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東漢秘史
斬鬼傳
上古秘史
中山狼傳
南朝秘史
商界現(xiàn)形記
冷眼觀
兩晉秘史
通天樂
無恥奴
明儒學(xué)案 卷二十七 南中王門學(xué)案三
作者:
《明儒學(xué)案》黃宗羲
文貞徐存齋先生階
徐階字子升,號存齋,松江華亭人。生甫周歲,女奴墮之眢井,小吏之婦號而出之,則絕矣。后三日蘇。五歲,從父之任,道墮括蒼嶺,衣絓於樹,得不死。登嘉靖癸未進士第三人,授翰林編修。張羅峰欲去孔子王號,變像設(shè)為木主。爭之不得,黜為延平推官。移浙江提學(xué)僉事,晉副使,視學(xué)江西。諸生文有“顏苦孔之卓”語,先生加以橫筆,生白此出楊子《法言》,非杜撰也。先生即離席向生揖曰:“仆少年科第,未嘗學(xué)問,謹(jǐn)謝教矣。”聞?wù)叻涮搼?。召拜司?jīng)局洗馬兼侍講。居憂。除服,起國子祭酒,擢禮部侍郎,改吏部。久之以學(xué)士掌翰林院事,進禮部尚書。召入直無逸殿廬,撰青詞。京師戒嚴(yán),召對,頗枝柱分宜口。上多用其言,分宜恨之,中於上。先生贊玄恭謹(jǐn),上怒亦漸解。加少保,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務(wù)。滿考,進武英殿大學(xué)士,兼吏部尚書,加少傅。上所居永壽宮災(zāi),徙居玉熙殿,隘甚。分宜請幸南城。南城者,英宗失國時所居,上不悅。先生主建萬壽宮,令其子璠閱視,當(dāng)於上意,進少師。分宜之勢頗絀,亡何而敗。進階建極殿。
自分宜敗后,先生秉國成,內(nèi)以揣摩人主之隱,外以收拾士大夫之心,益有所發(fā)舒,天下亦頗安之。而與同官新鄭不相能。世宗崩,先生悉反其疵政,而以末命行之,四方感動,為之泣下。新鄭以為帝骨肉未寒,臣子何忍倍之,眾中面折之。在朝皆不直新鄭,新鄭遂罷。穆宗初政,舉動稍不厭人心者,先生皆為之杜漸。宮奴不得伸其志,皆不悅。而江陵亦意忌先生,以宮奴為內(nèi)主而去先生。先生去而新鄭復(fù)相,修報復(fù),欲曲殺之,使其門人蔡春臺國熙為蘇松副使,批其室家三子皆在縲絏。先生乃上書新鄭,辭甚苦,新鄭亦心動。未幾新鄭罷,三子皆復(fù)官。天子使行人存問,先生年八十矣。明年卒。贈太師,謚文貞?! ÷欕p江初令華亭,先生受業(yè)其門,故得名王氏學(xué)。及在政府,為講會於靈濟宮,使南野、雙江、松溪程文德分主之,學(xué)徒云集,至千人。其時癸丑甲寅,為自來未有之盛。丙辰以后,諸公或歿,或去,講壇為之一空。戊午,何吉陽自南京來,復(fù)推先生為主盟,仍為靈濟之會,然不能及前矣。先生之去分宜,誠有功於天下,然純以機巧用事。敬齋曰:“處事不用智計,只循天理,便是儒者氣象?!惫薀o論先生田連阡陌,鄉(xiāng)論雌黃,即其立朝大節(jié)觀之,絕無儒者氣象,陷於霸術(shù)而不自知者也。諸儒徒以其主張講學(xué),許之知道,此是回護門面之見也。
存齋論學(xué)語
親親仁民愛物,是天理自然,非圣人強為之差等。只如人身,雖無尺寸之膚不愛,然卻於頭目腹心重,於手足皮毛爪齒覺漸輕,遇有急時,卻濡手足,焦毛發(fā),以衛(wèi)腹心頭目。此是自然之理,然又不可因此就說人原不愛手足毛發(fā)。故親親仁民愛物,總言之又只是一個仁愛也?! ∪隧氉宰龅弥髌穑讲粸槲锼鶌Z。今人富便驕,貧便諂者,只為自做主不起。
程子云:“既思即是已發(fā)?!惫式渖骺謶?,人都說是靜,不知此乃是動處也。知此則知所用力矣。
為學(xué)只在立志,志一放倒,百事都做不成。且如夜坐讀書,若志立得住,自不要睡,放倒下去,便自睡著。此非有兩人也。志譬如樹根,樹根既立,纔可加培溉。百凡問學(xué),都是培溉底事,若根不立,即培溉無處施耳。
凡為善,畏人非笑而止者,只是為善之心未誠,若誠,自止不得。且如世間貪財好色之徒,不獨不畏非笑,直至冒刑辟而為之,此其故何哉?只為於貪財好色上誠耳。吾輩為善,須有此樣心,乃能日進也。
心不可放者,不是要使頑然不動,只看動處如何。若動在天理,雖思及四海,慮周萬世,只是存;若動在人欲,一舉念便是放也。人心之虛靈,應(yīng)感無方,故心只是動物。所以說圣人之心靜者,乃形容其常虛常靈,無私欲之?dāng)_耳,非謂如槁木死灰也。吾輩今日靜功,正須於克己上力。世儒乃欲深居默坐,自謂主靜乎?今人見上官甚敬,雖匍匐泥雨中,不以為辱。及事父兄,卻反有怠惰不甘之意,欲利薰心故也。
人未飲酒時,事事清楚;到醉后,事事昏忘;及酒醒后,照舊清楚。乃知昏忘是酒,清楚是心之本然。人茍不以利欲迷其本心,則於事斷無昏忘之患。克己二字,此醒酒方也。
知行只是一事,知運於行之中。知也者,以主其行者也;行也者,以實其知者也。近有以知配天屬氣,行配地屬質(zhì),分而為二,不知天之氣固行乎地之中,凡地之久載而不陷,發(fā)行而不窮者,孰非氣之所為乎?
