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長短經(jīng)(反經(jīng)) 卷一·論士第七

    作者: 《長短經(jīng)(反經(jīng))》趙蕤
      人才難得,欲成就一等事業(yè),必得一等人才。有齊桓公見稷之誠,劉備三往隆中之志,人才可得,事業(yè)可成。  【經(jīng)文】
      臣聞黃石公曰:“昔太平之時,諸侯二師,方伯三師,天子六師。世亂則叛逆生,王澤竭則盟誓相罰、德同無以相加,乃攬英雄之心。故曰:得人則興,失士則崩。”何以明之?昔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往而不得見,從者止
      之?;腹唬骸笆恐辆舻撜撸梯p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
      縱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做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見。
      《書》曰:“能自得師者王?!焙我悦髦??齊宣王見顏觸曰:“觸前?!?br>  觸亦曰:“王前?!盵議曰:夫觸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觸為慕勢,不若使王為趨士。]宣王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者責(zé)乎?”對曰:“昔秦攻齊,今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百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墒茄灾踔^,曾不如死士之壟?!?br>  宣王竟師之。
      [宣王左右曰:“大王據(jù)千乘之地,而建千石之鐘,東南西北,莫敢不服。
      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于農(nóng)畝,下則鄙野、監(jiān)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觸曰:“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舜起農(nóng)畝而為天子。及湯之時,諸侯三千。當(dāng)今之世,南面稱寡人者,乃四世。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為監(jiān)門、閭里,安可得哉?《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shí)。’故無其實(shí)而喜其名者削;無其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其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掘。故曰:‘矜功不立,虛愿不至?!私钥淦涿A而無其實(shí)德也。是以堯有九佐,舜有十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于天下者,無有。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xué),而成其道。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谷。夫孤寡者,困賤、下位者也,而侯王以是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稱名,實(shí)以明乎士之貴也。”]

      【譯文】
      我聽黃石公說:從前太平的時候,諸侯有兩支軍隊(duì),方伯有三軍,天子有六軍。世道混亂就會發(fā)生叛逆,王恩枯竭就結(jié)盟、立誓相互征伐。當(dāng)政治力量勢均力敵,無法一決高下的時候,爭霸的雙方才會招攬?zhí)煜碌挠⑿邸K哉f,得到人才國家就會興盛,失去人才國家就會衰亡。怎么知道是這樣呢?
      從前齊桓公去見一個叫稷的小吏,一大去了三次也沒有見到,侍從阻止他,桓公說:“有才能的人輕視爵位、俸祿,當(dāng)然也要輕視他們的君王;君王如果輕視霸主,自然也會輕視有才能的人。即便稷敢輕視爵位和俸祿,我難道敢輕視霸主嗎?”就這樣,齊桓公去了五次才見到稷。
      《尚書》說:“能得到賢人并拜他為師的可以稱王天下。”為什么這樣說呢?齊宣王召見顏觸時說:“顏觸你到前面來。”顏觸也說:“大王你到前面來?!盵顏觸到前面去表明他是為權(quán)勢,齊宣王到前面去說明他禮賢下士。]
