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雅賄 - 簡介
當下,賄賂方式產(chǎn)生了新變種——“雅賄”?!把刨V”照樣是賄賂,所謂賄賂,就是用財富去換取公權力,本質上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其性質絕不會因賄賂的物品不同而有區(qū)別。“雅賄”,即行賄人不再送官員真金白銀、香車豪宅和有價證券,改而送天價香煙、名家字畫、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等,“優(yōu)雅式賄賂”正在風襲中國官場。由于“雅賄”需求的不斷膨脹,現(xiàn)已形成一個官員特種奢侈品形成產(chǎn)業(yè)鏈。在這個鏈條里,送禮的、古玩店、收禮的,他們的利益盤根錯節(jié)、互相依存,各謀好處。
隱形態(tài)
收送古玩字畫雖然雅,但畢竟是收送了值錢的東西,明眼人都能從這一送一收中看出其中的交易。因此,我們把這種行賄受賄行為稱為“雅賄”、“雅貪”的常規(guī)形態(tài)。之所以稱之為常規(guī),就是因為還有超常規(guī)的,還有比“常規(guī)武器”更“尖端”的。其特征是:明明是送了錢,但給人的感覺并沒有送,而是給了對方應得的東西,只是按市場規(guī)律支付了“勞動報酬”。這樣,送者有理,收者心安,幾乎看不出有什么“賄”的意思來?!堅试S筆者把這種手法歸納為“雅賄”及“雅貪”的隱形態(tài)。
隱形態(tài)確實“隱”得巧妙,“隱”得不太有破綻。然而,這種打給反腐機關的“擦邊球”,卻不能不讓我們擦亮眼睛,并認真加以研判。
形態(tài)一:奉送文章著作,再給高額稿酬。自古以來,既能做官又能治學者最受后人景仰。李斯、晏殊、王安石、司馬光、劉伯溫、曾國藩等,皆因位極人臣且能詩能文而流芳百世。在清濁兼具、魚龍混雜的官場上,這類高官尤其給人一種憑真才學入仕、能夠治國平天下的極品印象。今天的許多領導干部也在努力效仿,其中也確實不乏德才兼?zhèn)?、文章拔萃者。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不少領導干部在激烈的競爭中心浮氣躁、整天忙于應酬,表現(xiàn)在為官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表現(xiàn)在學習上蜻蜓點水,要想做一個術業(yè)專攻、著作等身者又談何容易!然而,看起來做不到的事情大家都在做,達不到的目標偏偏能達到。不是么?在繁忙的公務中,僅中學文化的領導干部輕易就搞到了碩士、博士學位。外語不通照樣過關,A類B類學術論文照樣發(fā)表,反正身邊有人幫助打點、幫助操作。——更有聰明的下屬,嫌幫助領導發(fā)表論文不過癮,干脆將領導歷年來的講話稿(大多是手下人代寫的)匯編成冊,印刷出版?;蛘邔⑵渌说奈恼聟R編之后,請領導“掛帥”擔任主編,再花錢買個書號正式出版。將書賣了后,便將大筆稿酬奉上。
形態(tài)二:邀請作品參評,送上獎項獎金。幫助領導寫書、出書、賣書是“御用文人”的拿手好戲,而邀請領導將自己的文章(其實也大多系“御用文人”的杰作)參加本部門、本系統(tǒng)主辦的各種比賽,使其獲得價值不菲的獎金則是另一類實施“雅賄”的高招。這種邀請參評的手法,范圍相當廣,諸如農(nóng)業(yè)、林業(yè)、漁業(yè)、衛(wèi)生、醫(yī)療等系統(tǒng)的科研獎、創(chuàng)新獎,廣電文化新聞出版系統(tǒng)的優(yōu)秀圖書獎、曲藝獎、新聞獎、XX工程獎等等,可以說,各行各業(yè)都有不少的獎項,某些領導干部可以輕易地染指獎項,而手下那些愛“抬轎子”的,則早已把領導的名字高掛于科研小組、參選名單的首位(真正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文藝工作者卻往往排在最末尾)。有了領導參與,評獎也容易,一旦獎杯獎金到手,領導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名利雙收。由此,許多不懂或不精某類專業(yè)的領導偏偏獲得該專業(yè)的高級稱職,也就很好理解了。
