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短信族,又被稱為短信一代,指對于短信溝通的方式十分依賴的一族人的總稱,他們一般都是年齡在13-25歲的年輕人。這個用拇指溝通的方式從產生到接受,從普及到熱衷,最后形成一種溝通習慣,速度實在快得驚人。據美國相關部門調查數據顯示,持有手機的美國十幾歲青少年平均每月收發(fā)短信超2200條。
社會關注
一些研究人員說,全美國每月要發(fā)750多億條短信,最狂熱的短信族當屬13歲至17歲的青少年。據尼爾森公司統計,持有手機的美國十幾歲青少年人均每月收發(fā)2272條短信,卻只接打203個電話。密歇根大學心理學教授戴維·E·邁耶說,青少年頻繁收發(fā)短信是“巨大的文化現象”,會隨時間推移帶來“巨大后果”。
給青少年“短信熱”究竟將引發(fā)什么下結論可能為時尚早。不過,精神病學家杰拉爾德·J·布洛克去年在《美國精神病學雜志》月刊上發(fā)表文章建議,把上網和收發(fā)手機短信成癮列入精神疾病診斷手冊。
布洛克說,沒人知道這些數字化時代的癮究竟多普遍,但“我們今天對技術的應用正堆積成一項大型社會實驗。我們仍不清楚它如何幫助或傷害我們”。
在美利堅大學語言學教授娜奧米·S·巴龍看來,無論是否稱之為上癮,“鐵桿”短信族往往發(fā)現同他人交流時難以“進入狀態(tài)”,原因在于他們的注意力不時被身處另外地點的人召喚。
職業(yè)病-扳機指
短信在溝通上給人帶來的便利,自是不言而喻,而且它的經濟實惠也受到短信一族的歡迎??墒侨绻绦抛暹^分依賴[1]發(fā)短信,每天讓自己的拇指都在超負荷“運動”,就會產生職業(yè)病了。
目前,中國各地醫(yī)院,都會有患者前去就醫(yī),因為發(fā)短信過多,導致自己的手指出了毛病,而這種毛病醫(yī)學上稱之為“扳機指”。
主要癥狀
拇指僵硬、無力,疼痛難忍,反應不夠靈敏等。
患此癥的原因
過于頻繁的活動拇指,引起肌腱慢性勞損,導致拇指曲直肌腱增厚、腫脹。
治療方法
需要醫(yī)生在患者的拇指上切一個小口,將韌帶松解。短信族們可要注意了,為了自己的健康,請不要讓我們的拇指過分勞累了。
相關病例
現年15歲的美國女中學生朱莉·津格澤睡覺時也要帶著手機。母親帕姆查閱女兒的手機通信清單時,發(fā)現朱莉有一個月共收發(fā)6473條短信。這一吃驚發(fā)現讓帕姆有點愁。
沒短信“會死”
《華盛頓郵報》22日報道,無論是在家、在學校、坐車時、做作業(yè)時還是遛狗時,朱莉都要發(fā)短信。對朱莉而言,被短信鈴聲吵醒實屬常事。
談及短信,朱莉干脆地說:“沒它我會死。”
面對女兒巨大的短信量,帕姆不擔心費用,因為津格澤一家開通了30美元短信包月套餐。她所擔心的是,如此頻繁收發(fā)短信會不會給女兒帶來負面影響?這代人究竟能在短信中大量的破碎句型、縮略語和字符表情符號中有何得失?
“我擔心最終他們可能沉溺于瞬時交流和喜悅,”帕姆說,“短信一代”可能不在意面對面交談的益處,甚至可能“對它感到不舒服”。
朱莉說,有一次,她和一名男友發(fā)生爭吵,之后分手,而這一切完全通過短信完成。她說,通過收發(fā)短信,她“總是同時置身4場對話中”。雖然她承認自己短信成癮,但“指出”自己在刷牙時、淋浴時、拉拉隊表演時、打長曲棍球時不發(fā)短信。另外,晚餐時段也是短信“禁區(qū)”,因為父母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