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盯梢族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職業(yè)盯梢族 - 簡介

    不動口也不動手,但是一直尾隨著當事人,通過公開盯梢的方式給當事人及其家庭施加精神壓力。職業(yè)盯梢一族成為部分人解決矛盾的新方式并悄然流行??梢哉f,嫌打官司麻煩,催生了職業(yè)盯梢族,招數(shù)雖損,但由于其不觸及法律,警方也難以介入調(diào)查,公開盯梢成為了一些人制造“軟暴力”以獲取利益的手段。被盯梢的當事人,則是有苦難言。

    職業(yè)盯梢族 - 形成原因

    “秘密盯梢”并不鮮見,但“公開盯梢”還是個新生事物,如今“公開盯梢”悄然流行起來。很多當事人碰到民事糾紛后,不是通過訴訟,而是選擇“公開盯梢”迫使對方當事人滿足要求或者通過盯梢來化解矛盾。

    盯梢行為多是由于經(jīng)濟糾紛引發(fā)的,這些當事人認為通過法律途徑難以解決問題,或發(fā)現(xiàn)通過訴訟解決問題來得太緩慢,于是便采取盯梢方式來解決糾紛。

    曾通過“公開盯梢”處理糾紛的當事人周先生。因一起租賃糾紛,他與一家餐廳老板發(fā)生糾紛,周先生遂采取公開盯梢方式,最終,不堪精神壓力的餐廳老板交了租賃費。周先生認為打官司費錢費精力不說,時間上也拖不起,再就是打贏了還未必能拿到錢,因為執(zhí)行起來也很麻煩。與其通過法院,還不如自己想辦法。他周圍的一些朋友遇到糾紛也采取了這種盯梢方式,都獲得不錯的效果。

    職業(yè)盯梢族 - 種類

    1:秘密盯梢:為了取證,一般由盯梢公司代理。

    2:公開盯梢:多為制造精神壓力,即實施“軟暴力”,一般由閑散人員構成,也有的是盯梢公司代理。 近幾年,公開盯梢有增多的趨勢。

    職業(yè)盯梢族 - 主要目的

    盯梢要達到的效果就是給當事人及其親屬制造精神壓力,讓當事人精神崩潰,此外,還給當事人的周圍人造成惡劣影響,很多當事人因不堪忍受壓力,最終妥協(xié)退讓。

    職業(yè)盯梢族 - 具體任務

    職業(yè)盯梢族徘徊在被盯梢人車輛周圍

    盯梢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尾隨當事人,不論當事人在單位還是在家。有時盯梢范圍還會擴大,除盯梢當事人外,還會盯梢當事人的家人,讓其整個家庭陷入恐慌。

    盯梢人員尾隨期間,絕不能和被盯當事人搭話,更不能動手,一旦被質(zhì)問,盯梢人員要堅決否認自己在盯梢,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確保公開盯梢的合法性。

    職業(yè)盯梢族 - 管理難

    常有人到公安機關舉報,說被不明身份的人跟蹤、盯梢、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要求保護,派出所民警接報后覺得很為難,因這類案件均屬于民事案件,并不是公安機關的管轄范圍。因盯梢族無違法行為,民警有心卻難阻“盯梢”。

    職業(yè)盯梢族 - 專家評議

    被盯梢人和疑似盯梢人的正面接觸

    中國公安大學教授孟昭陽:“招數(shù)很損,但這個還真沒轍,是個法律空白!”因為盯梢人員是在公共場合,而且沒有實施妨礙行為,既沒在工作單位擾亂工作秩序,也沒有非法侵入住宅,所以法律上很難處理。

    但清華大學教授余凌云指出,首先要確定從事盯梢的行為是職務行為還是個人行為。如果是職務行為,即被公司派出盯梢他人,那么,盯梢行為就是違法行為。公安部曾下發(fā)《關于禁止開設“私人偵探所”性質(zhì)的民間機構的通知》,其中規(guī)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開辦任何形式的民間調(diào)查所及類似性質(zhì)的私人偵探所等?!彼哉f,“盯梢公司”并沒有偵查權,所以他們的行為是非法的。另外,這種公司,肯定沒有取得合法的工商登記資格證,所以他們的招聘也是非法的。

    如果是個人之間的行為,即朋友間相互介紹,那就不違反行政處罰法。所以說,民警有義務對盯梢進行盤查,確定盯梢人員的行為性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