默識是主本,講學(xué)是工夫。今人親師觀書冊等,是講學(xué)事。然非於心上切實理會,而泛然從事口耳,必不能有得,得亦不能不忘。故孔子直指用功主本處言之,非欲其兀然高坐,以求冥契也。
道者器之主,器者道之。以人事言,朝廷之上,家庭之間,許多禮文是器,其尊尊親親之理是道。以草木言,許多枝葉花實是器,其生生之理是道。原不是兩物,故只說形而上下,不說在上在下也。
有言學(xué)只力行,不必談?wù)f性命道德者,譬如登萬仞之山,必見山頭所在,乃有進步處,非可瞑目求前也。除性命道德,行個甚么? 人只是一個心,心只是一個理,但對父則曰“孝”,對君則曰“忠”,其用殊耳。故學(xué)先治心,茍能治心,則所謂忠孝,時措而宜矣。
人言千蹊萬徑,皆可以適國,然謂之蹊徑,則非正路矣。由之而行,入之愈遠(yuǎn),迷之愈深,或至於榛莽荊棘之間,而漸入窮山空谷之內(nèi),去國遠(yuǎn)矣,況能有至乎?故學(xué)須辨路徑,路徑既明,縱行之不能至,猶不失日日在康莊也?! 洞髮W(xué)》絜矩,只是一個仁心。蓋仁則於人無不愛,上下前后左右皆欲使不失所,故能推己以及之,所謂惟仁人能愛人,能惡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者也。學(xué)者須豫養(yǎng)此心始得。
中丞楊幼殷先生豫孫
楊豫孫字幼殷,華亭人。嘉靖丁未進士。授南考功主事,轉(zhuǎn)禮部員外郎中。出為福建監(jiān)軍副使,移督湖廣學(xué)政。陞河南參政。入為太仆寺少卿,改太常。華亭當(dāng)國,引先生自輔。凡海內(nèi)人物,國家典故,悉諮而后行。由是士大夫欲求知華亭者,無不輻輳其門。先生謝之不得,力求出。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卒官。
先生以“知識即性,習(xí)為善者,固此知識,習(xí)為不善者,亦此知識”。故曰:“惡亦不可不謂之性?!庇衷唬骸皠?cè)釟庖?,即性也。剛有善者焉,有不善者焉,柔有善者焉,有不善者焉。善不善,?xí)也,其剛?cè)釀t性也?!备`以為氣即性也,偏於剛,偏於柔,則是氣之過不及也。其無過不及之處,方是性,所謂中也。周子曰:“性者,剛?cè)嵘茞褐卸岩印!睔庵餍校荒軣o過不及,而往而必返,其中體未嘗不在。如天之亢陽過矣,然而必返於陰。天之?雨不及矣,然而必返於晴。向若一往不返,成何造化乎?人性雖偏於剛?cè)?,其偏剛之處,未嘗忘柔,其偏柔之處,未嘗忘剛,即是中體。若以過不及之氣,便謂之性,則圣賢單言氣足矣,何必又添一性字,留之為疑惑之府乎?古今言性不明,總坐程子“惡亦不可不謂之性”一語,由是將孟子性善置之在疑信之間,而荀、楊之說,紛紛起廢矣。
西堂日記 古詩云:“百年三萬日?!庇心苋苋f日者幾人哉!童兒戲豫,暗撇十年。稍便習(xí)章句,以至學(xué)校之比較,棘闈之奔走,又明去了二三十年。中間有能用力於仁者,能幾時哉!夫子自衛(wèi)反魯,子夏年二十九,子游年二十八,曾子最少,皆已卓然為儒。就今觀之,彼何人哉!此何人哉!今人登第,大概三四十歲,人方有一二知向?qū)W者。古之學(xué)者,先學(xué)而仕,故兩得之;今之學(xué)者,既仕方學(xué),故兩失之。然就三十登仕者言之,若肯勵朝聞夕死之志,學(xué)到五六十歲,亦必稍別於流俗。奈何志之不立也,恁地悠悠消受歲月?! ∪苏咛斓刂模斓卣呷酥?。