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鶯鶯傳
古小說鉤沈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太平廣記
東城老父傳
冥報記
開天傳信記
長恨傳
東陽夜怪錄
北夢瑣言
老子道德經(jīng)校釋 第十三章
作者:
《老子道德經(jīng)校釋》老子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為下。
嚴(yán)可均曰:“何謂寵辱?辱為下”,王弼、傅奕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
羅振玉曰:河上、景龍、御注、景福、敦煌丙諸本均無“若驚”二字。景龍本“辱為下”,景福本作“寵為上,辱為下”。
李道純曰:“寵為上,辱為下”,或云“寵為下”,不合經(jīng)義。
俞樾曰:河上公本作“何謂寵辱?辱為下”。注曰:“辱為下賤?!币蓛杀揪袏Z誤。當(dāng)云:“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焙由瞎髯r,上句未奪,亦必有注,當(dāng)與“辱為下賤”對文成義,傳寫者失上句,遂并注失之。陳景元、李道純本均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蓳?jù)以訂諸本之誤。
勞健曰:“寵為上,辱為下”,景福本如此。傅、范與開元本諸王本皆作“寵為下”一句;景龍與河上作“辱為下”一句。以景福本證之,知二者皆有闕文。道藏、陳景元、李道純、寇才質(zhì)諸本并如景福,亦作二句。陳云:“河上本作‘寵為上,辱為下’,于經(jīng)義完全,理無迂闊。知古河上本原不闕上句?!卑础皩櫲琛?,謂寵辱之見也;“為上”“為下”,猶第六十一章“以其靜為下”,“大者宜為下”,諸言為下之見也。蓋謂以為上為寵,以為下為辱,則得之失之,皆有以動其心,其驚惟均也。若從闕文作“寵為下”一句而解,如以受寵者為下,故驚得如驚失,非其旨矣。作“辱為下”一句者,更不可通。
武內(nèi)義雄曰:按舊鈔河上本作:“何謂寵辱?寵為上,辱為下。”諸王弼本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彪m然,陸氏惟注“河上本無‘若驚’二字”耳。今本王本“寵”字下“為”字之上,當(dāng)脫去“為上辱”三字,河上本似脫去“若驚”二字。蓋王弼、河上兩本相同,后河上本脫去“若驚”二字,王本脫去“為上辱”三字,在后以兩脫誤本互校,遂生種種之異。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奚侗曰:吳澄本無“是謂寵辱若驚”六字,以下文例之,似是。
謙之案:林希逸亦無此六字。又“驚”借為“警”。易“震驚百里”,鄭注:“驚之言警戒也?!?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為我有身。及我無身,吾有何患!
嚴(yán)可均曰:“有大患”,各本句末有“者”字;兩“我”字,各本作“吾”。
羅振玉曰:景龍、敦煌丙本均無“者”字。二“吾”字,景龍及敦煌乙、丙本均作“我”。
謙之案:“及”字,傅、范本作“茍”。范曰:“‘茍’字,應(yīng)吉父、司馬公同古本。”蓋“及”與“若”同義。王念孫曰:“‘及’猶‘若’也?!献釉唬骸崴杂写蠡颊?,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言若吾無身也。又曰:‘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匀羝溆惺乱病!啊c‘若’同義,故‘及’可訓(xùn)為‘若’,‘若’亦可訓(xùn)為‘及’?!保ń?jīng)傳釋詞)今證之古本,知“及”與“若”同,與“茍”字亦可互用。又“患”下,室町本有“乎”字。 故貴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嚴(yán)可均曰:“故貴身于天下”,御注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與王弼同,河上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叭艨赏刑煜隆保?、王弼作“若可寄天下”,河上作“則可寄于天下”,永樂大典作“則可以寄天下”?!叭艨杉奶煜隆?,河上作“乃可以托于天下”,王弼作“若可托天下”,大典作“乃可以托天下”。劉文典曰:莊子在宥篇:“故貴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卑浮吧碛跒樘煜隆?,義不可通,兩“于”字疑當(dāng)在“托”字、“寄”字下。道經(jīng)“厭恥第十三”,正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寄于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天下?!被茨献拥缿?yīng)訓(xùn)引老子作:“貴以身為天下,焉可以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焉可以寄天下矣。”兩“身”字下亦并無“于”字。 謙之案:劉說非也。此段各本經(jīng)文不同,惟莊子在宥篇云:“故君子不得已而臨邪天下,莫若無為;無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貴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倍吧怼弊窒掠小坝凇弊?。又“托天下”在“寄天下”之前,與景龍、遂州、敦煌三本相合;惟上句衍一“為”字,下句衍一“于”字。