形態(tài)三:尊送評委頭銜,再孝以“評審費”。如果說第二種形態(tài)最適合“對付”那些喜歡搞文章、弄作品的文雅之士的話,那么這種形態(tài)就更適合“對付”那些沒有上述愛好的領導干部了。領導干部都分管著一條線,都是某個領域的“權威人士”。因此,在當前多如牛毛的各種獎項評選中,請領導分門別類地加入評委名單是最名正言順的。有意思的是,領導的“權威”更大,加入評委名單的機會越多、頻率越高。有的領導是某個地區(qū)或部門的一把手,方方面面、條條塊塊都管到,因此,各種獎項評選都可以請他參加。自然,這“評審費”、“勞務費”便少不了他的一筆。
形態(tài)四:敬請領導題字,奉上可觀“潤筆”。都說中國字方方正正,代表著中國人做人也方方正正。然而,偏偏有當代的“雅賄”及“雅貪”們,利用這方方正正的中國字,做出一點都不方正的事情來。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不少地方的街道兩旁,各種建筑店堂之上,遍布當?shù)仡I導的題字,或者金匾,或者銅字,或者形如巨斗地直接嵌入建筑墻面上。請題者都是阿諛高手,在盛贊領導“筆走龍蛇,瀟灑飄逸”之余,重要的是想奉上可觀的“潤筆費”,讓領導“自買紙筆以備練筆之用”。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有一支“特別能賺錢的筆”,他跑到哪里寫到哪里,也不管寫的內容是什么,他大筆一落,鈔票就會滾滾而來。據(jù)報道,胡長清在江西為官數(shù)載,南昌市不少酒店、商場、夜總會、汽車站、藥鋪等“露臉”的企業(yè)紛紛上門請胡長清題寫招牌或制成金字或制成霓虹燈炫耀。一時間胡長清的題字幾乎隨處可見。胡長清每題寫一個牌匾有關單位要送3000元至6000元。幾年來他題寫的書法近千幅保守估計也有近百萬的“收入”。為此,江西民間曾流傳過這樣一則順口溜:“東也胡,西也胡,洪城上下古月胡;南長清,北長清,大街小巷胡長清。”成克杰也是這樣,在廣西南寧市街頭巷尾,都可以看到這位“成大主席”的題字、商匾,他的“墨寶”少則千元,多則萬元,開始在南寧,后來擴展到縣城。胡長清、成克杰東窗事發(fā),南昌市和南寧市都先后掀起了眾商家鏟字的熱潮。像成克杰、胡長清這樣的“愛好書法”的官員,在國內并不罕見,且有愈來愈多之勢。據(jù)報道,某省轄市有一位當?shù)亻L官的題匾到處都是,當?shù)乩习傩照f,他的“千金大字”就差未題到廁所里去了。不久前,四川省最大一起“書記賣官案”主角——南充市營山縣原縣委書記楊毓培及其妻趙秀珍,因涉嫌受賄和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被推上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被告席。法庭上,他為自己的不義之財辯解道:“我是?市書法協(xié)會會員,曾經(jīng)為單位、個人題字。我算了一下,這筆收入大概有40余萬。但這該屬于我的合法收入!”真不知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什么境界,單憑題字收入就達40萬元,在中國書法界的名人中,恐怕也屈指可數(shù)。
形態(tài)五:請到單位演講,給高額“講課費”。領導發(fā)言由秘書代筆已是司空見慣,領導的發(fā)言稿屢屢見諸媒體(包括內部刊物)并獲得不菲稿酬也是事實。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結束,秘書還常常將這些發(fā)言稿結合當前政策形勢演繹成一份講演稿,供領導赴各地講演、講課。更有基層的“雅賄”者們,早就摸透了領導心思,熱情萬分地邀請領導前來基層“指導”工作,給基層同志“講課”。當領導來到基層后,也如同學者教授一般地坐在臺上,拿出秘書準備好的講稿讀上三兩小時。講課結束“雅賄”者們又陪其游山玩水、陪吃陪喝,臨行前不僅奉上當?shù)赝撂禺a(chǎn),還要在包里塞進一只信封,名曰“講課費”?!F(xiàn)在給領導發(fā)講課費的做法不但流行,而且行情不斷看漲。