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狗尾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布狗尾,是一種中藥

    讀音:Bù Gǒu Wěi

    簡介:

    【出處】出自《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英文名】all-grass of Longspike Uraria

    【別名】土狗尾、長穗貍尾草、兔狗尾、貓公樹、防蟲草、貓上樹、狐貍尾。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長穗貓尾射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raria crinia (L.)Desv.varmacrostachya (Wall.)Benth.[U.macrostachyl Wal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枝葉,洗凈,鮮用或曬干。

     

  • 詳細解釋


    【原形態(tài)】長穗貓尾草 直立亞灌木,高l-1.5m。莖多分枝,被短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有長柄;小葉3-7片,對生,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0-15cm,寬5-7cm,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稍心形,全緣,上面無毛,背面被柔毛;托葉小??偁罨ㄐ蝽斏伤霠?,長達30cm以上,先端彎曲,形似狗尾,花極稠密;萼管極短;花冠蝶形,紫色,旗瓣闊,翼瓣和龍骨瓣粘貼;雄蕊二體,于房上位。莢果2-4節(jié),扭曲重疊,略被短毛。種子黑褐色,有光澤?;ㄆ?-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灌木叢邊功雜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

    【性狀】性狀鑒別 枝條圓柱形,被短柔毛。羽狀復葉,小葉3-7;小葉多皺縮或脫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狀披針形或長方卵形,長10-14cm,寬3-5cm,下面有柔毛。有時枝端可見先端彎曲、形似狗尾狀的花序,長達30cm以上,暗紫色。氣微,味淡。

    【性味】味淡;性涼

    【歸經(jīng)】脾;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消積;殺蟲。主感冒;咳嗽;瘧疾;吐血;咯血;尿血;外傷出血;小兒疳積;絲蟲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60g。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清熱消滯,理咳嗽,水煎服。
    2.《嶺南草藥志》:解熱,殺蟲。治絲蟲病,瘧疾。
    3.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吐血,咯血,尿血,刀傷出血,小兒疳積,感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