人纔反本,便知乾父坤母之義,知天便是人。仁便能孝,未有仁而不孝者;若止言孝,則未必有仁也。人之愛父母也,以其為身之本也。乾坤與父母初無二本,故曰“事天如事親”。知得一本,則虞、舜、曾參原無天人之別,訂頑正欲發(fā)此,又被解得分析。今人說孝,曷嘗知有本來?只是從幼見人親愛父母也。去親愛父母,豈有徹上徹下之道?便做得成時,祗到得薛包、王祥,更無進步,所謂可使由之者也??鬃釉唬骸八际掠H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闭f仁孝者,莫辨於此。
古初生民,大較與天相近,堯非親,桀非疏,人之不能分天,猶魚之不能離水也。故動必本天,言必稱天,非以下合上之意。中古圣人,替以道字,本欲易曉,后來卻只往道上求,便覺與天稍隔一塵。末世并道字不識,支離淆雜,日日戴皇天履后土,不知天地在於何處,所以人小而天大,遂謂禮樂為顯,鬼神為幽,肝肺為內(nèi),耳目為外,幾席為近,燕、貊為遠(yuǎn)?!对姟吩疲骸拔耐踮旖?,在帝左右?!笔窃诤翁帲?br>
人之一身即理也,深愛己者,須先識己,識得在己,何暇奉人。今人為不善,欲害人,為穿窬,非本心也,以為不如是,不足以取勝於鄉(xiāng)黨之間,故為人而冒為之。其為善者,不忮不求,亦非本心也,以為不如是不足以酬士大夫之義,故亦為人而強為善。是善固為人而不善亦為人也。孟子曰“人役”,莊子曰“謏人”,此輩是也。率性之理,有何光景?有何聲采?天下之至淡在焉。今人祇為世情束縛,不能埋頭反己,理會性分,只是揀題選事,供奉它人耳目,竟與自家無干??鬃釉唬骸熬忧笾T己,小人求諸人?!?br>
性無善不善,所謂人生而靜也。程子曰“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性”,張子曰“性未成則善惡溷”是也,其有善者,是繼之者也。所謂元者善之長,無對者也。性體空洞,何嘗有孝弟來!孝弟者,善之有徵而易見者耳。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知善也,非知孝也。有知則有善,無知則無善也,是習(xí)之初也。由是而稍長,未有妻子而慕父母,是習(xí)於善以保其善也。由是而慕少艾慕妻子以懟父母,是習(xí)於不善以喪其善也。其習(xí)為善者固此知識,其習(xí)為不善者亦此知識,知識即性也,故曰:“惡亦不可不謂之性?!泵窨墒褂芍?,順帝之則也;不可使知之,不識不知也。民用智,則不能由;圣人以人治人,用智則鑿矣。夫人安之難,起之易,圣人不使知之,安之也。老子曰:“道非明民,將以愚之?!笔且灾獮槊髦?。
古之學(xué)者必有宗,學(xué)無宗則無以一道德??鬃蛹葲],此時當(dāng)立宗,子夏、子游、子張欲事有若,正此意也。時年長莫如子貢,學(xué)醇莫如曾子,然子貢又獨居三年,曾子年最少,惟有若年亞子貢,而學(xué)亦大醇,故門人多宗焉。使曾子稍能推之,則宗立矣。七十子之徒,朝夕相依,各陳孔子之業(yè),則微言豈易絕哉!惟失此舉,其后子夏居魏,子張居陳,子貢居齊,漫無統(tǒng)一,闕里散后,諸賢再無麗澤之資。西河之人疑子夏為夫子,而荀況、莊周、吳起、田子方之徒,皆學(xué)於孔子,而自為偏見,惟其無以就正之耳。漢時《五經(jīng)》師傅最盛,有數(shù)百年之宗。彼經(jīng)術(shù)耳,且以有宗而傳,我孔氏之道德,再傳而失之者,宗之散也。余觀有若言行,如《魯論》、《檀弓》所載者,最為近道。其論夫子出類處,比之宰我、子貢以聞見品題者自別。故《家語》有古道之目,《左傳》有稷門之望。其沒也,魯?shù)抗珡t之。《魯論》一書出其門人所記,為萬世準(zhǔn)繩,后世只為四科無名,又被《史記》說得鄙陋,而孝弟行仁之義,記者之詞不達其意,遂與伊川、象山有異同之說,不得列於十哲。今躋子張而詘有若於東廡,反居原憲、南容之下,豈禮也哉?必有能正之者。
