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僧寶傳 卷第十

    作者: 《僧寶傳》釋惠洪
    重云暉禪師。

      禪師名智暉、咸秦人、生高氏。

      童稚時(shí)、至精舍、輒留止如家。圭峰溫禪師、見而異之、為剃發(fā)。

      年二十、受滿足戒。師事高安白水本仁禪師。十年而還洛京。

      愛中灘佳山水。創(chuàng)屋以居、號(hào)溫室院。日以施水給藥為事。

      人莫能淺深之。梁開平五年、忽欲還圭峰。

      山行未然深往、坐石間、如常寢處。

      顧見磨衲數(shù)珠、銅棕笠、藏石壁間。觸之即壞、斂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

      因就其處建寺、以夙心。方剃草、有祥云出眾峰間。

      遂名曰重云?;⒈?。有龍湫、險(xiǎn)惡不可犯。

      暉督役、夷塞之、以為路。龍亦移他處、但見云雷隨之。  後唐明宗聞而佳之。賜額曰長興。住持馀四十年。

      節(jié)度使王彥超微時(shí)。嘗從暉游、欲為沙門。暉熟視曰、汝世緣深。

      當(dāng)為我家垣墻。彥超後果鎮(zhèn)永興、申弟子之禮。

      周顯德叁年夏。詣?dòng)琅d與彥超別。囑以護(hù)法?! ┏?、公遂忍棄弟子乎。暉笑曰、借千年亦一別耳。

      七月二十四日書偈一首曰。我有一間舍、父母為修蓋。

      住來八十年、近來覺損壞。早擬移別處、事涉有憎愛。

      待他摧毀時(shí)、彼此無妨礙。乃跏趺而化。閱世八十有四。  坐六十有四夏。初暉居中灘、有病比丘。為眾惡棄之?! ”惹鸢г?、我以夙業(yè)白癩。師能為我洗摩。暉為之無難色。

      俄有神光異香。方訝之、忽失所在。

      歸視瘡痂、亦皆異香也。

      瑞龍璋禪師。

      禪師名幼璋、唐相國夏侯孜之猶子也。

      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鎮(zhèn)廣陵。璋方七歲、游慧照寺。

      聞?wù)b妙法蓮華經(jīng)。於是跪伯父前、求出家。伯父難之、璋因不飲食。

      不得巳許之。依慧遠(yuǎn)禪師剃發(fā)。又十年受具足戒。

      年二十五、游方。至高安、見白水、又謁署山。

      二大老皆器許焉。咸通十叁年、見騰騰和尚者、於江陵。

      騰騰囑曰、汝往天臺(tái)。尋靜而居、遇安即止。巳而又見憨憨和尚者。

      憨拊之曰、汝卻後四十年?! ∮薪碜由较缕兴_、王於江南。于時(shí)我法乃昌、遂去?! ¤爸撂炫_(tái)山、於靜安鄉(xiāng)建福唐院。巳符騰騰之言。又住隱龍?jiān)骸?br>
      中和四年、浙東疫。璋於溫臺(tái)明叁郡、收瘞遺骸數(shù)千。時(shí)謂悲增大士。

      乾寧中、雪峰嘗見之。以棕櫚拂子授璋而去。

      天佑叁年、錢尚父遣使童建。衣服香藥、入山致請(qǐng)至府。  署志德大師。館于功臣院、日夕問道。辭還山、尚父不可。

      乃建瑞龍寺於城中、以延之。禪者云趨而集?! ∮制鹾┖┲Z。嘗謂門弟子曰。

      老僧頃年、游歷江外、嶺南荊湖。但有知識(shí)叢林、無不參問來?! ∩w為今日與諸人聚會(huì)。各要知去處。然諸方終無異說。

      只教諸人歇卻狂心、休從他。但隨方任真、亦無真可任。

      隨時(shí)受用、亦無時(shí)可用。設(shè)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晝作夜。  更饒善巧、終不能指東為西。脫或能爾?! ∽允巧裢ㄗ鞴?、非干我事。若是學(xué)語之流、不自省巳知非。

      直欲向空采花、波中取月。還著得心力麼。汝今日各自退思。

      忽然肯去、始知。瑞龍老漢、事不獲巳。迂迥太甚、還肯麼。

      天成二年丁亥四月。璋從尚父乞墳。

      尚父笑曰、師便爾乎。遣陸仁璋者、擇地於西關(guān)建塔。

      塔畢、璋往辭尚父、囑以護(hù)法恤民。還安坐而化。閱世八十有七。

      坐七十夏。詔改天臺(tái)隱龍、為隱跡云。

      林陽端禪師。

      禪師名志端、福州俞氏子。受業(yè)於南澗寺。

      年二十四、謁安國弘禪師。有僧問、萬象之中、如何獨(dú)露身?! ∨e一指。其僧惘然而退。端忽契悟。至夜啟曰。

      今日見和尚一指、乃知和尚用處。曰、汝見何道理。

      端亦舉一指。笑令去。尋住林陽。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曰木馬走似煙、石人不及。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曰竹筋一文一雙。有僧夜至方丈。端以衲蒙首。