      宣王一聽就變了臉,說:“是君王尊貴呢,還是士人尊貴?”顏觸說:“從前秦國攻打齊國的時候,曾經(jīng)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去柳下季的墳?zāi)刮迨街畠?nèi)打柴、采摘的,一律處死,不予赦免。還下過一道命令:有能得到齊王人頭的,封他為萬戶侯,賞賜黃金二萬兩。由此看來,活著的大王的人頭,還不如一個死士的墳?zāi)??!毙跤谑潜徽f服,拜顏觸為師。
      當(dāng)時宣王身邊的人說:“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之地,千斤之鐘,四面八方,沒有敢不服從的?,F(xiàn)在名聲高的士人也只是普通百姓,每天步行到地里去干活;等而次之的則住在邊遠(yuǎn)偏僻的地方,做閭里、巷口的看門人。士人的低賤,真是到了極點(diǎn)啦!你還傲慢什么?”顏觸說:“從前禹的時候,有諸侯萬國。舜是從一個農(nóng)民發(fā)展起來,成為天子的。到了湯的時候,諸侯只有三千。而到如今,西南稱王的傳不到四代。這難道不是由于不重視士人造成的嗎?諸侯漸漸地被殺戳,消滅,等到國破家亡之時,就是想做閭里、巷口的看門人,也不可能了?!兑捉?jīng)》上不是說過‘身居高位而不具有相應(yīng)的德才嗎?’所以不做踏踏實(shí)實(shí)的工作而喜歡弄虛作假、標(biāo)榜虛名的,國家會日益衰弱;沒有德操卻祈望享福的,必然會遭到窮困窘迫的下場;沒有功勞卻享受俸祿的人必然要受侮辱、遭災(zāi)殃。所以說,好大喜功,必不能建功立業(yè);夸夸其談而元實(shí)際行動的人,終究不能實(shí)現(xiàn)其理想。這都是愛虛名、好浮夸,而無治國愛民實(shí)效者的必然下場。所以堯有九個幫手,舜有七個凈友,禹有五個丞相,湯有三個輔佐。自古至今,如果得不到賢德之士的輔佐而能建功立業(yè)的從未有過。因此君王不應(yīng)以經(jīng)常向人求教為恥辱,不應(yīng)以向別人學(xué)習(xí)為慚愧,這樣才可以實(shí)現(xiàn)他的理想。老子說:‘縱然尊貴,必須以卑賤為根本;縱然高峻,必須以低下為基礎(chǔ)。’所以君王、諸侯自稱‘孤’、‘寡’、‘不谷’。所謂孤、寡,就是卑賤的意思,而君王們用以自稱,難道不是表示謙居人下而尊重士人嗎?堯傳位給舜,舜傳位給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都稱他們?yōu)槊髦鳎褪且驗(yàn)樗麄兌觅t士的可貴啊!”

      【經(jīng)文】
      諺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士不必賢也,要之知道;女不必貴種,要之貞好?!焙我悦髦??淳于髡謂齊宣王曰:“古者好馬,王亦好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色,王亦好色;古者好士,王獨(dú)不
      好。”王曰:“國無士耳。有則寡人亦悅之?!摈赵唬骸肮庞序戲t,令之無有,王選于眾,王好馬矣;古有豹象之胎,今之無有,王選于眾,王好味矣;古有毛嬙、西施,今之無有,王選于眾,王好色矣;王必待堯舜禹湯之士,而后好之,則堯舜禹湯之士,亦不好王矣。”
      [魯仲連謂孟嘗君曰:“君好士未也。”孟嘗君曰:“文不得士故也?!?br>  對曰:“君之廄馬百乘,無不被繡衣而食菽粟,豈皆騏驥、騄耳哉?后官十妃,皆衣縞纻,食粱肉,豈有毛嬙、西施哉?色與馬取于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故曰:‘君好士未也。’”
      張敞《與朱邑書》曰:“饑者甘糟糠,飽者妖粱肉。何則?有無之勢異也。昔陳平雖賢,須魏倩而后進(jìn);韓信雖奇,賴蕭何而后信。故士各達(dá),其及時之宜。若待古之英雋,必若伊尹、呂望而后薦之,則此人不因足下而進(jìn)矣?!薄痘茨稀吩唬骸按U、飛兔而后駕,則世莫乘車矣;待西施、洛浦而后妃,則終身不家矣。然不待古之英雋而自足者,因其所有而遂用之也?!?br>  《語》云:“瓊艘瑤楫,無涉川之用;金弧玉弦,無激矢之能。是以分絮而無政事者,非撥
      亂之器;儒雅而乏治理者,非翼亮之士?!焙我悦髦??魏無知見陳平于漢王,漢王用之。絳、灌等讒平曰:“平盜嫂受金。”漢玉讓魏無知。無知曰:“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聞?wù)?,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無益于勝負(fù)之?dāng)?shù),陛下假用之乎?今楚漢相距,臣進(jìn)奇謀之士,顧其計(jì)誠足以利國家耳。盜嫂受金,又安足疑哉?”漢王曰:“善?!薄  咀g文】