不久前,有一位全國知名的領導兼學者被邀請到某省講課,場地費、稅費、講課費總計每場兩萬元(付給領導的講課費每場為稅后一萬元),這位領導接連在該省講了三課,而且是同一個講稿。確實,講課費的多少,與講課領導干部的職務高低有著直接關聯(lián)。職務越高,講課費自然就高;與本單位業(yè)務緊密的,授課費也不能低。有關人士一針見血地說:“目的是換取上級領導或關系部門的好感,為本單位甚至個人考核等活動謀取利益?!敝档米⒁獾氖?,拿高額講課費的領導都是單位里的中層以上干部,平時收入固定,沒有創(chuàng)收的機會,講課拿錢自然成了他們另一蹊徑,這些人往往是憑一套講義走遍各基層,得到十幾份、幾十份的講課費,成為一筆數(shù)額不小的“灰色收入”。而且有的領導畢竟沒有把自己的講課與教授學者相比,因此在半推半就拿到講課費后,根本沒有上報稅收。
形態(tài)六:開會竟如演唱,大會小會收費。不久前,四川省營山縣原縣委書記楊毓培在法庭審理期間對自己的巨額財產(chǎn)作出“解釋”:“我作為一個領導,每次開會都會發(fā)錢給我的,不論大會小會。這筆錢也沒給我算進去。”——過去只聽說歌星、影星、球星有出場費,而楊毓培的這番詭辯,卻在某種程度上揭出了又一種官場不正之風:官員也有“出場費”,級別越高,發(fā)的錢也越多。據(jù)報道:陜西省山陽縣委、縣政府幾位主要領導在某水電站開工儀式上剪彩時,彩綢下驚現(xiàn)數(shù)份紅包。工程投資方負責人邱某在眾目睽睽之下,將這些紅包分送給剪彩領導。有的領導直接把錢裝進腰包,有的半推半就,臺下群眾噓聲一片。邱某竟振振有詞地說,這是我們企業(yè)的慣例。目前,政府官員出席企業(yè)產(chǎn)品發(fā)布會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03年僅北京市內舉辦的各種產(chǎn)品發(fā)布會,有政府官員參加的就達到上百次。企業(yè)邀請政府官員出席新產(chǎn)品的發(fā)布會,需要支付相應的“出場費”。在財務上,這筆費用已經(jīng)被事先打進了發(fā)布會的活動經(jīng)費里面。據(jù)了解,不同的部門,不同的職位,出場費差別很大,最高的甚至達到上萬元。西部某市曾有人透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活動,價碼最低一千,否則拿不出手。若一個星期參加兩次這樣的活動,一個月的收入就將近萬元,不能算是小數(shù)字。
除了上述六種形態(tài)外,還有諸如通過種種手段讓官員在招商引資中獲得好處的、讓領導干部為企業(yè)作形象廣告而收付辛苦費的,等等。總之,要以各種合理合法的借口給領導送錢,而且讓領導收得心安理得,覺得自己并沒有違反黨紀國法,同時又能在拿了錢后達成一種心理上的默契,在今后的工作中給自己以特殊的支持和幫助。
值得警惕的是,隱形態(tài)的“雅賄”比常規(guī)形態(tài)的“雅賄”更為隱蔽、更不易被察覺,并且大多數(shù)的形態(tài)目前仍游離于黨紀國法之外,因而危害更深,有必要引起反腐機關的高度警惕。
潛規(guī)則
“雅賄”的邏輯,如古玩送禮,有的以假充真,有的以真當假,不同目的,不同方式,各有各的道。
學者吳思在《潛規(guī)則》一書中寫道:清朝末年的時候,京城中“雅賄”之風極盛,當時北京琉璃廠多數(shù)古玩店已淪為行賄受賄的掮客,而官員們則把自家文物放在古玩店由其代售,送禮者掏大價錢買了再送給官員。雙方不提一個錢字,大把黃金白銀卻源源不斷地通過古玩店流進官員腰包。
如今,除了直接從古玩店買進賣出的方式外,“雅賄”的另一個看起來更光明和公開的方式,就是通過拍賣行公開拍賣。
“雅賄”是門很深的“學問”。浮石說,首先要了解收禮人喜歡什么,是喜歡字畫,還是喜歡古玩;是喜歡黃花梨的筆筒,還是喜歡紅木的筆架。總之,要投其所好。 其次,絕不能送太笨重的物件,要保證雙方能夠輕松交接。最好是體量不大,價值很大,“低調的奢華”。
收禮人的心理很復雜,但古玩字畫常常能夠滿足收禮人的各種需求:精神需要、收藏欲望、保值增值、安全隱蔽。古玩,簡直是一種天生的官場“玩物”。
然而用于“雅賄”的“最佳禮品”真的能夠掩人耳目,徹底安全么?浮石的看法是:絕不可能!