      僧忽搴衲。問誰、僧曰某乙。端曰泉州沙糖、舶上檳榔。

      僧不解、端瞠目。曰會(huì)麼。  曰不會(huì)、曰汝若會(huì)即廓清五蘊(yùn)、吞盡十方。又謂門弟子曰、佛法無許多般。

      但凡圣一真、猶存見隔。見存即凡、情忘即佛。教中謂之稱性緣起?! t俯仰進(jìn)止、屈申謙敬。無一法可轉(zhuǎn)變、有生住異滅相。

      況我祖師門下、合作何理論。開寶元年八月作偈曰。

      來年二月二、與汝暫相棄?;疑㈤L江、勿占檀那地。

      道俗皆寫記之。越明年正月二十八日??と司谷肷?。

      二月一日、太守亦至。從官騶史偵伺、信宿如市。

      二日飯罷。端升座敘行腳本末、辭眾。

      有長老應(yīng)圓者、出眾問曰。云愁霧慘、大眾嗚咽。未當(dāng)告別、愿賜一言。

      端垂一足。進(jìn)曰、法鏡不臨於此土。寶月又照於何方?! 《嗽弧⒎侨昃辰?、曰恁麼、則漚生漚滅、還歸水。

      師去師來、是本常。端作噓聲、復(fù)與數(shù)僧答罷、歸方丈。

      至亥時(shí)問眾曰。世尊滅度時(shí)節(jié)是何日。對(duì)曰二月十五日子時(shí)。

      端曰吾今日子前。於是泊然而化?! ¢喪榔呤?、坐六十夏。

      雙峰欽禪師?! 《U師名竟欽、益州人、生鄭氏?! ∩贋榇笊㈧抖朊枷胶谒?。出蜀南抵韶石云門、得心法。即就雙峰之下。

      創(chuàng)精舍以居、號(hào)興福。開堂之日、匡真禪師躬臨證明。

      僧問、賓頭盧應(yīng)供四天下、還也無。欽曰如月入水。

      又問、如何是用而不雜。欽曰明月堂前垂玉露。

      水精殿撒真珠。於是匡真以謂、類巳加敬焉。

      太平興國二年叁月。謂門弟子曰、吾不久去。汝矣可砌卵塔。

      五月二十叁日工畢。欽曰、後日子時(shí)行矣。

      及期適云門爽禪師。溫門舜峰諸老夜話。侍者報(bào)叁更。

      欽索香焚之、合掌而化。閱世六十有八。坐四十有八夏。

      九峰詮禪師。

      禪師名道詮、生劉氏、吉州安福人也。童子便棄家。

      師事思禪師。思為剃落、受具足戒。

      聞長沙慧輪禪師道價(jià)、思一見之。時(shí)馬氏竊據(jù)荊楚、與建康接壤。

      詮年二十馀。結(jié)友冒險(xiǎn)造焉。會(huì)馬氏滅、劉言有其地?! ∫酝蹂哟鷦⒀灶I(lǐng)其事。逵見詮輩、疑以為江表諜者?! 〔犊`欲投江中。詮怡然無怖。逵異之、以問輪曰。

      此道人視死如見鼻端。何種人乃能爾。輪曰彼蓋為法忘軀之人。  聞老僧虛名、故來決擇耳。逵釋之加敬、詮傲然而去。

      依延壽十年。輪歿詮還廬山。

      乾德初、庵於東南牛首峰之下。開寶五年、洪帥林仁肇。請(qǐng)住九峰、賜大沙門。

      僧問、承聞和尚、親見延壽來、是否。

      詮曰、山前麥?zhǔn)煲参础柧欧迳街羞€有佛法也無。詮曰有。  曰如何是九峰山中佛法。詮曰石頭大底大、小底小。

      問如何是學(xué)人自巳。詮曰窄先臥、粥稀後坐。

      問古人云、不是風(fēng)動(dòng)。不是幡動(dòng)、如何。詮曰明日路口有市?! √脚d國元年。南康牧張南金、遷以居歸宗?! ∮何醵晔辉露巳罩幸埂u术棉o眾而化。

      閱世五十有六、坐叁十夏?! ↓斞笾叶U師。

      禪師名慧忠、泉州人、生陳氏。幼依龜洋山得度。

      游方至華州。謁草庵法義道人、留十馀年?! ∧线€舊山、痛自韜晦。會(huì)昌初、詔天下廢釋氏教。

      及宣宗即位、詔重興之。而忠笑曰、仙去者未必受。

      成佛者未必須僧。遂過中不食、不宇而禪。跡不出山者叁十年。

      以叁偈自見。曰雪後始知松柏操。云收方見濟(jì)淮分。

      不因世主令還俗。那辨雞群與鶴群。多年塵土自騰騰。  雖著伽未是僧。今日歸來本志。不妨留發(fā)候然燈。

      形容雖變道常存?;焖仔脑匆嗖换?。

      試讀善財(cái)巡禮偈。當(dāng)時(shí)豈例是沙門。謂門弟子曰。

      眾生不能解脫者、情累耳。悟道易、明道難。問如何得明道去。

      忠曰、但脫情見、其道自明矣。夫明之為言信也。

      如禁人、信其咒力藥力。以綰弄、揣懷袖中無難。

      未知咒藥等力者、怖駭棄去。但諦見自心、情見便破。

      今千疑萬慮、不得用者。是未見自心者也。忽索香焚罷、安坐而化。

      全身葬於無了禪師塔之東。

      後數(shù)年塔忽自坼裂、連階丈馀。寺將發(fā)僧視之。是夜宴寂中、見無了禪師曰。

      不必更發(fā)也。今為沈陳二真身。無了生沈氏、見馬祖云。

      贊曰、近世以身徇法。如此數(shù)老者鮮矣。

      予觀其言、皆約而明。校其履踐、誠而不雜。

      故能於死生之際、明驗(yàn)昭著。然初不聞儼臨萬眾、四事供養(yǎng)者也?! 《U林僧寶傳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