周公不之魯,次子世為周公,於畿內(nèi)共和是也。周之周、召,世為三公,猶魯之三桓世卿也,故曰“季氏富於周公”,非謂文公旦也。
異哉公父文伯之母也,文伯之喪,其妻哭之哀,母以為子之好內(nèi)也而責(zé)之。子之好內(nèi),以訓(xùn)其生則可也,若夫沒而哭,禮也。蓋穆伯之喪,穆姜以有禮稱,然而皆枝葉也。居夫之喪,而往來於季康子之家,嘵嘵辨論,忘己之失,而撓婦之得,《檀弓》、《國語》皆喜稱之,豈《草蟲》、《卷耳》之義,相君、孟姜之節(jié)為非禮乎?且曰:“朝哭穆伯,后哭文伯?!币詾橛胁灰箍拗Y。夫寡婦不夜哭,以男子之殯,必於正寢,夜行不便,故輟以待旦。非如漢人所謂避第之嫌也。古者哀至則哭,何朝暮之有?枝葉如此,本根之撥,可窺矣。
《鄉(xiāng)飲酒》為賓興而舉,雖曰“鄉(xiāng)飲”,實王朝之禮也。故其樂歌,先王事,后家事。始歌《四牡》、《皇華》、《鹿鳴》,臣道也;次《南陔》、《白華》、《華黍》,子道也;次間《魚麗》、《由庚》、《嘉魚》、《崇丘》、《南山》、《由儀》,自臣道而推之治國之事也;次合《關(guān)雎》、《葛覃》、《卷耳》、《鵲巢》、《采蘋》、《采蘩》,自子道而推之齊家之事也。至於《鄉(xiāng)射》,則州長所以演其鄉(xiāng)子弟,而未及於王事,止歌《關(guān)雎》以下而已。蓋臣子之筮仕,必有先公后私之心,然后有事可做,此圣人之意也。
江河亦土也,得水以名,未嘗有水。水流相禪,一瞬不居,非江河之有也。人見江河之多水,而孰知非其有哉!惟其不有,是以能生,負(fù)舟充查,蕃魚長龍,為世之需也。沼者,有其水者也,故留之,水性不遂,而生道息,故曰“江河競注而不流”?! ∩^性,性即氣也,言氣則不必言性。伊川曰:“論性不論氣不備。”是二性也。剛?cè)釟庖?,即性也。剛有善者焉,有不善者焉,柔有善者焉,有不善者焉,皆性也。試以不善者言之,剛之惡,必為強梁而不為陰忮,柔之惡,必為陰忮而不為強梁。陰忮者?xí)也,其不能互為者,以其根於性也。使其人一旦蟠然焉,則剛者必為爽闓,而不能為縝密,柔者必為縝密,而不能為爽闓,是亦性矣,故曰“善惡皆天理也”。
三代而上,體統(tǒng)正,論議明,不惟君子有可用,雖小人亦有可用。性非瓦礫,雖小人亦有寸長可用,上有主張之者,則亦掩庇其丑,以技奉上之欲。今之星卜醫(yī)巫,皆出羲、農(nóng),豈其自為之算五行、嘗百草哉?亦眾人之能也。后世則不然,不惟君子無以展布,雖小人亦無以展布。彼小人者,雖無恁大見識,就其所蘊,亦必平生之志,欲有立於天下。但秕政之朝,蹊徑不一,內(nèi)以彌縫婦寺之間,外以揣摩人主之隱,精神心術(shù)竭盡於此,以博其富貴榮寵之私,幾時能展布其平生之一二?人見李林甫在位十九年,以為志無不行,不知幾時行得一事?蓋其精力機巧,能使祿山懾服,假使得用其才,亦足以制范陽之命。然其心方內(nèi)蠱君欲,外抗楊釗,晝夜之力,窮於蹊徑,何嘗得少用其才?嗚呼!鼓舞作用之人才,非圣人,其孰能之?