“‘雅賄’是自欺欺人,拐了一個彎,行賄受賄性質沒有任何改變。可能很多人不清楚這些利益鏈的運作方式,對古董字畫的認識存在盲點,但是‘雅賄’的方式只是增加了檢察機關調查案件的難度,并不能為行賄受賄方洗凈罪名?!?/p>
風襲官場
煙雜店:天價煙變“硬通貨”
風襲官場
林老板:天價煙,我們的行話是“買的人不抽,抽的人不買”。為什么這么說?因為買來自己抽的,一般買物美價廉的;上來就讓推薦天價煙,并詢問品牌知名度的,大都不為自己抽,只為送禮,另一個層面講,是為“送錢”。我這曾經(jīng)有同一條煙賣了三次,每次送禮人送掉之后,又被收禮人的太太拿來套現(xiàn)。煙天生是禮品,可自抽,可變現(xiàn),拿我這兒隨時都能換成硬通貨,雖然打點折扣,比收現(xiàn)金可安全多了。買家一般都不問價錢,只要求開發(fā)票,開成“接待費”、“會務費”、“培訓費”等。(來源:《“怪胎”天價煙》)
古玩店:高雅成行賄“遮羞布”
鄭賀:通常買古玩送禮的,背后原因都挺復雜,絕不是一送一收那么簡單。有家古玩店的一件古玩其實是贗品,只值幾萬元,被一個企業(yè)家買走,送給了某官員。在買的時候,這個企業(yè)家就跟他們說好了,多少天后,如果有一個什么長相的人來,要賣出這件東西,就以真品的價格收了,差價由這個企業(yè)家出。其實這就是一種變相送錢的方式。這件假古董,被同一個企業(yè)家買了5次,送給不同的官員,最后又回到了古玩店。(來源:《“雅賄”的邏輯》)
拍賣行:一拍一賣中成功“洗錢”
鄭賀:對鄭賀這些古玩店老板來說,拍賣會也是他們重要的進貨渠道之一。 鄭賀的經(jīng)驗是,如果看到一個他們感覺明顯不入流的物件,結果鑒定機構給出的鑒定是品相極好,或者拍賣的起拍點明顯不符合實物價值,基本上他們就應該起身走人了。 “最后絕對會有人以明顯高于實物的價格把那個所謂的古董拍回去,通常都是用手機打來電話就直接買下了,誰也不知道這東西是誰賣的,又是誰買的?!?看起來很神秘的拍賣過程,其實流程也并不復雜。
拍賣行成了“掮客”
浮石:送禮人把一件文物,通常是不值錢的贗品,通過熟人獲得專家或鑒定機構的鑒定書,再和拍賣行“合作”把它當作真品拿上拍賣會。關鍵的一個步驟是,送禮人會把這個贗品的產(chǎn)權確定成收禮人的,再找另外一個人把它以真品的價格拍下來,對拍賣行當然要給好處費,而收禮人就貌似合法地獲得了一大筆拍賣款。所有這些復雜程序的設計,都是為了對抗第三方的監(jiān)督,某種程度上,更類似于洗錢。(來源:《“雅賄”的邏輯》)
其他“旁門左道”:披人情外衣行賄賂之實
浮石:找領導辦事,如果直接送錢,領導多數(shù)是不肯收的。那么他可以送領導一個紅木小擺件什么的,這東西本身不值錢,領導也敢要。然后他找另外一個關系人,去收禮人家里轉一圈,偶然看見這個紅木小擺件,表示特別喜歡,要求收禮人以一個昂貴的價格,比如10萬元的價格出讓,領導如果同意,這個小禮品就被置換成現(xiàn)金了。
