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荷蘭菊,又名紐約紫菀。為菊科,紫菀屬宿根花卉。須根較多,有地下走莖,莖叢生、多分枝,高60厘米至100厘米,葉呈線狀披針形,光滑,幼嫩時微呈紫色,在枝頂形成傘狀花序,花藍紫色,花期為10月。荷蘭菊為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cm。葉片橢圓形,頭狀花序,單生,藍色。
基本資料
別名:柳葉菊
學名:Asternovi-belgii
科屬:菊科紫菀屬
原產(chǎn)地:北美
荷蘭菊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株高50~100厘米,花色藍紫或玫紅,花期8-10月。
荷蘭菊性喜陽光充足和通風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性強,喜濕潤但耐干旱、耐寒、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適宜在肥沃和疏松的沙質(zhì)土壤生長。
荷蘭菊雖耐旱耐瘠,但為使植株繁茂、花朵繁多,就要保持土壤濕潤和養(yǎng)分供應(yīng),但要注意避免肥水過大,以防止徒長。
荷蘭菊枝葉繁茂,在植株密度大、通風不良,特別是植株下部濕度過大時容易受粉病危害,要及時噴施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粉銹寧乳劑4000倍液防治。
荷蘭菊花繁色艷,適應(yīng)性強,特別是近年引進的荷蘭菊新品種,植株較矮,自然成形,盛花時節(jié)又正值國慶節(jié)前后,故多用作花壇、花境材料,也可片植、叢植,或作盆花或切花
習性: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性強,在中國東北地區(qū)可露地越冬。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對土壤要求不嚴。花期8-10月。荷蘭菊花繁色艷,適應(yīng)性強,特別是近年引進的荷蘭菊新品種,植株較矮,自然成形,盛花時節(jié)又正值國慶節(jié)前后,故多用作花壇、花境材料,也可片植、叢植,或作盆花或切花
菊苣為野生菊苣的一個變種,根肉質(zhì),似胡蘿卜。葉為根出葉,互生,長倒披針形,先端銳尖,葉緣齒狀,深裂或全緣。莖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頭狀花序,花冠舌狀,青藍色,聚藥雄蕊藍色。瘦果有棱,頂端戟形。種子小,褐色,有光澤,千粒重約1.5g。
菊苣的抗逆性極強,較耐干旱,耐寒,喜冷涼的氣候和充足的光照以及肥沃的土壤。菊苣除冬季溫度過低時期外,其他季節(jié)均可生長;軟化栽培用菊苣一般在夏、秋季生長,形成不結(jié)球的蓮座葉和肥大的肉質(zhì)根,至秋末、冬初,去除蓮座葉,肉質(zhì)根在類似韭黃的生產(chǎn)條件下,進行軟化栽培,形成軟化的菊苣芽球。軟化栽培時需要黑暗的環(huán)境,溫度一般控制在10~20℃。
品種種類
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葉片橢圓形、頭狀花序單生。常見的品種有藍色的“藍袍”、“藍夢”、“藍夜”、“尼里特”、“查查”,談紫的“堇后”、“紫蓮”、“米爾卡”,粉色的“粉嬰”、“粉雀”、“格洛里”、“佩因特小姐”,玫瑰紅的“埃爾培”、“蘇珊”、“利塞特”,白色的“白小姐”、“凱斯布蘭卡”等。
養(yǎng)殖要點
荷蘭菊為頭狀花序,密生,花期8-9月份,花色有藍、紫、紅、白等。常用播種、扦插和分株繁殖.播種4月春播,播后12—14天發(fā)芽,但優(yōu)良品種易退化。扦插在春、夏季進行,剪取嫩莖作插條.插后18—20天生根.分株在春、秋季均可進行,一般每3年分株1次.為了使期株型豐滿,花繁色艷,在栽培中應(yīng)注意:
1.適時修剪和摘心。荷蘭菊是耐修剪植物,通過摘心和修剪可促使花朵繁密。
2.施肥和澆水。栽種前應(yīng)施足基肥,生長期每2周追施1次稀薄餅肥,促使生長旺盛。同時酌情澆水,天旱時要及時澆水。
3.在栽培中發(fā)現(xiàn)病蟲害要及時噴施藥劑。荷蘭菊一般易感染白粉病,種植時不宜過密,注意控制濕度和通風,一旦發(fā)現(xiàn)染病要及時噴施藥劑。
繁殖技術(shù)
