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陶鬶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規(guī)格: 高29.2厘米 Total Height 29.2cm

    年代: 山東龍山文化

    Longshan Cul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 詳細(xì)解釋


     類型

    質(zhì)地類型: 陶器

    功用類型: 酒具

    欄目關(guān)鍵詞: 史前時期酒具

    收藏地: 山東大學(xué)考古系

    the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主題詞或關(guān)鍵詞: 白陶鬶

    輔助分類項: 酒具

    泗水尹家城白陶鬶

    此鬶出土于山東省泗水縣尹家城遺址,夾砂白陶,方唇,斜直流稍矮,粗短頸,把手外卷,沿面有凹槽,分襠袋足,把手下的一袋足相對較肥大。頸部有凸弦紋三周,有小橫耳一對。器口上有蓋,既可保溫,又可防止灰塵雜物入內(nèi),在設(shè)計上較其他同類陶鬶更為合理。是山東龍山文化陶器的精品之作。

    陶鬶的獨特造型及其傳播

    鬶是史前東夷人創(chuàng)造的一種造型別致的器物,既實用又美觀。東夷人崇尚鳥圖騰,把自己喜愛的鬶做成各種各樣的禽鳥形象,有的似展翅欲飛的鳥,有的似仰首高歌的雄雞,造型獨特,姿態(tài)生動,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器物。由于它獨特的特征,為周邊部族所模仿,在今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甚至江西都發(fā)現(xiàn)了類似鬶的器物。龍山文化晚期,造型優(yōu)美的白陶鬶和胎質(zhì)細(xì)薄的黑陶罍實際上已經(jīng)具有禮器的功能,它們多成組地被隨葬在一些大墓中,與薄如蛋殼的黑陶高柄杯共出,共同組成了成套的酒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