人畜羊豕,逐豺虎,善惡至明矣。其所謂善惡,抑物之情耶?人之情耶?羊豕以其利於己也而愛之,豺虎以其害於己也而憎之,非天之生物,果有所擇也。天之賦物,惟有生理,騶虞之不殺,豺虎之食人,總是率性,於人有何恩怨?但鳥獸不可與同群,為人計者,惟遠(yuǎn)之而已。周公驅(qū)猛獸,程子放蝎,皆不殺之。此處須理會天之生人生物,是生理也;其為人,為羊豕,為豺虎,是各正性命也。豺虎而不吞噬,則何以為生哉?且人之畜羊豕也,豈惟愛之,亦噬之而已矣。佛戒殺,圣人不戒殺,此處難愛憎字?;蛟唬骸叭酥厨B獸也,亦大之噬小與?”余曰:“大豈能噬小,鼠之食肉,鳥之啄牛,蠅蚋之食人,豈盡噬小哉!此理相循無端,人不能泥,泥則無易矣。”
方長不折,非止愛物,只自養(yǎng)仁,不獨賢者有此心也。今人見折花將,便自不忍;及斬刈合抱,就以為當(dāng)然,了無顧惜。其不忍之心,沒於見材之可用也,有欲故也。惟有欲便不能充。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徐階字子升,號存齋,松江華亭人。生甫周歲,女奴墮之眢井,小吏之婦號而出之,則絕矣。后三日蘇。五歲,從父之任,道墮括蒼嶺,衣絓於樹,得不死。登嘉靖癸未進士第三人,授翰林編修。張羅峰欲去孔子王號,變像設(shè)為木主。爭之不得,黜為延平推官。移浙江提學(xué)僉事,晉副使,視學(xué)江西。諸生文有“顏苦孔之卓”語,先生加以橫筆,生白此出楊子《法言》,非杜撰也。先生即離席向生揖曰:“仆少年科第,未嘗學(xué)問,謹(jǐn)謝教矣。”聞?wù)叻涮搼?。召拜司?jīng)局洗馬兼侍講。居憂。除服,起國子祭酒,擢禮部侍郎,改吏部。久之以學(xué)士掌翰林院事,進禮部尚書。召入直無逸殿廬,撰青詞。京師戒嚴(yán),召對,頗枝柱分宜口。上多用其言,分宜恨之,中於上。先生贊玄恭謹(jǐn),上怒亦漸解。加少保,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務(wù)。滿考,進武英殿大學(xué)士,兼吏部尚書,加少傅。上所居永壽宮災(zāi),徙居玉熙殿,隘甚。分宜請幸南城。南城者,英宗失國時所居,上不悅。先生主建萬壽宮,令其子璠閱視,當(dāng)於上意,進少師。分宜之勢頗絀,亡何而敗。進階建極殿。
自分宜敗后,先生秉國成,內(nèi)以揣摩人主之隱,外以收拾士大夫之心,益有所發(fā)舒,天下亦頗安之。而與同官新鄭不相能。世宗崩,先生悉反其疵政,而以末命行之,四方感動,為之泣下。新鄭以為帝骨肉未寒,臣子何忍倍之,眾中面折之。在朝皆不直新鄭,新鄭遂罷。穆宗初政,舉動稍不厭人心者,先生皆為之杜漸。宮奴不得伸其志,皆不悅。而江陵亦意忌先生,以宮奴為內(nèi)主而去先生。先生去而新鄭復(fù)相,修報復(fù),欲曲殺之,使其門人蔡春臺國熙為蘇松副使,批其室家三子皆在縲絏。先生乃上書新鄭,辭甚苦,新鄭亦心動。未幾新鄭罷,三子皆復(fù)官。天子使行人存問,先生年八十矣。明年卒。贈太師,謚文貞?! ÷欕p江初令華亭,先生受業(yè)其門,故得名王氏學(xué)。及在政府,為講會於靈濟宮,使南野、雙江、松溪程文德分主之,學(xué)徒云集,至千人。其時癸丑甲寅,為自來未有之盛。丙辰以后,諸公或歿,或去,講壇為之一空。戊午,何吉陽自南京來,復(fù)推先生為主盟,仍為靈濟之會,然不能及前矣。先生之去分宜,誠有功於天下,然純以機巧用事。敬齋曰:“處事不用智計,只循天理,便是儒者氣象?!惫薀o論先生田連阡陌,鄉(xiāng)論雌黃,即其立朝大節(jié)觀之,絕無儒者氣象,陷於霸術(shù)而不自知者也。諸儒徒以其主張講學(xué),許之知道,此是回護門面之見也。
存齋論學(xué)語
親親仁民愛物,是天理自然,非圣人強為之差等。只如人身,雖無尺寸之膚不愛,然卻於頭目腹心重,於手足皮毛爪齒覺漸輕,遇有急時,卻濡手足,焦毛發(fā),以衛(wèi)腹心頭目。此是自然之理,然又不可因此就說人原不愛手足毛發(fā)。故親親仁民愛物,總言之又只是一個仁愛也?! ∪隧氉宰龅弥髌穑讲粸槲锼鶌Z。今人富便驕,貧便諂者,只為自做主不起。
程子云:“既思即是已發(fā)?!惫式渖骺謶?,人都說是靜,不知此乃是動處也。知此則知所用力矣。
為學(xué)只在立志,志一放倒,百事都做不成。且如夜坐讀書,若志立得住,自不要睡,放倒下去,便自睡著。此非有兩人也。志譬如樹根,樹根既立,纔可加培溉。百凡問學(xué),都是培溉底事,若根不立,即培溉無處施耳。
凡為善,畏人非笑而止者,只是為善之心未誠,若誠,自止不得。且如世間貪財好色之徒,不獨不畏非笑,直至冒刑辟而為之,此其故何哉?只為於貪財好色上誠耳。吾輩為善,須有此樣心,乃能日進也。
心不可放者,不是要使頑然不動,只看動處如何。若動在天理,雖思及四海,慮周萬世,只是存;若動在人欲,一舉念便是放也。人心之虛靈,應(yīng)感無方,故心只是動物。所以說圣人之心靜者,乃形容其常虛常靈,無私欲之?dāng)_耳,非謂如槁木死灰也。吾輩今日靜功,正須於克己上力。世儒乃欲深居默坐,自謂主靜乎?今人見上官甚敬,雖匍匐泥雨中,不以為辱。及事父兄,卻反有怠惰不甘之意,欲利薰心故也。
人未飲酒時,事事清楚;到醉后,事事昏忘;及酒醒后,照舊清楚。乃知昏忘是酒,清楚是心之本然。人茍不以利欲迷其本心,則於事斷無昏忘之患。克己二字,此醒酒方也。
知行只是一事,知運於行之中。知也者,以主其行者也;行也者,以實其知者也。近有以知配天屬氣,行配地屬質(zhì),分而為二,不知天之氣固行乎地之中,凡地之久載而不陷,發(fā)行而不窮者,孰非氣之所為乎?