繁殖法有分株和扦插法,在春季或初秋花后進行,一般2—3年分株1次。扦插,剪取長10厘米插條插后20天生根。播種,3—4月看播,發(fā)芽適溫為15—18℃,播后2周發(fā)芽。實生苗易分離,注意選優(yōu),有的品種分蘗力極強,可直接用分栽蘗芽的方式,極易成活。扦插于夏季進行,在18℃左右的條件下,10天左右即可生根。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中生長良好,開花繁茂。生長季節(jié)10-15天追施稀薄肥料1次,并注意及時澆水。入冬前澆凍水1次,即可安全越冬,翌年由根部重新萌芽,長成新株。每2-3年應(yīng)分栽1次,剪除老根,將每株分為數(shù)叢,重新栽植。經(jīng)常修剪,控制花期和植株高度。選擇向陽和通風場所栽植,定植或盆栽苗高1厘米時,可進行摘心,促使多分枝。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秋季天氣干燥,注意澆水。冬季地上部枯萎后。適當培土保苗。
繁殖方法常用播種繁殖或分蘗繁殖,少量可用扦插繁殖。
1.播種繁殖
播種期在3月上旬左右。在溫室內(nèi)溫暖向陽處盆播或畦播。在室溫不低于15℃左右條件下,7天左右可出齊苗。待苗高5cm左右時及時進行第一次分栽以免徒長??蛇x擇口徑12cm小盆或在畦中分栽。5月上旬進行第二次分栽定植,根據(jù)需要植入大盆或直接地栽。地栽株距控制在40cm左右,以利其進一步分蘗增生。
2.分蘗繁殖
荷蘭菊分蘗能力很強,分蘗植株可單獨割離分栽。分栽時間一般選擇在初春土壤解凍,母株剛長出叢生葉片后。挖出越冬的地下根,用刀將原坨割成幾塊,分別栽植,其分蘗苗成活率極高??衫么朔▽⒍嗄晟仓甏罅糠敝场?/p>
3.扦插繁殖
多年生植株在開春后長出大量分蘗苗。可用刀將幼小的分蘗苗切取下來進行扦插。用素沙土或珍珠巖、蛭石作基質(zhì),溫度保持在20℃以上,需遮蔭或采用全光照噴霧裝置保持空氣濕度,半個月左右即可生根。生根植株可直接定植入盆或入畦。
栽培管理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huán)境,耐寒性強.也耐干旱和炎熱,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腐葉土。
分根法多在春季4月至5月間新芽生長后進行,將根掘起,用刀分割,每塊應(yīng)保留3個至5個芽,然后栽植、踩實、澆水。扦插法一般在5月至6月間,剪取嫩梢長5厘米至6厘米,有3節(jié)至4節(jié)的作插條,插床以沙質(zhì)土或粗沙為好,適當遮蔭,保持濕度,插后半月左右即生根,待根生出后即可移于露地栽培或上盆。
盆栽應(yīng)用肥沃的培養(yǎng)土,將分株或扦插的小苗上盆,注意澆水,及時追肥,多用人糞尿、豆餅水、馬糞水等。小苗用肥少,可7天至10天追肥一次,秋后肥料加濃,花蕾形成后應(yīng)4天至5天一次。生長期按需要應(yīng)及時修剪?;ê?,剪去地上部分,將盆放置在冷室越冬。如在暖房中,可將植株從盆中扣出,栽到30厘米深的池內(nèi),擠在一起,上面覆土或蓋草越冬。
其露地移栽多在春季4月至5月進行,選向陽、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栽培。整地時要充分施堆肥或廄肥為基肥,栽好踩實、澆水。出苗后或開花前在根四周開溝施肥,澆透水。平時天旱時要注意澆水。在生長期間按不同的栽培目的可以進行幾次修剪整形,進入9月后不應(yīng)再修剪,防止剪掉花蕾,影響開花。其易發(fā)生蚜蟲、紅蜘蛛,主要危害葉片和莖部,造成葉片枯黃,影響生長,可用樂果1000倍至1500倍液防治。
栽培技術(shù)
合理選擇地塊荷蘭菊是旱作物,需選擇交通便利、靠近水源的地塊。要求質(zhì)地疏松、土粒細碎、透氣性較好、pH6.5~7的沙土或沙壤土。
選擇優(yōu)良品種據(jù)我地的多年種植,一般選用荷蘭進口種子,品種為Fogus、Tabor、Vintor等,其容易栽培管理。做好播前準備及早規(guī)劃、建立田內(nèi)外溝系。在畦長30m處開1條橫溝,溝寬35cm、深35cm;每10畦建立1條骨干豎溝,溝寬30~40cm,深40cm;圍溝寬40cm,深50cm;田外溝深80~100cm,確保排水暢通。及早進行土地耕翻,施好基肥,畝施硫酸鉀復合肥10~15kg;南北向做畦,畦面寬90cm,播3行,溝寬30cm、深30cm以上,增強土壤通透性。
適時播種根據(jù)近幾年的種植經(jīng)驗,最佳播期為7月25日~8月15日。播種過早,會提前抽薹,營養(yǎng)生長轉(zhuǎn)化為生殖生長,失去了肉質(zhì)根的作用;播種過遲,根莖越冬受損,影響肉質(zhì)根的質(zhì)量。