王念孫曰:莊子本作“故貴以身于天下,愛以身于天下”?!坝凇豹q“為”也,后人依老子傍記“為”字,而寫者因訛入正文。老子釋文:“為,于偽反?!贝酸屛牟怀觥盀椤弊?,以是明之。
王引之曰:“于”猶“為”也(此“為”字讀去聲)。老子曰:“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鼻f子在宥篇作:“故貴以身于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天下,則可以寄天下。”“于天下”即“為天下”也。
謙之案:二王說是也?!坝凇薄盀椤被ビ?xùn)。莊子上文作“于天下”,下文“為天下”,與碑本正相同。傅、范本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天下矣?!狈蹲ⅰ肮疟尽倍?,陳碧虛引王弼本與傅、范同,當(dāng)亦王之古本。譣道藏宋張?zhí)貐R刻四家注引王弼云:“無物以易其身,故曰貴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無物可以損其身,故曰愛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币唷巴刑煜隆痹凇凹奶煜隆敝啊K熘荼咀鳎骸肮寿F以身于天下者,可托天下;愛以身于天下者,可寄天下。”敦煌兩本作:“故貴以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备鞅敬笾屡c莊子文同,而以敦煌本為優(yōu),當(dāng)據(jù)校改。
又此二“若”字,與“則”字同義。王引之曰:“‘若’猶‘則’也。老子曰:‘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f子在宥篇‘若’并作‘則’?!苯癜负由媳尽⒋蟮浔疽嘧鳌皠t”,此其證也。又“愛以身”,廣明、景福二本作“愛身以”:吳云二百蘭亭齋金石記誤校廣明作“愛以身與為天下者”,與景龍同。又“為天下”者,羅振玉道德經(jīng)考異誤校景龍本“者”作“矣”,蔣錫昌竟沿其誤。舉此一例,足見校書之難。
又案莊子讓王篇曰:“夫天下之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托天下也。”又呂氏春秋貴公篇曰:“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可以托天下?!蔽恼x皆出此章。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高本漢以身、患為韻,實際非韻。陳柱:五“驚”字韻,三“身”字韻,四“下”字韻。楊樹達(dá)曰:“上文身、驚系兩節(jié),不必強以為韻?!?
右景龍碑本七十八字,敦煌本同,王本八十一字,河上本八十四字,范本八十五字,傅本八十八字。河上本題“猒恥第十三”,王本題“十三章”,范本題“寵辱章第十三”。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嚴(yán)可均曰:“何謂寵辱?辱為下”,王弼、傅奕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
羅振玉曰:河上、景龍、御注、景福、敦煌丙諸本均無“若驚”二字。景龍本“辱為下”,景福本作“寵為上,辱為下”。
李道純曰:“寵為上,辱為下”,或云“寵為下”,不合經(jīng)義。
俞樾曰:河上公本作“何謂寵辱?辱為下”。注曰:“辱為下賤?!币蓛杀揪袏Z誤。當(dāng)云:“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焙由瞎髯r,上句未奪,亦必有注,當(dāng)與“辱為下賤”對文成義,傳寫者失上句,遂并注失之。陳景元、李道純本均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蓳?jù)以訂諸本之誤。
勞健曰:“寵為上,辱為下”,景福本如此。傅、范與開元本諸王本皆作“寵為下”一句;景龍與河上作“辱為下”一句。以景福本證之,知二者皆有闕文。道藏、陳景元、李道純、寇才質(zhì)諸本并如景福,亦作二句。陳云:“河上本作‘寵為上,辱為下’,于經(jīng)義完全,理無迂闊。知古河上本原不闕上句?!卑础皩櫲琛?,謂寵辱之見也;“為上”“為下”,猶第六十一章“以其靜為下”,“大者宜為下”,諸言為下之見也。蓋謂以為上為寵,以為下為辱,則得之失之,皆有以動其心,其驚惟均也。若從闕文作“寵為下”一句而解,如以受寵者為下,故驚得如驚失,非其旨矣。作“辱為下”一句者,更不可通。
武內(nèi)義雄曰:按舊鈔河上本作:“何謂寵辱?寵為上,辱為下。”諸王弼本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彪m然,陸氏惟注“河上本無‘若驚’二字”耳。今本王本“寵”字下“為”字之上,當(dāng)脫去“為上辱”三字,河上本似脫去“若驚”二字。蓋王弼、河上兩本相同,后河上本脫去“若驚”二字,王本脫去“為上辱”三字,在后以兩脫誤本互校,遂生種種之異。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奚侗曰:吳澄本無“是謂寵辱若驚”六字,以下文例之,似是。
謙之案:林希逸亦無此六字。又“驚”借為“警”。易“震驚百里”,鄭注:“驚之言警戒也?!?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為我有身。及我無身,吾有何患!