      俗語說:“沐浴不一定要去江海中,只要能去污就行;馬不一定非要騏驥,只是它善跑就行;用人無須他多么賢德,只要他懂得道就行;娶妻不必出身高貴,只要她貞節(jié)就行?!睘槭裁催@么說呢?淳于髡對齊宣王說:“從前的人喜歡馬,大王也喜歡馬;從前的人喜歡美味,大王也喜歡美味;從前的人喜歡美女,大王也喜歡美女;從前的人喜歡士人,大王卻偏不喜歡。”
      齊宣王說:“國家沒有士人啊,如果有,我就會喜歡他們?!贝居邝照f:“從前有驊騮、騏驥,現(xiàn)在沒有,大王從眾多的馬中挑選好馬,這說明大王是喜歡馬的;從前的人好吃豹子、大象的胎盤,現(xiàn)在沒有,大王從眾多美味中挑選佳肴,這說明大王是喜歡美味的;從前有毛嬙、西施,現(xiàn)在沒有,大王就從眾多美女中挑選麗人,這說明大王是喜歡美女的。大王一定要等堯舜禹湯時的賢士出現(xiàn),才去愛惜,那么堯舜禹湯的賢士,也就不會喜歡大王了。”
      魯仲連對孟嘗君說:“你說你重視人才,其實(shí)不是?!庇蹏L君說:“那是因?yàn)槲覜]有得到人才的緣故?!濒斨龠B說:“你馬廄中有上百匹好馬,沒有一匹不是不身披繡衣、吃精料的,難道都是千里駒?后宮中的十個妃子,沒有不身穿綾羅綢緞,吃美味佳肴的,難道其中有毛嬙、西施?美女、駿馬要用現(xiàn)在的,而人才為什么一定要用古代的呢?所以說,你說你重視人才,其實(shí)不是?!?br>  張敞《與朱邑書》說:“饑人糟糠都是美味,飽人美味都厭食,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有還是沒有。從前陳平雖然很賢德,有才能,必須通過魏無知才能進(jìn)入朝廷;韓信雖然有奇才,必須依靠蕭何而后才被信任。所以每個有才能的人之發(fā)達(dá)都有個時機(jī)問題。如等有象伊尹、呂望一樣的人才推薦他,那么這些人就無須通過你進(jìn)身了。”
      《淮南子》說:“等有腰裊、飛兔這樣的駿馬才駕車,那世上就沒車可乘;等有西施、洛神這樣的美女才納妃,那終身別想成家。只有不等古時的英才出現(xiàn)而能獲取的人,才會憑借現(xiàn)有的人才去使用他們?!彼渍Z說:“美玉做的船和槳,沒有渡江的功用;金玉成的弓弦,沒有發(fā)射箭矢的功能。因此光是清高而不干事的人,不是撥亂匡時的人才。溫文爾雅而無治理才能的人,不是誠信、聰慧的輔佐?!焙我砸姷茫课簾o知把陳平推薦給漢王,漢王任用了陳平。周勃和灌嬰說:“陳平和他嫂子私通,還接受過賄賂?!睗h王責(zé)備魏無知,魏無知說:“我所說的是才能;陛下你聽說的是品行?,F(xiàn)在即便有尾生一樣堅(jiān)守信約的好人,卻對勝負(fù)的命運(yùn)一無所益,陛下能靠這樣的人打江山嗎?現(xiàn)在楚漢相爭,我舉薦人,只考慮到他的計(jì)謀是否確實(shí)對國家有好處而已。陳平與嫂子私通,接受賄賂,又何必因此而懷疑他的才能呢?”
      漢王說:“說得好?!?br>
      【經(jīng)文】
      黃石公曰:“有清白之士者,不可以爵祿得;守節(jié)之士,不可以威脅。
      致清白之士,修其禮;致守節(jié)之士,修其道。”何以明之?郭隗說燕昭王曰:
      “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廝役處。詘指而事之,北面受
      學(xué),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后息,先問而后默,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憑幾據(jù)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恣睢奮擊,呴藉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贝四斯胖乐率空咭?。
      黃石公曰:“禮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招其所歸,示其所死,則所求者至矣?!焙我悦髦??魏文侯太子擊禮田子方,而子方不為札,太子不悅,謂子方曰:“不識貧賤者驕人乎?富貴者驕人乎?”子方曰:“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人主驕人而亡其國,大夫驕人而亡其家。貧賤者若不得意,納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貧賤乎?”

