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 形跡 xíngjì
(1) [person’s movements and expression or body]∶人的舉動和神色
(2) [formality]∶指儀容禮貌
不拘形跡
蹤跡、形蹤
1.(舉動和神色) a person's movements and expression
見“ 形跡 ”。
亦作“ 形跡 ”。亦作“ 形蹟 ”。1.蹤跡。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 唐 李幼卿 《游爛柯山》詩之四:“作禮未及終,忘循舊形跡。”
(2).指遺跡?!镀缴嚼溲唷返谄呋兀骸耙宦飞?,逢山看山,遇水覽水,凡過古人形跡所在,無不凴弔留題?!?br>(3).痕跡,跡象?!端螘す痍柾跣莘秱鳌罚骸俺⒅溆挟愔?,密相防御,雖未表形跡,而釁難已成。” 宋 司馬光 《論橫山疏》:“然形跡已露, 諒祚 必叛無疑也?!薄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既有了這些形跡,事不難查,且自寬心!” 周而復(fù) 《白求恩大夫》三:“從他身上看不出一點主任的形跡來,簡直是一個勤快誠實的招呼員?!?br>(4).嫌疑?!侗饼R書·王松年傳》:“諸舊臣避形跡,無敢盡哀?!薄肚迨犯濉な雷诩o(jì)》:“畿甸之內(nèi),旗民雜處,旗人暴橫,頗苦小民。爾當(dāng)整飭,不必避忌 旗 漢 形跡,畏懼王公勛戚,皆密奏以聞?!?br>(5).指見外、見疑。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白萬州遇劍客》:“客語黃鬚曰:‘ 白公 ,志士也,處士幸勿形跡?!?br>(6).禮法;規(guī)矩。 唐 張鷟 《游仙窟》:“親則不謝,謝則不親。幸愿 張郎 ,莫為形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我輩通家,原不以形跡相限。明日,請攜琴去,當(dāng)使隔簾為君奏之?!?胡適 《寄吳又陵先生書》:“年來所以不曾通一信寄一字者,正因為我們本是神交,不必拘泥形跡?!?br>(7).拘禮;客套。 南唐 劉崇遠(yuǎn) 《金華子雜編》卷上:“此風(fēng)聲婦人。員外如要,但言之,何用形跡?!?宋 司馬光 《與范堯夫經(jīng)略龍圖第二書》:“荷 堯夫 知待,固非一日。望深賜教,督以所不及,聞其短拙,隨時示諭,勿復(fù)形跡?!?br>(8).形式。 孽海花 《第十八回》:“我國現(xiàn)在事事要仿效西法,徒然用心那些機器事業(yè)的形跡,是不中用的?!?br>(9).指身世?!独蠚堄斡洝返诎嘶兀骸安恢?申子平 能否察透這女子形蹟,且聽下回分解。”
(10).猶顯示。 宋 俞文豹 《吹劍錄》:“以己長而形跡人短,以己清而形跡人污,皆取憎取禍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