精量播種在畦上,按行距30cm進行條播,一般每畝用種50~60g(2.5~3萬粒)。播種方法大面積播種選用播種機播種,播種深度1cm,播后檢查覆蓋厚度。如遇雨天,可人工手播補充。及時覆蓋播種后先澆水、再蓋草,蓋后注意檢查出苗和濕度情況,適時揭去覆蓋物,防止高腳苗。這樣可預防高溫曝曬和暴雨沖刷對荷蘭菊的影響,確保苗齊、苗勻。及時間苗第1次間苗在5~6葉期進行,株距6~7cm,用小刀輕輕割去要間去的苗;第2次間苗在9~10葉期進行,株距13~15cm,可把苗連根輕輕拔去。同時結(jié)合清溝,松土、除草。
適時合理追肥在菊苣生長中期,葉色明顯褪淡。生長差的田塊,要追施少量硫酸鉀復合肥,畝用量5kg,或用氨基酸高效液肥進行根外追肥,切忌過量使用化肥。
高效栽培
1、合理選擇地塊菊苣是旱作物,需選擇交通便利、靠近水源的地塊。要求質(zhì)地疏松、土粒細碎、透氣性較好、pH6.5~7的沙土或沙壤土。
2、選擇優(yōu)良品種據(jù)我地的多年種植,一般選用荷蘭進口種子,品種為Fogus、Tabor、Vintor等,其容易栽培管理。
3、做好播前準備及早規(guī)劃、建立田內(nèi)外溝系。在畦長30m處開1條橫溝,溝寬35cm、深35cm;每10畦建立1條骨干豎溝,溝寬30~40cm,深40cm;圍溝寬40cm,深50cm;田外溝深80~100cm,確保排水暢通。及早進行土地耕翻,施好基肥,畝施硫酸鉀復合肥10~15kg;南北向做畦,畦面寬90cm,播3行,溝寬30cm、深30cm以上,增強土壤通透性。
4、適時播種根據(jù)近幾年的種植經(jīng)驗,最佳播期為7月25日~8月15日。播種過早,會提前抽薹,營養(yǎng)生長轉(zhuǎn)化為生殖生長,失去了肉質(zhì)根的作用;播種過遲,根莖越冬受損,影響肉質(zhì)根的質(zhì)量。
5、精量播種在畦上,按行距30cm進行條播,一般每畝用種50~60g(2.5~3萬粒)。
6、播種方法大面積播種選用播種機播種,播種深度1cm,播后檢查覆蓋厚度。如遇雨天,可人工手播補充。
7、及時覆蓋播種后先澆水、再蓋草,蓋后注意檢查出苗和濕度情況,適時揭去覆蓋物,防止高腳苗。這樣可預防高溫曝曬和暴雨沖刷對菊苣的影響,確保苗齊、苗勻。
8.及時間苗第1次間苗在5~6葉期進行,株距6~7cm,用小刀輕輕割去要間去的苗;第2次間苗在9~10葉期進行,株距13~15cm,可把苗連根輕輕拔去。同時結(jié)合清溝,松土、除草。
9.適時合理追肥在菊苣生長中期,葉色明顯褪淡。生長差的田塊,要追施少量硫酸鉀復合肥,畝用量5kg,或用氨基酸高效液肥進行根外追肥,切忌過量使用化肥。
選陽光充足、通風的環(huán)境和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夏季進行整形摘心,促使多分枝,多開花,但植株不宜過密,否則易發(fā)生白粉病。
蟲害防治
苣的主要病害有花葉病、黃化病、菌核病、白粉病和銹病等,因此,連作田塊在培土前應(yīng)進行土壤消毒。危害菊苣的主要蟲害是地下害蟲和夜蛾類害蟲。在整地時用辛硫磷或丁硫克百威等防治地下害蟲,9月下旬用農(nóng)地樂加阿維菌素防治斜紋夜蛾等害蟲。
常發(fā)生白粉病和褐斑病.可用65%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蚜蟲危害時.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殺.
價值應(yīng)用
每100g鮮菊苣球中含鈣24.48mg、磷24.12mg、鐵0.934mg、鋅0.793mg、Vc3.51mg、β-胡蘿卜素0.043mg、蛋白質(zhì)680mg。菊苣中含有一般蔬菜中沒有的馬栗樹皮素、馬栗樹皮甙、野萵苣素和山萵苣苦素等苦味物質(zhì),有清肝、利膽和養(yǎng)胃的功效。
荷蘭菊適于盆栽室內(nèi)觀賞和布置花壇、花境等。更適合作花籃、插花的配花。如以百合作主材,配上荷蘭菊、長壽花、春羽、蓬萊松,畫面十分經(jīng)盈活潑,擺放于茶幾、刊桌。顯得格外清新悅目。若以多彩荷蘭菊為主花瓶插,點綴餐桌、窗臺、顯得十方嬌媚,可增添幾分浪漫色彩。
荷蘭菊花繁色艷,適應(yīng)性強,特別是近年引進的荷蘭菊新品種,植株較矮,自然成形,盛花時節(jié)又正值國慶節(jié)前后,故多用作花壇、花境材料,也可片植、叢植,或作盆花或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