默識是主本,講學(xué)是工夫。今人親師觀書冊等,是講學(xué)事。然非於心上切實理會,而泛然從事口耳,必不能有得,得亦不能不忘。故孔子直指用功主本處言之,非欲其兀然高坐,以求冥契也。
道者器之主,器者道之。以人事言,朝廷之上,家庭之間,許多禮文是器,其尊尊親親之理是道。以草木言,許多枝葉花實是器,其生生之理是道。原不是兩物,故只說形而上下,不說在上在下也。
有言學(xué)只力行,不必談?wù)f性命道德者,譬如登萬仞之山,必見山頭所在,乃有進步處,非可瞑目求前也。除性命道德,行個甚么? 人只是一個心,心只是一個理,但對父則曰“孝”,對君則曰“忠”,其用殊耳。故學(xué)先治心,茍能治心,則所謂忠孝,時措而宜矣。
人言千蹊萬徑,皆可以適國,然謂之蹊徑,則非正路矣。由之而行,入之愈遠(yuǎn),迷之愈深,或至於榛莽荊棘之間,而漸入窮山空谷之內(nèi),去國遠(yuǎn)矣,況能有至乎?故學(xué)須辨路徑,路徑既明,縱行之不能至,猶不失日日在康莊也?! 洞髮W(xué)》絜矩,只是一個仁心。蓋仁則於人無不愛,上下前后左右皆欲使不失所,故能推己以及之,所謂惟仁人能愛人,能惡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者也。學(xué)者須豫養(yǎng)此心始得。
中丞楊幼殷先生豫孫
楊豫孫字幼殷,華亭人。嘉靖丁未進士。授南考功主事,轉(zhuǎn)禮部員外郎中。出為福建監(jiān)軍副使,移督湖廣學(xué)政。陞河南參政。入為太仆寺少卿,改太常。華亭當(dāng)國,引先生自輔。凡海內(nèi)人物,國家典故,悉諮而后行。由是士大夫欲求知華亭者,無不輻輳其門。先生謝之不得,力求出。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卒官。
先生以“知識即性,習(xí)為善者,固此知識,習(xí)為不善者,亦此知識”。故曰:“惡亦不可不謂之性?!庇衷唬骸皠?cè)釟庖?,即性也。剛有善者焉,有不善者焉,柔有善者焉,有不善者焉。善不善,?xí)也,其剛?cè)釀t性也?!备`以為氣即性也,偏於剛,偏於柔,則是氣之過不及也。其無過不及之處,方是性,所謂中也。周子曰:“性者,剛?cè)嵘茞褐卸岩印!睔庵餍校荒軣o過不及,而往而必返,其中體未嘗不在。如天之亢陽過矣,然而必返於陰。天之?雨不及矣,然而必返於晴。向若一往不返,成何造化乎?人性雖偏於剛?cè)?,其偏剛之處,未嘗忘柔,其偏柔之處,未嘗忘剛,即是中體。若以過不及之氣,便謂之性,則圣賢單言氣足矣,何必又添一性字,留之為疑惑之府乎?古今言性不明,總坐程子“惡亦不可不謂之性”一語,由是將孟子性善置之在疑信之間,而荀、楊之說,紛紛起廢矣。
西堂日記 古詩云:“百年三萬日?!庇心苋苋f日者幾人哉!童兒戲豫,暗撇十年。稍便習(xí)章句,以至學(xué)校之比較,棘闈之奔走,又明去了二三十年。中間有能用力於仁者,能幾時哉!夫子自衛(wèi)反魯,子夏年二十九,子游年二十八,曾子最少,皆已卓然為儒。就今觀之,彼何人哉!此何人哉!今人登第,大概三四十歲,人方有一二知向?qū)W者。古之學(xué)者,先學(xué)而仕,故兩得之;今之學(xué)者,既仕方學(xué),故兩失之。然就三十登仕者言之,若肯勵朝聞夕死之志,學(xué)到五六十歲,亦必稍別於流俗。奈何志之不立也,恁地悠悠消受歲月?! ∪苏咛斓刂模斓卣呷酥?。人纔反本,便知乾父坤母之義,知天便是人。仁便能孝,未有仁而不孝者;若止言孝,則未必有仁也。人之愛父母也,以其為身之本也。乾坤與父母初無二本,故曰“事天如事親”。知得一本,則虞、舜、曾參原無天人之別,訂頑正欲發(fā)此,又被解得分析。今人說孝,曷嘗知有本來?只是從幼見人親愛父母也。去親愛父母,豈有徹上徹下之道?便做得成時,祗到得薛包、王祥,更無進步,所謂可使由之者也??鬃釉唬骸八际掠H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闭f仁孝者,莫辨於此。
