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包公傳(百家公案) 第九十七回 陳長者誤失銀盆

    作者: 《包公傳》錢塘散人
    斷云:

      屈死慶童冤不散,當(dāng)時德遠(yuǎn)已招辜。
      包公明鏡冰霜冽,一旦魂消離暗途。

    話說包公守開封府之日,東京城內(nèi)有一人姓陳名卿,近府衙住,家資巨富,最好善,常是修橋補路,看經(jīng)念佛,施貧設(shè)供,無所不為,人稱為長者。其家親房子弟六十余人,新創(chuàng)書齋一所,置田莊五百畝,名曰義齋。請得一個館賓先生,是城外王村人,姓王名德遠(yuǎn),來教其族中子弟讀書。齋中有一仆名慶童,每日以備灑掃書館,供送茶湯。彼時陳家豪富,極奉承著先生,將一只銀盆約重五十兩,與德遠(yuǎn)早晚凈手。

    忽一日,失了此銀盆。德遠(yuǎn)煩惱,思量必是慶童偷了。其夜與學(xué)生商量,將慶童綁在凳上勘問。慶童苦不肯認(rèn)。次夜又將慶童拘在偏處勘問,不覺失手打死。德遠(yuǎn)驚惶,恐長者知覺見罪,遂與弟子設(shè)一計,來早但告長者:“慶童昨夜三更吐瀉,一時無藥救治,天明已死。”商議了當(dāng),長者不知其由,果信先生所言,遂將棺木盛貯起,安葬在書齋后園內(nèi)。

    拯一日晚衙退后無事,登樓閑坐,但見前面一陣黑氣沖天而起。拯看罷思之,必是妖怪,遂置不問。次日晚登樓,又復(fù)見之。拯遂問諸吏:“前面那一所園是甚人家的?”諸吏對:“是陳長者家?!闭溃骸氨藞@內(nèi)有道黑氣,想是冤枉之事,汝去他家后園內(nèi)黑氣起處根究,有何緣故,即來回復(fù)。”諸吏遂即就黑氣起處掘開,地內(nèi)見有一具棺木,內(nèi)有一個死人,年方十七八。公吏回報。拯次日升廳,即喚長者來問。陳長者供具:“是家中齋仆名慶童,得病而死,因埋在后園內(nèi),并無他故。”拯便差巡尉前去看驗。巡尉領(lǐng)旨,帶公人前來看驗,慶童身上果有傷痕無數(shù)。巡尉回申于拯,拯遂押長者于獄中根勘,竟不肯招認(rèn)。

    一夕,慶童自托夢報拯云:“我是齋仆,名慶童,因齋中失了小銀盆,被教學(xué)王先生拷勘,無辜吊打身死,冤屈難伸。

    告相公,實不干陳長者之事?!闭X來,次日即差人前去喚王德遠(yuǎn)來證云:“爾打死慶童,休累別人?!钡逻h(yuǎn)答云:“彼自因吐瀉而死,非干我事?!闭溃骸凹仁亲运?,緣何遍身傷痕?

    今有人明說是汝打死,尚何抵賴?”德遠(yuǎn)苦不肯認(rèn)。拯令送入獄中根勘。德遠(yuǎn)受禁不過,只得一筆招認(rèn)是不合逼取銀盆,失手打死慶童情由。供招明白,案卷既成,拯遂判下:“王德遠(yuǎn)逼打人致死,合該償命;陳長者不知其情,供明無罪,釋放寧家?!币罃M決斷以后,陳家書齋有一池,水深數(shù)尺,其因早干,方見銀盆在池內(nèi)。慶童豈不冤哉?此亦可警酷虐貪殺者之戒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