      【譯文】
      黃石公說:“品行高潔的人,不能用爵位、俸祿打動;堅(jiān)守節(jié)操的人,不能用刑罰逼迫。招引品行高潔的人,要以禮相待;招引堅(jiān)守節(jié)操的人,要能有助于實(shí)現(xiàn)他的理想?!睘槭裁茨兀抗髣裱嗾淹跫{賢的例子就是明證。
      郭隗說:“帝王者與老師相處,君主者與朋友相處,稱霸者與臣子相處,亡國者與仆役相處。曲意順從,虛心求教,百倍于自己的人才都會前來;求賢不持久,求教沒恒心,就會得到十倍于自己的人才;人家主動前來,自己才去迎接,那只能得到才能與自己相仿的人。頤指氣使,只能得到奴仆,放縱暴戾,怒吼喝叫,那就只能得到奴才了?!?br>  黃石公說:“士人所依附的是禮義,為之而死的是賞賜。把禮義和賞賜明明白白地?cái)[在那里,你所需要的人才就會到來?!睘槭裁催@樣說呢?魏文候的太子向田子方行禮,田子方不還禮,太子很不高興,對田子方說:“不知道是貧賤的人傲慢呢,還是高貴的人傲慢?”田子方說:“當(dāng)然是貧賤的人傲慢啦!高貴的人怎敢傲慢?在高位者傲慢就會失去國家,大夫傲慢就會葬送封地,貧賤的人卻沒什么可丟失的。不順心了穿上鞋就走,沒什么可留戀的,到哪兒還不是一樣的貧賤?”  【經(jīng)文】
      宋燕相齊,見逐罷歸,謂諸大夫曰:“有能與我赴諸侯乎?”皆執(zhí)杖排班,默而不對。燕曰:“悲乎,何士大夫易得而難用也?”陳饒?jiān)唬骸胺鞘看蠓蛞椎枚y用,君不能用也。君不能用,則有不平之心,是失之于己而責(zé)諸人也?!毖嘣唬骸捌湔f云何?”對曰:“三升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鶩有余粟,是君之過一也。果園梨栗,后宮婦女,以相提挃,而士曾不得一嘗,是君之過二也。綾紈綺縠,美麗于堂,從風(fēng)而弊,士曾不得以為緣,是君之過三也。夫財(cái)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能行君之所輕,而欲使士致其所重,譬猶鉛刀畜之,干將用之,不亦難乎?”宋燕曰:“是燕之過也?!?br>
      【譯文】
      宋燕做齊國的宰相,遭到罷免后,對手下的官員們說:“有誰愿意跟我去投奔其它諸侯?”大家都整齊地站在那里,誰也不回答。宋燕說:“可悲啊!為什么士大夫易得而難用呢?”陳饒答道:“并不是士大夫易得難用,是做人主的不用?。∪酥鞑挥?,士大夫就會怨憤。你不會任用人才,反而要責(zé)備他們,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彼窝嗾f:“你這話是什么意思?”陳饒回答說:“士人連三升糧食都領(lǐng)不到,而國王的倉庫卻滿滿的,這是國君的第一個過錯;園子里的果子多得很,以至于后宮的婦女們用果子互相投擲來嬉鬧,而士人卻連一個都嘗不到,這是國君的第二個錯誤;后宮里漂亮的綢緞堆得部腐爛了,見風(fēng)就散,士人卻無法得到一件,這是國君的第三個過錯。
      財(cái)物是國君輕視的,而對于怎樣死,為誰死,士是很著重的。國君不能賞給他們自己輕視的東西,卻希望他們?yōu)樽约嘿u命,這就好比把這些士人像鉛做的刀子一樣存放著,卻幻想有朝一日有一個干將那樣會使劍的人出來,讓他們發(fā)揮利劍的作用,這不是太難了嗎?”宋燕說:“是我錯了!”

      【經(jīng)文】
      《語》曰:“夫人同明者相見,同聽者相聞。德合則未見而相親,聲同則處異而相應(yīng)?!表n子曰:“趨合同則相是,趣舍異則相非。”何以明之?
      楚襄王問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駛?何士人眾庶不譽(yù)之甚?”宋玉曰:“夫鳥有鳳而魚有鯨,鳳皇上去九萬里,翱翔乎窈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料天地之高哉?鯨魚朝發(fā)于昆侖之墟,暮宿于孟津,夫尺澤之貌,豈能與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dú)鳥有鳳而魚
      有鯨,士亦有之。夫圣人瑰琦意行,超然獨(dú)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議曰:世之善惡,難得而知,茍非其人,莫見其際,何者?夫文章為武人所嗤,未必鄙也;為揚(yáng)、馬所嗤,此真鄙矣。夫人臣為桀、紂所毀,未必為愚也;必若堯舜所毀,此真愚矣。世之毀譽(yù)不足信也。故曰:不夜出,安知有夜行人?太公曰:“智與眾同,非人師也;伎與眾同,非國工?!崩献釉唬骸跋率柯劦溃笮χ?,不笑不足以為道?!惫试唬悍踩怂v,圣人所貴。
      信矣哉!]