古初生民,大較與天相近,堯非親,桀非疏,人之不能分天,猶魚之不能離水也。故動必本天,言必稱天,非以下合上之意。中古圣人,替以道字,本欲易曉,后來卻只往道上求,便覺與天稍隔一塵。末世并道字不識,支離淆雜,日日戴皇天履后土,不知天地在於何處,所以人小而天大,遂謂禮樂為顯,鬼神為幽,肝肺為內(nèi),耳目為外,幾席為近,燕、貊為遠(yuǎn)?!对姟吩疲骸拔耐踮旖?,在帝左右?!笔窃诤翁帲?br>
人之一身即理也,深愛己者,須先識己,識得在己,何暇奉人。今人為不善,欲害人,為穿窬,非本心也,以為不如是,不足以取勝於鄉(xiāng)黨之間,故為人而冒為之。其為善者,不忮不求,亦非本心也,以為不如是不足以酬士大夫之義,故亦為人而強為善。是善固為人而不善亦為人也。孟子曰“人役”,莊子曰“謏人”,此輩是也。率性之理,有何光景?有何聲采?天下之至淡在焉。今人祇為世情束縛,不能埋頭反己,理會性分,只是揀題選事,供奉它人耳目,竟與自家無干??鬃釉唬骸熬忧笾T己,小人求諸人?!?br>
性無善不善,所謂人生而靜也。程子曰“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性”,張子曰“性未成則善惡溷”是也,其有善者,是繼之者也。所謂元者善之長,無對者也。性體空洞,何嘗有孝弟來!孝弟者,善之有徵而易見者耳。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知善也,非知孝也。有知則有善,無知則無善也,是習(xí)之初也。由是而稍長,未有妻子而慕父母,是習(xí)於善以保其善也。由是而慕少艾慕妻子以懟父母,是習(xí)於不善以喪其善也。其習(xí)為善者固此知識,其習(xí)為不善者亦此知識,知識即性也,故曰:“惡亦不可不謂之性?!泵窨墒褂芍?,順帝之則也;不可使知之,不識不知也。民用智,則不能由;圣人以人治人,用智則鑿矣。夫人安之難,起之易,圣人不使知之,安之也。老子曰:“道非明民,將以愚之?!笔且灾獮槊髦?。
古之學(xué)者必有宗,學(xué)無宗則無以一道德??鬃蛹葲],此時當(dāng)立宗,子夏、子游、子張欲事有若,正此意也。時年長莫如子貢,學(xué)醇莫如曾子,然子貢又獨居三年,曾子年最少,惟有若年亞子貢,而學(xué)亦大醇,故門人多宗焉。使曾子稍能推之,則宗立矣。七十子之徒,朝夕相依,各陳孔子之業(yè),則微言豈易絕哉!惟失此舉,其后子夏居魏,子張居陳,子貢居齊,漫無統(tǒng)一,闕里散后,諸賢再無麗澤之資。西河之人疑子夏為夫子,而荀況、莊周、吳起、田子方之徒,皆學(xué)於孔子,而自為偏見,惟其無以就正之耳。漢時《五經(jīng)》師傅最盛,有數(shù)百年之宗。彼經(jīng)術(shù)耳,且以有宗而傳,我孔氏之道德,再傳而失之者,宗之散也。余觀有若言行,如《魯論》、《檀弓》所載者,最為近道。其論夫子出類處,比之宰我、子貢以聞見品題者自別。故《家語》有古道之目,《左傳》有稷門之望。其沒也,魯?shù)抗珡t之。《魯論》一書出其門人所記,為萬世準(zhǔn)繩,后世只為四科無名,又被《史記》說得鄙陋,而孝弟行仁之義,記者之詞不達其意,遂與伊川、象山有異同之說,不得列於十哲。今躋子張而詘有若於東廡,反居原憲、南容之下,豈禮也哉?必有能正之者。
周公不之魯,次子世為周公,於畿內(nèi)共和是也。周之周、召,世為三公,猶魯之三桓世卿也,故曰“季氏富於周公”,非謂文公旦也。