顧佳:除了以上種種方式,其他“旁門左道”還很多,比如:北京城鄉(xiāng)建設集團原總經(jīng)理聶玉河收到藏在魚肚里的10萬元;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總行培訓部原副總經(jīng)理魏湘濱則在“好貓”煙里發(fā)現(xiàn)同額禮金;給國家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張偉華的月餅盒里裝的是1萬美元;一名官員將禮品干貨籃擺在陽臺長達一年,待紀檢人員登門,他才發(fā)現(xiàn)籃子里是百萬現(xiàn)金等等。
解決辦法
如何斬斷“雅賄”之鏈?
除“賄”務盡:“雅賄”“俗賄”一并嚴懲
張鳴:對于喜好附庸風雅的官員,直接送銀子,效果不如送些古玩字畫來得更佳。送奢侈品,送的人坦然,因為不是銀子,收的人風雅,可以顯示自己的檔次。骯臟的行賄受賄,這么一來,就被遮蔽在貌似的文人雅趣煙幕里。
盡人事:其實,不論是赤裸裸的現(xiàn)金,還是古董藝術品,只要進入了政務活動中的等價交換,就構成了賄賂。它無關“文化”,亦無關“雅”“俗”?!把刨V”是新時期反腐倡廉的一大勁敵。有關部門不僅要及時設“防火墻”,而且要讓“高壓線”帶上“高壓電”,決不能因為“雅賄”披上“藝術”外衣就從輕處罰。
千呼萬喚盼出來:官員財產(chǎn)申報制
釋均:權力肆意妄為,顯然不能光把板子打在奢侈品身上,斬斷“特供奢侈品”的腐敗鏈條,還是得從規(guī)范權力的角度努力。要消滅賄賂手法“創(chuàng)新”和“特供奢侈品”產(chǎn)業(yè)鏈,必先消除“送禮需求”和權力的腐敗空間,最好的辦法就是金融實名制以及官員財產(chǎn)申報和公示制度。
釜底抽薪之舉:把權力關進籠子 ,從權力源頭切斷“雅賄”產(chǎn)業(yè)鏈
張鳴:白花花的銀子、皮袍、人參,變成了周鼎與宋瓷。骯臟的行賄受賄,就這樣遮蔽在貌似的文人雅趣煙幕里。腐敗的最大誘因,是公權力過大,釜底抽薪之計,就是把權力關進籠子。
有人說,官員的財產(chǎn)公示,可以遏制官員受賄,包括這些雅賄,當然有理。不過,官員財產(chǎn)公示,僅僅是強化了對官員的監(jiān)督,莫說現(xiàn)在即使馬上實施,在制度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官員仍大有空子可鉆,就是實行這一制度很久的發(fā)達國家,也不是完全無懈可擊。
揚湯止沸,莫若釜底抽薪。中國官員腐敗的最大誘因是公權力過大,不僅握有大量市場準入的審批權,而且直接介入市場運作。凡有實權的官員,都可以說是在金錢的大河邊上行走。即便個人有潔身自好之志,奈何有人千方百計加以誘惑。但凡是人,無非血肉之軀,在監(jiān)督缺位的情況下,單憑個人品德,實在難以抵御。
釜底抽薪之計,最有效的監(jiān)督,是用財政開支的限制,把政府的錢袋子管起來。如果能轉變政府職能,同時把權力關進籠子,官員就是想受賄,也未必有人肯給他們送?!八踪V”也好,“雅賄”也好,就都不會這樣囂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