      【譯文】
      《論語》中說:“眼力一樣的人才能看見同樣的東西,聽力一樣的人才能聽見同樣的聲音。同心同德的人才會相親相愛。聲音的頻率相同,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會互相呼應(yīng)?!表n非子說:“志趣相同才會彼此欣賞,志趣不同就會互相排斥?!痹趺床拍茏C明這一點(diǎn)呢?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你莫非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嗎?為什么大家都不欽佩你呢?”宋玉回答說:“鳥中有鳳凰,魚中有巨鯨。鳳凰一飛,沖上九萬里云霄,翱翔于清空之中。那籠中的鵪鶉怎能知道天有多高?鯨魚早發(fā)昆侖,晚宿孟津,水溝里的小魚,怎能知道海有多大?所以不單是鳥中有鳳,魚中有鯨,士人中也有與鳳和鯨一樣的人啊。圣人心志瑰偉,超然獨(dú)處。世俗之人,又怎會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
      我們可以這樣來討論這一問題:世間的善惡,是不容易了解的。如果不是聰慧之人,是分辨不出善與惡的界限的。為什么呢?文章被軍人嗤笑,不一定就不好;被揚(yáng)雄、司馬遷所嗤笑,那才是真的不好呢!大臣被桀、紂否定,不一定真的愚蠢,必須被堯,舜否定,才是真的愚蠢。世俗的毀謗與贊譽(yù)不值得相信。人常說:夜里不出門,怎知有夜行人?太公說:“智慧與眾人相同的人,不能做人的老師;技藝與眾人相同的人,不能做一流的的匠人?!?br>  老子說:“凡夫俗子聽到‘大道’時,就會哈哈大笑,如果他不大笑,就不是‘道’了?!彼哉f,常人所嘲笑的,正是圣人所重視的。千真萬確是這樣??!

      【經(jīng)文】
      《語》曰:“知人未易,人未易知。”何以明之?汗明說春申君,春申君悅之。汗明欲談,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意矣?!焙姑髟唬骸拔磳従ナ肱c堯?”春申君曰:“臣何足以當(dāng)堯?”汗明曰:“然則君料臣孰與舜?”
      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焙姑髟唬骸安蝗唬颊垶榫龑徰灾?。君之賢不如堯,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賢舜事圣堯,三年而后乃相知矣。今君一時而知臣,是君圣于堯而臣賢于舜也?!?br>  《記》曰:“夫驥唯伯樂獨(dú)知之,若時無伯樂之知,即不容其為良馬也。
      士亦然矣。”何以明之?孔子厄子陳、蔡,顏回曰:“夫子之德至大,天下莫能容。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故曰:
      文王明夷則主可知,仲尼旅人則國可知。]《谷梁傳》曰:“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羈貫謂交午剪發(fā);成童謂八歲以上];就師學(xué)問無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心志既通,而名譽(yù)不聞,友之罪也;名譽(yù)既聞,有司不舉,有司之罪也;有司舉之,王者不用,王者之過也。”[孔子曰:“內(nèi)行不修,已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盷

      【譯文】
      孔子說:“知人不易,人不易知?!睘槭裁??汗明游說春申君,說得春申君很高興。汗明想談自己的觀點(diǎn),春申君說:“我已經(jīng)知道先生的意思了?!?br>  汗明說:“不知道你和堯相比,準(zhǔn)更圣明?”春申君說:“我怎么比得上堯?”
      汗明說:“那么你看我和舜相比怎么樣呢?”春申君說:“先生你就是舜。”
      汗明說:“不是這樣的。請讓我為你細(xì)說。你的賢明不如堯,我的才能比不上舜。象舜這樣賢能的人服事圣明的堯,三年以后才能了解舜?,F(xiàn)在你頃刻之間就了解了我,這就等于你比堯圣明,而我比舜賢能。這可能嗎?”
