之,患其無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貴其能讓也;君子之學,致此五者而已矣。
      君子博學而孱守之,微言而篤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子終身守此悒悒。
      行無求數(shù)有名,事無求數(shù)有成;身言之,后人揚之;身行之,后人秉之;君子終身守此憚憚。
      君子不絕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則愿也;人不知,茍吾自知也;君子終身守此勿勿也。
      君子禍之為患,辱之為畏,見善恐不得與焉,見不善恐其及己也,是故君子疑以終身。
      君子見利思辱,見惡思詬,嗜欲思恥,忿怒思患,君子終身守此戰(zhàn)戰(zhàn)也。
      君子慮勝氣,思而后動,論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復之,思復之必思無悔言,亦可謂慎矣。
      人信其言,從之以行,人信其行,從之以復;復宜其類,類宜其年,亦可謂外內(nèi)合矣。
      君子疑則不言,未問則不言,兩問則不行其難者。
      君子患難除之,財色遠之,流言滅之,禍之所由生自孅孅也,是故君子夙絕之。
      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己能,亦樂人之能也;己雖不能,亦不以援人。
      君子好人之為善,而弗趣也,惡人之為不善,而弗疾也;疾其過而不補也,飾其美而不伐也,伐則不益,補則不改矣。
      君子不先人以惡,不疑人以不信;不說人之過,成人之美;存往者,在來者,朝有過,夕改,則與之;夕有過,朝改,則與之。
      君子義則有常,善則有鄰;見其一,冀其二;見其小,冀其大;茍有德焉,亦不求盈于人也。
      君子不絕人之歡,不盡人之禮;來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之不謗,就之不賂;亦可謂忠矣。
      君子恭而不難,安而不舒,遜而不諂,寬而不縱,惠而不儉,直而不徑,亦可謂知矣。
      君子入人之國,不稱其諱,不犯其禁,不服華色之服,不稱懼惕之言。故曰: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句。
      可言而不信,寧無言也。君子終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終身為罪。
      君子亂言而弗殖,神言弗致也,道遠日益云。眾信弗主,靈言弗與,人言不信不和。
      君子不唱流言,不折辭,不陳人以其所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親人必有方。
      多知而無親,博學而無方,好多而無定者,君子弗與也。君子多知而擇焉,博學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博學而無行,進給而不讓,好直而俓,儉而好●者,君子不與也。
      夸而無恥,強而無憚,好勇而忍人者,君子不與也。
      亟達而無守,好名而無體,忿怒而為惡,足恭而口圣,而無常位者,君子弗與也。
      巧言令色,能小行而篤,難于仁矣。嗜酤酒,好謳歌巷游,而鄉(xiāng)居者乎?吾無望焉耳!
      出入不時,言語不序,安易而樂暴,懼之而不恐,說之而不聽,雖有圣人,亦無若何矣。
      臨事而不敬,居喪而不哀,祭祀而不畏,朝廷而不恭,則吾無由知之矣。
      三十、四十之閑而無蓺,即無蓺矣;五十而不以善聞矣;七十而無德,雖有微過,亦可以勉矣。
      其少不諷誦,其壯不論議,其老不教誨,亦可謂無業(yè)之人矣。
      少稱不弟焉,恥也;壯稱無德焉,辱也;老稱無禮焉,罪也。
      過而不能改,倦也。行而不能遂,恥也;慕善人而不與焉,辱也;弗知而不問焉,固也;說而不能,窮也;喜怒異慮,惑也;不能行而言之,誣也;非其事而居之,矯也;道言而飾其辭,虛也;無益而食厚祿,竊也;好道煩言,亂也;殺人而不戚焉,賊也。
      人言不善而不違,近于說其言;說其言,殆于以身近之也;殆于以身近之,殆于身之矣。
      人言善而色葸焉,近于不說其言;不說其言,殆于以身近之也;殆于以身近之,殆于身之矣。
      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則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見者占其隱者。故曰:聽其言也,可以知其所好矣。
      觀說之流,可以知其術也;久而復之,可以知其信矣;觀其所愛親,可以知其人矣。
      臨懼之,而觀其不恐也;怒之,而觀其不惛也;喜之,而觀其不誣也;近諸色,而觀其不踰也;飲食之,而觀其有常也;利之,而觀其能讓也;居哀,而觀其貞也;居約,而觀其不營也;勤勞之,而觀其不擾人也。
      君子之于不善也,身勿為,能也;色勿為,不可能也。色也勿為,可能也;心思勿為,不可能也。
      太上樂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強。
      仁者樂道,智者利道,愚者從,弱者畏。不愚不弱,執(zhí)誣以強,亦可謂棄民矣。
      太上不生惡,其次而能夙絕之也,其下復而能改也。復而不改,殞身覆家,大者傾覆社稷。是故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戰(zhàn)戰(zhàn),亦殆勉于罪矣。
      是故君子為小由為大也,居由仕也,備則未為備也,而勿慮存焉?
      事父可以事君,事兄可以事師長,使子猶使臣也,使弟猶使承嗣也;能取朋友者,亦能取所予從政者矣;賜與其宮室,亦由慶賞于國也;忿怒其臣妾,亦猶用刑罰于萬民也。
      是故為善必自內(nèi)始也。內(nèi)人怨之,雖外人亦不能立也。
      居上位而不淫,臨事而栗者,鮮不濟矣,先憂事者,后樂事;先樂事者,后憂事。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內(nèi),戰(zhàn)戰(zhàn)唯恐不能●;諸侯日旦失其四封之內(nèi),戰(zhàn)戰(zhàn)唯恐失損之;大夫士日旦思其官,戰(zhàn)戰(zhàn)唯恐不能勝;庶人日旦思其事,戰(zhàn)戰(zhàn)唯恐刑罰之至也。是故臨事而栗者,鮮不濟矣。
      君子之于子也,愛而勿面也,使而勿貌也,導之以道而勿強也。
      宮中雍雍,外焉肅肅,兄弟僖僖,朋友切切,遠者以貌,近者以情。
      友以立其所能,而遠其所不能,茍無失其所守,亦可與終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