異哉公父文伯之母也,文伯之喪,其妻哭之哀,母以為子之好內(nèi)也而責(zé)之。子之好內(nèi),以訓(xùn)其生則可也,若夫沒而哭,禮也。蓋穆伯之喪,穆姜以有禮稱,然而皆枝葉也。居夫之喪,而往來於季康子之家,嘵嘵辨論,忘己之失,而撓婦之得,《檀弓》、《國語》皆喜稱之,豈《草蟲》、《卷耳》之義,相君、孟姜之節(jié)為非禮乎?且曰:“朝哭穆伯,后哭文伯?!币詾橛胁灰箍拗Y。夫寡婦不夜哭,以男子之殯,必於正寢,夜行不便,故輟以待旦。非如漢人所謂避第之嫌也。古者哀至則哭,何朝暮之有?枝葉如此,本根之撥,可窺矣。
《鄉(xiāng)飲酒》為賓興而舉,雖曰“鄉(xiāng)飲”,實王朝之禮也。故其樂歌,先王事,后家事。始歌《四牡》、《皇華》、《鹿鳴》,臣道也;次《南陔》、《白華》、《華黍》,子道也;次間《魚麗》、《由庚》、《嘉魚》、《崇丘》、《南山》、《由儀》,自臣道而推之治國之事也;次合《關(guān)雎》、《葛覃》、《卷耳》、《鵲巢》、《采蘋》、《采蘩》,自子道而推之齊家之事也。至於《鄉(xiāng)射》,則州長所以演其鄉(xiāng)子弟,而未及於王事,止歌《關(guān)雎》以下而已。蓋臣子之筮仕,必有先公后私之心,然后有事可做,此圣人之意也。
江河亦土也,得水以名,未嘗有水。水流相禪,一瞬不居,非江河之有也。人見江河之多水,而孰知非其有哉!惟其不有,是以能生,負(fù)舟充查,蕃魚長龍,為世之需也。沼者,有其水者也,故留之,水性不遂,而生道息,故曰“江河競注而不流”?! ∩^性,性即氣也,言氣則不必言性。伊川曰:“論性不論氣不備。”是二性也。剛?cè)釟庖?,即性也。剛有善者焉,有不善者焉,柔有善者焉,有不善者焉,皆性也。試以不善者言之,剛之惡,必為強梁而不為陰忮,柔之惡,必為陰忮而不為強梁。陰忮者?xí)也,其不能互為者,以其根於性也。使其人一旦蟠然焉,則剛者必為爽闓,而不能為縝密,柔者必為縝密,而不能為爽闓,是亦性矣,故曰“善惡皆天理也”。
三代而上,體統(tǒng)正,論議明,不惟君子有可用,雖小人亦有可用。性非瓦礫,雖小人亦有寸長可用,上有主張之者,則亦掩庇其丑,以技奉上之欲。今之星卜醫(yī)巫,皆出羲、農(nóng),豈其自為之算五行、嘗百草哉?亦眾人之能也。后世則不然,不惟君子無以展布,雖小人亦無以展布。彼小人者,雖無恁大見識,就其所蘊,亦必平生之志,欲有立於天下。但秕政之朝,蹊徑不一,內(nèi)以彌縫婦寺之間,外以揣摩人主之隱,精神心術(shù)竭盡於此,以博其富貴榮寵之私,幾時能展布其平生之一二?人見李林甫在位十九年,以為志無不行,不知幾時行得一事?蓋其精力機巧,能使祿山懾服,假使得用其才,亦足以制范陽之命。然其心方內(nèi)蠱君欲,外抗楊釗,晝夜之力,窮於蹊徑,何嘗得少用其才?嗚呼!鼓舞作用之人才,非圣人,其孰能之?
人畜羊豕,逐豺虎,善惡至明矣。其所謂善惡,抑物之情耶?人之情耶?羊豕以其利於己也而愛之,豺虎以其害於己也而憎之,非天之生物,果有所擇也。天之賦物,惟有生理,騶虞之不殺,豺虎之食人,總是率性,於人有何恩怨?但鳥獸不可與同群,為人計者,惟遠(yuǎn)之而已。周公驅(qū)猛獸,程子放蝎,皆不殺之。此處須理會天之生人生物,是生理也;其為人,為羊豕,為豺虎,是各正性命也。豺虎而不吞噬,則何以為生哉?且人之畜羊豕也,豈惟愛之,亦噬之而已矣。佛戒殺,圣人不戒殺,此處難愛憎字?;蛟唬骸叭酥厨B獸也,亦大之噬小與?”余曰:“大豈能噬小,鼠之食肉,鳥之啄牛,蠅蚋之食人,豈盡噬小哉!此理相循無端,人不能泥,泥則無易矣。”
方長不折,非止愛物,只自養(yǎng)仁,不獨賢者有此心也。今人見折花將,便自不忍;及斬刈合抱,就以為當(dāng)然,了無顧惜。其不忍之心,沒於見材之可用也,有欲故也。惟有欲便不能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