      《禮記》說:“良馬只有伯樂認(rèn)識它,如果當(dāng)時沒有伯樂的相馬能力,它就不會被世人當(dāng)作良馬。認(rèn)識一個有才能的人也一樣?!痹趺匆姷媚??孔子在陳、蔡受困,顏回說:“先生的德行太偉大了,天下容不下。但是先生推廣它,實(shí)踐它,卻不被世人采納,這是當(dāng)權(quán)音的恥辱。先生有什么過錯呢?”
      [從文王在羨里韜光養(yǎng)晦,以避紂王的迫害,就可以明白他的君主的昏庸;從孔子的流離在外,就可以知道他的國家的黑暗。]《谷粱傳》說:“孩子出世后,不能避免水人之害,是母親過;到了八歲還不拜師學(xué)習(xí),是父親過[古代習(xí)俗,六歲剪發(fā)叫“羈貫”,“成童”指到了八歲];拜師學(xué)習(xí),求教不得法,心志不通,知識不長,是自己的過錯;志向和學(xué)識都有了,名聲還不大,是朋友的過錯;名聲大了,上司不舉薦,是上司的過錯;上司向君王舉薦了,君王卻不任用,是君王的過錯。”孔子說:“內(nèi)在的品行不好,是自己的過;品行好而無名聲,是朋友的過。”

      【經(jīng)文】
      《論》曰:“行遠(yuǎn)道者,假于車馬;濟(jì)江海者,因于舟楫故賢士之立功成名,因于資而假物者?!焙我悦髦??公輸子能固人主之材木以構(gòu)宮室臺榭,而不能自為專屋狹廬,材不足也。歐冶能因國君之銅鐵以為金爐大鐘,而不能自為壺鼎盤盂,無其用也。君子能因人主之政朝以和百姓、潤眾庶,而不能自饒其家,勢不便也。故舜耕于歷山,恩不及州里;大公屠牛于朝歌,利不及于妻子。及其用也,恩流八荒,德溢四海。故舜假之堯,大公固之周文,君子能修身以假道,不能在道而假財(cái)。
      [慎子曰:“騰蛇游霧,飛龍乘云,云罷霧霽,與蚯蚓同,則失其所乘矣。”
      韓子曰:“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鈞輕而錙銖重,有勢之與無勢耳。故勢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烏獲輕千鈞而重其身,非其身輕而重于千鈞也,勢不便也。離婁易于百涉而難于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遠(yuǎn),道不可也。”

      【譯文】
      孔子說:“走遠(yuǎn)路的人,要借助于車馬;渡江海的人,要憑借船只。賢能的士人要立功成名,就需有資產(chǎn)、財(cái)物的援助。”何以見得?古代最好的木匠公輸盤能用國王的木材建成宮室、臺謝,卻不能為自己建一間小屋,這是因?yàn)槟玖喜蛔?;善鑄劍的歐冶子能用國王的銅鐵鑄成金爐大鐘,卻不能給自己做一些日常用具,這是因?yàn)闆]有用料的緣故。君子能夠通過君主的朝政,使百姓和睦,對百姓施恩,卻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富有,是情況不允許的緣故。
      所以舜在歷山耕種,卻不能給州里的人帶來任何恩惠;姜太公在商朝的國都朝歌宰牛,卻不能使自己的妻子兒女得到什么利益。等到他們有了實(shí)權(quán)后,他們造福于民眾的恩澤遍布四面八方。所以舜只有通過堯,太公通過文王,才能恩流八荒,德溢四海,造福于民。有道德的人只應(yīng)借助大道來修煉自己,而不應(yīng)當(dāng)打著行道的旗號來為自己謀取私利。
      戰(zhàn)國時的法家慎到說:“騰蛇駕霧,飛龍乘云,等到云開霧散時,它們就和蚯蚓一樣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yàn)槭チ怂鼈兯鶓{借的東西。”韓非子說:“千鈞的重量有船的支撐就不會沉下去,細(xì)小的東西沒有船的承載也不會浮起來。這不是因?yàn)榍рx輕而錙銖重,是有依托和元依托而造成的。所以失去了依托,事情就不能成功。秦國的大力士烏獲能舉起千鈞重物,從而使自己的身體也顯得很沉重,然而卻不能使自己的身體變輕而使千鈞變重,因?yàn)樗荒苄纬赡菢拥囊劳?。離婁走一百步輕輕松松,卻無法在睫毛上行走,不是百步的距離近而睫毛的距離遠(yuǎn),是因?yàn)閺牡览砩暇托胁煌ā!?br>
