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英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白石英,是一種中藥

    讀音:Bái Shí Yīnɡ

    簡介:

    【英文名】Quartz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氧化物類礦物石英的礦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Quartz

    采收和儲藏:采得后,揀選純白的石英。 

  • 詳細解釋


    【原形態(tài)】三方晶系。晶體呈六方柱狀,柱體晶面上有水平的條紋,也常呈晶簇狀、粒狀等集合體產(chǎn)出。顏色為無色或白色,由于所含雜質(zhì)關(guān)系,晶體常呈各種不同的顏色,以淺紅、煙色、紫色等為常見。條痕白色。結(jié)晶體顯玻璃光澤,塊狀體呈油狀光澤,光澤強度不一。透明至半透明,也有不透明者。斷口貝殼狀,或不平坦狀參差狀。硬度7。比重2.65。性脆。具焦熱電性及壓電性。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完整的晶體產(chǎn)于巖石晶洞中,塊狀的常產(chǎn)于熱液礦脈中:也是花崗巖、片麻巖、砂巖等各種巖石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源分布:產(chǎn)江蘇、廣東、湖北、福建、陜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為六方柱狀或粗粒狀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塊狀,多具棱角而鋒利。白色或淡灰白色;條痕白色。表面不平坦,半透明至不透明,具脂肪樣光澤。體重,質(zhì)堅硬,可刻劃玻璃成劃痕;砸碎后,斷面不平坦。氣微,味淡。以色白、明潔、無雜色、雜質(zhì)者為佳。

    顯微鑒別 (1)本品細碎屑白色。用水合氯醛裝置,置顯微鏡下觀察,無色透明,可見到斷面以受力點為圓心的同心圓波紋,似貝殼狀,或不具同心圓紋呈次貝殼狀。(2)透射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透明。低正突起。表面光滑,無糙面現(xiàn)象。見不到解理。最高干涉色為Ⅰ級黃白色。波狀消光。一軸晶。正光性。折射率No=1.544,Ne=1.553。

    品質(zhì)標志 雜質(zhì)檢查限制 據(jù)《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年版規(guī)定:①碳酸鹽:本品細粉遇稀鹽酸,不得發(fā)生二氧化碳氣泡。②酸堿度:本品細粉加新沸過冷水振搖后的濾液,加甲基紅指示液或酚酞指示液,均不得顯紅色。

    【化學成份】主含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約占53.3%,氧約占46.7%;尚含微量鋁、鐵、鈉、鉀等。

    【鑒別】取本品細粉適量,加等量無水碳酸鈉,充分混合均勻,用鉑金耳取小量,置火焰上灼燒,形成玻璃狀透明體,有時內(nèi)部含有氣泡。(檢查二氧化硅)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石英4.23(8),3.33(>10),2.45(2),2.23(1)。

    【炮制】

    1.白石英:洗凈,曬干,砸碎。

    2.煅白石英:取凈白石英砸碎,入坩堝內(nèi),置無煙的爐火中煅紅,取出,放涼,研細。亦有醋煅者,將白石英置坩堝內(nèi),在無煙的爐火中煅至紅透,傾入醋中淬酥,取出再煅淬一次,晾干。(每白石英100斤,用醋20斤)3.《醫(yī)學入門》:白石英,火煅醋淬七次,水飛用。

    【性味】甘;辛;溫;無毒

    【歸經(jīng)】肺;腎;心經(jīng)

    【功能主治】溫肺腎;安心神;利小便。主肺寒咳喘;陽痿;消渴;心神不安;驚悸善忘;小便不利;黃疸;石水;風寒濕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注意】《得配本草》:久服多服則元氣下陷。

    【附方】補肺湯《圣濟總錄》;白石英湯《雞峰普濟方》;白石英湯《圣濟總錄》;生地黃湯《圣濟總錄》

    【各家論述】

    1.《藥對》:濕可去枯,即紫石英、白石英之屬是也。

    2.《本草衍義》:紫、白二石英,當攻疾,可暫煮汁用,未聞久服之益。張仲景(風引湯)之意,只令fu咀,不為細末者,豈無意焉。其久服,更宜詳審。

    3.《本草備要》:按濕即潤也。潤藥頗多,石藥終燥,而徐之才取二石英為潤劑,存其意可也。

    4.《本經(jīng)》:主消渴,陰痿不足,咳逆(一作嘔逆),胸膈間久寒,益氣,除風濕痹。

    5.《別錄》:療肺痿,下氣,利小便,補五臟。

    6.《藥性論》:能治肺癰吐膿,治嗽逆上氣,疸黃。

    7.王好古:實大腸。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