嚴(yán)可均曰:“有大患”,各本句末有“者”字;兩“我”字,各本作“吾”。
羅振玉曰:景龍、敦煌丙本均無“者”字。二“吾”字,景龍及敦煌乙、丙本均作“我”。
謙之案:“及”字,傅、范本作“茍”。范曰:“‘茍’字,應(yīng)吉父、司馬公同古本。”蓋“及”與“若”同義。王念孫曰:“‘及’猶‘若’也?!献釉唬骸崴杂写蠡颊?,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言若吾無身也。又曰:‘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匀羝溆惺乱病!啊c‘若’同義,故‘及’可訓(xùn)為‘若’,‘若’亦可訓(xùn)為‘及’?!保ń?jīng)傳釋詞)今證之古本,知“及”與“若”同,與“茍”字亦可互用。又“患”下,室町本有“乎”字。 故貴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嚴(yán)可均曰:“故貴身于天下”,御注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與王弼同,河上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叭艨赏刑煜隆保?、王弼作“若可寄天下”,河上作“則可寄于天下”,永樂大典作“則可以寄天下”?!叭艨杉奶煜隆?,河上作“乃可以托于天下”,王弼作“若可托天下”,大典作“乃可以托天下”。劉文典曰:莊子在宥篇:“故貴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卑浮吧碛跒樘煜隆?,義不可通,兩“于”字疑當(dāng)在“托”字、“寄”字下。道經(jīng)“厭恥第十三”,正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寄于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天下?!被茨献拥缿?yīng)訓(xùn)引老子作:“貴以身為天下,焉可以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焉可以寄天下矣。”兩“身”字下亦并無“于”字。 謙之案:劉說非也。此段各本經(jīng)文不同,惟莊子在宥篇云:“故君子不得已而臨邪天下,莫若無為;無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貴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倍吧怼弊窒掠小坝凇弊?。又“托天下”在“寄天下”之前,與景龍、遂州、敦煌三本相合;惟上句衍一“為”字,下句衍一“于”字。
王念孫曰:莊子本作“故貴以身于天下,愛以身于天下”?!坝凇豹q“為”也,后人依老子傍記“為”字,而寫者因訛入正文。老子釋文:“為,于偽反?!贝酸屛牟怀觥盀椤弊?,以是明之。
王引之曰:“于”猶“為”也(此“為”字讀去聲)。老子曰:“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鼻f子在宥篇作:“故貴以身于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天下,則可以寄天下。”“于天下”即“為天下”也。
謙之案:二王說是也?!坝凇薄盀椤被ビ?xùn)。莊子上文作“于天下”,下文“為天下”,與碑本正相同。傅、范本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天下矣?!狈蹲ⅰ肮疟尽倍?,陳碧虛引王弼本與傅、范同,當(dāng)亦王之古本。譣道藏宋張?zhí)貐R刻四家注引王弼云:“無物以易其身,故曰貴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無物可以損其身,故曰愛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币唷巴刑煜隆痹凇凹奶煜隆敝啊K熘荼咀鳎骸肮寿F以身于天下者,可托天下;愛以身于天下者,可寄天下。”敦煌兩本作:“故貴以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备鞅敬笾屡c莊子文同,而以敦煌本為優(yōu),當(dāng)據(jù)校改。
又此二“若”字,與“則”字同義。王引之曰:“‘若’猶‘則’也。老子曰:‘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f子在宥篇‘若’并作‘則’?!苯癜负由媳尽⒋蟮浔疽嘧鳌皠t”,此其證也。又“愛以身”,廣明、景福二本作“愛身以”:吳云二百蘭亭齋金石記誤校廣明作“愛以身與為天下者”,與景龍同。又“為天下”者,羅振玉道德經(jīng)考異誤校景龍本“者”作“矣”,蔣錫昌竟沿其誤。舉此一例,足見校書之難。
又案莊子讓王篇曰:“夫天下之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托天下也。”又呂氏春秋貴公篇曰:“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可以托天下?!蔽恼x皆出此章。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高本漢以身、患為韻,實際非韻。陳柱:五“驚”字韻,三“身”字韻,四“下”字韻。楊樹達(dá)曰:“上文身、驚系兩節(jié),不必強以為韻?!?
右景龍碑本七十八字,敦煌本同,王本八十一字,河上本八十四字,范本八十五字,傅本八十八字。河上本題“猒恥第十三”,王本題“十三章”,范本題“寵辱章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