      【經(jīng)文】
      《語》曰:“夫有國之主,不可謂舉國光深謀之臣,合朝無智策之士,在聽察所考精與不精,審與不審耳?!焙我悦髦??在昔漢祖,聽聰之主也,納陳恢之謀,則下南陽。不用婁敬之計(jì),則困平城。廣武君者,策謀之士也。
      韓信納其計(jì),則燕、齊舉。陳余不用其謀,則泜水?dāng)?。由此觀之,不可謂事濟(jì)者有計(jì)策之士,覆敗者無深謀之臣。虞公不用宮之奇之謀,滅于晉;仇由不聽赤章之言,亡于智氏;蹇叔之哭,不能濟(jì)崤澠之覆;趙括之母,不能救長平之?dāng) ?br>  此皆人主之聽,不精不審耳。天下之國,莫不皆有忠臣謀士也。
      [議曰:天下無災(zāi)害,雖有賢德,無所施材。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國家昏亂,有忠臣?!薄痘茨献印吩唬骸拔从衅涔Χ滟t者,唯堯之知舜也;功成事立而知其賢者,市人之知舜也?!标憴C(jī)云:“飛轡西頓,則離朱與矇瞍收察;懸景東秀,則夜光與碔砆匿曜。是以才換世則俱因,功偶時而并劭。”以此推之,向使殷無鳴條之事,則伊尹有莘之媵臣;周無牧野之師,則大公渭濱之漁者耳。豈能勒石帝籍,策勛天府乎?故曰:“賢、不肖者,才也;遇與不遇者,時也?!闭\哉,是言也。]
      黃石公曰:“羅其英雄,則敵國窮。夫英雄者,國家之干;士民者,國家之半。得其干,收其半,則政行而無怨。知人則哲,唯帝難之?!鄙髟眨?br>
      【譯文】
      《論語》中說:“擁有國家的君王,不能說全國沒有深謀遠(yuǎn)慮的臣子,整個朝廷沒有計(jì)策高明的士人,而完全在于君王能不能精明、審慎地發(fā)現(xiàn)人才?!睘槭裁催@樣說呢?從前的漢高祖是英明的君主,他采納陳恢的計(jì)謀,就攻下了南陽;不采用婁敬的計(jì)策,就被困于平城。廣武君,是足智多謀的人,韓信采納他的計(jì)策,就把燕、齊攻下了;陳余不用他的計(jì)策,泜水之戰(zhàn)就失敗了。由此看來,不能說事情成功的有出謀劃策之士,失敗的就沒有深謀遠(yuǎn)慮之臣。虞公不采用宮之奇的意見,被晉所滅;仇由不聽赤章的話,被智氏所滅。秦國老臣蹇叔的哭泣,不能挽救崤、函之戰(zhàn)秦國的失敗;趙括的母親,也不能挽救長平之戰(zhàn)趙國的失敗。這都是由于當(dāng)權(quán)者聽取意見時不明慎造成的。因此說,只要在高位者善聽善察,天下的忠臣謀士遍地皆是。
      從另一方面來看,天下如果沒有災(zāi)難發(fā)生,有賢德的人也無處施展才能。
      老子說:“大道敗壞,然后才有仁義產(chǎn)生;國家昏亂,然后才有忠臣出現(xiàn)。”
      《淮南子》說:“一個人在沒有業(yè)績的時候就想了解他的才能,只有堯?qū)λ床拍茏龅?;功業(yè)建立之后才了解他的才能,這是市井之人了解舜的途徑?!?br>  由此可以推斷,如果殷朝沒有鳴條打敗夏桀一事,伊尹就只能是陪嫁到有莘國的陪臣;如果周朝沒有牧野之戰(zhàn)的勝利,太公就只能是渭水河畔釣魚的人,他們怎么能在碑刻和史籍中留下名字,將其功勛記載在國家檔案中呢?所以說,賢能與不賢能,是人的才能;能不能得到君主的賞識,是機(jī)遇。這話說得對啊!
      黃石公說:“網(wǎng)羅英雄豪杰,敵國就會勢窮力竭。英雄豪杰是國家的楝梁;有教養(yǎng)的國民是國家的基石。只有得到楝梁之材和民眾的擁載,國家的政策才會得以貫徹執(zhí)行,人民群眾也不會有怨言。”由此可知,知人然后才會明哲。對于帝王來說,這是最困難的事情。千萬謹(jǐn)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