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血證論
素問
景岳全書
靈樞
備急千金要方
黃帝內(nèi)經(jīng)
金匱要略
古方八陣
傷寒論
算學(xué)啟蒙總括
周易注 下經(jīng)咸傳卷四 解
作者:
《周易注》王弼
解:利西南(1)。無所往,其來復(fù),吉。有攸往,夙吉(2)。
(1)西南,眾也。解難濟險,利施於眾。遇難不困于東北,故不言不利東北也?!?2)未有善於解難而迷於處安也。解之為義,解難而濟厄者也。無難可往,以解來復(fù)則不失中。有難而往,則以速為吉者,無難則能復(fù)其中,有難則能濟其厄也?! 跺琛吩唬航?,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1)?!敖猓髂稀?,往得眾也,“其來復(fù)吉”,乃得中也?!坝胸砑?,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2)。解之時大矣哉(3)!
(1)動乎險外,故謂之“免”。免險則解,故謂之“解”?!?2)天地否結(jié)則雷雨不作,交通感散,雷雨乃作也。雷雨之作,則險厄者亨,否結(jié)者散,故“百果草木皆甲坼”也。 (3)無圻而不釋也。難解之時,非治難時,故不言用。體盡於解之名,無有幽隱,故不曰義。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趿簾o咎(1)。
《象》曰:剛?cè)嶂H,義無咎也(2)。
(1)“解”者,解也。屯難盤結(jié),於是乎解也。處蹇難始解之初,在剛?cè)崾忌⒅H,將赦罪厄,以夷其險。處此之時,不煩於位而“無咎”也。 (2)或有過咎,非其理也?!傲x”猶理也。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1)。
《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1)狐者,隱伏之物也。剛中而應(yīng),為五所任,處於險中,知險之情,以斯解物,能獲隱伏也,故曰:“田獲三狐”也。黃,理中之稱也。矢,直也。田而獲三狐,得乎理中之道,不失枉直之實,能全其正者也,故曰“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也。
六三:負(fù)且乘,致寇至,貞吝(1)。
《象》曰:負(fù)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1)處非其位,履非其正,以附於四,用夫柔邪以自媚者也。乘二負(fù)四,以容其身。寇之來也,自已所致,雖幸而免,正之所賤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1)。
《象》曰:“解而拇”,未當(dāng)位也。
(1)失位不正,而比於三,故三得附之為其拇也。三為之拇,則失初之應(yīng),故“解其拇”,然后朋至而信矣。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1)。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1)居尊履中而應(yīng)乎剛,可以有解而獲吉矣。以君子之道解難釋險,小人雖間,猶知服之而無怨矣。故曰“有孚于小人”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1)。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1)初為四應(yīng),二為五應(yīng),三不應(yīng)上,失位負(fù)乘,處下體之上,故曰“高墉”。墉非隼之所處,高非三之所履,上六居動之上,為解之極,將解荒悖而除穢亂者也。故用射之,極則后動,成而后舉,故必“獲之”,而“無不利”也。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解:利西南(1)。無所往,其來復(fù),吉。有攸往,夙吉(2)。
(1)西南,眾也。解難濟險,利施於眾。遇難不困于東北,故不言不利東北也?!?2)未有善於解難而迷於處安也。解之為義,解難而濟厄者也。無難可往,以解來復(fù)則不失中。有難而往,則以速為吉者,無難則能復(fù)其中,有難則能濟其厄也?! 跺琛吩唬航?,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1)?!敖猓髂稀?,往得眾也,“其來復(fù)吉”,乃得中也?!坝胸砑?,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2)。解之時大矣哉(3)!
(1)動乎險外,故謂之“免”。免險則解,故謂之“解”?!?2)天地否結(jié)則雷雨不作,交通感散,雷雨乃作也。雷雨之作,則險厄者亨,否結(jié)者散,故“百果草木皆甲坼”也。 (3)無圻而不釋也。難解之時,非治難時,故不言用。體盡於解之名,無有幽隱,故不曰義。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趿簾o咎(1)。
《象》曰:剛?cè)嶂H,義無咎也(2)。
(1)“解”者,解也。屯難盤結(jié),於是乎解也。處蹇難始解之初,在剛?cè)崾忌⒅H,將赦罪厄,以夷其險。處此之時,不煩於位而“無咎”也。 (2)或有過咎,非其理也?!傲x”猶理也。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1)。
《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1)狐者,隱伏之物也。剛中而應(yīng),為五所任,處於險中,知險之情,以斯解物,能獲隱伏也,故曰:“田獲三狐”也。黃,理中之稱也。矢,直也。田而獲三狐,得乎理中之道,不失枉直之實,能全其正者也,故曰“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也。
六三:負(fù)且乘,致寇至,貞吝(1)。
《象》曰:負(fù)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1)處非其位,履非其正,以附於四,用夫柔邪以自媚者也。乘二負(fù)四,以容其身。寇之來也,自已所致,雖幸而免,正之所賤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1)。
《象》曰:“解而拇”,未當(dāng)位也。
(1)失位不正,而比於三,故三得附之為其拇也。三為之拇,則失初之應(yīng),故“解其拇”,然后朋至而信矣。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1)。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1)居尊履中而應(yīng)乎剛,可以有解而獲吉矣。以君子之道解難釋險,小人雖間,猶知服之而無怨矣。故曰“有孚于小人”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1)。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1)初為四應(yīng),二為五應(yīng),三不應(yīng)上,失位負(fù)乘,處下體之上,故曰“高墉”。墉非隼之所處,高非三之所履,上六居動之上,為解之極,將解荒悖而除穢亂者也。故用射之,極則后動,成而后舉,故必“獲之”,而“無不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