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猴形拳h(huán)óu xíng quán
來源
猴本猿屬,產(chǎn)于溫帶的山里。山西省晉東南和中國西南各省,產(chǎn)地很多。它心敏意捷,善于縱山越嶺,跳躍靈活。本拳即取它這一本能特長,演練而成拳。作為以靈敏而制笨拙,以足智多謀而勝勇猛魯莽,故命名為猴形拳。猴形是形意拳“十二形拳”之一,猴形采取猴的縱身之能,靈便之巧,足智多謀,神志堅定,敏捷迅速,靈活機動。運用在搏擊中,外應(yīng)其動,內(nèi)守其靜,意發(fā)神速,乘機取巧,以巧破拙,以智勝勇,神妙莫測,具備了獨特的技擊作用。
基本介紹
猴形拳練人的心臟。練的順了則心神安靜,足智多謀而形色純正。若
猴形拳
練的拳謬,則心搖神亂,而形色失和,手足無措。學(xué)者必須注意。
要領(lǐng)
心平氣和,身體靈動,足智多謀,神志堅定,敏捷迅速,靈活機動。 歌訣
外應(yīng)其動內(nèi)守其靜,意發(fā)神速乘機取勝;以巧破拙以智勝勇,神妙莫測取法猴形。
練法
1.由橫拳出勢 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作防守之勢。敵從左面攻擊,我即外應(yīng)其動,以左手捉拿,以右手抓打,同時右足墊步,提起左足用膝打。立即將左手和左足齊落,做到手抓足踩。
2.換勢 敵人從左側(cè)進攻,我即將左足向后方撤退,成步踩三角以解對方攻擊之危。同時,右足提起足尖點地,右手自左肘下鉆出,暗用刁扒,但兩手要平,不宜一高一低。敵從右攻,我即用左足墊步,提起右膝攻敵小腹,左手抓打。同時,右手和右足齊落,形成手抓足踩之勢。敵人右側(cè)進攻,我即將右足向后撤退,步踩三角以卸對方進攻之力。同時,左足提起足尖著地,左手自右肘下鉆出成倒攆刁扒之勢。換勢左右相同,最后練到正面,進左足墊右足,提起左膝攻擊,同時以右手抓打,左手置于心前,緊連左手左足齊落成抓踩之勢。
3.回身勢左手左足在前則右后轉(zhuǎn)身,右手右足在前,則左后轉(zhuǎn)身。右轉(zhuǎn)身時,右手刁扒,同時,左足后退,右足足尖著地同時墊左足提右膝,左手上抓。緊連右手右足落,成抓踩之勢。
4.收勢 同劈拳。
猴形拳拳法奧妙,變化無窮,謂之“一箭三雕”,也稱“舉一反四”?!耙患睘楸弁三R出,如離弦之箭?!叭瘛眲t是掌擊彼面,膝頂彼陰、腳尖踢彼膝。一箭三雕只是束身階段的用法,展身再擊對方,則就是“舉一反四”,除擦面部,擊彼陰,踢彼膝之外,翻掌之中則去點穴,所以謂之舉一反四。當(dāng)然拳法甚佳還須功力相當(dāng)和應(yīng)用自如,否則也是望洋興嘆,畫餅充饑。但是猴形拳的特點卻是不容置疑。由于猴子性靈,靈乃萬變之根,萬果之源,所以它的特點盡在預(yù)料之中。其一是速度快。其手腳“一箭”齊出,而且以風(fēng)馳電掣般出洞,就可擊打彼身之上下兩節(jié),可謂速度奇快,直出直擊,不容間隙,謂之“手快打手遲,打了還嫌遲”,快中取勝也。其二是變化快。顧中有打,打中有顧,一個猴子抓面,勢如擦具痛擦彼面部。而束身變展勢,立馬沖彼營,就其雙掌一翻,“翻”出了托手,“翻”出了雙把。不是點取中節(jié)有效穴位,就是將對方撲推而去。而猴子掇腮也是快中快變,一個沖起手法,轉(zhuǎn)眼掇了對方的腮巴。以上手法盡可在各種變化中進擊彼營,大獲全勝,可見變化盡在一瞬間。其三鬼招多。猴子智敏異常,非常人莫比。舉膊出“箭”貌似擦擊彼面,但復(fù)轉(zhuǎn)之中卻點擊了要穴,可謂詭計多端,攻其不備矣。猴子轉(zhuǎn)身實為失控之?dāng)?,但“靈猴背山”,不但挽回了被動局面,穩(wěn)住了陣腳,而且在轉(zhuǎn)身“背擊”中搶奪了戰(zhàn)機,抓取了彼胸的可抓部位,用伏身下拽勁搡摔了對手,可見猴子詭計多端,變化莫測。
猴形拳以“靈”鑄魂,以“靈”刻藝,一切要以至徹至靈為出發(fā)點,從兩方面刻求功底。(一)底功要“靈”,底功即樁功,樁功是各種拳法的基礎(chǔ),沒有扎實的底功,如同不打地基蓋樓房,經(jīng)不起地震的搖震,受不了洪水的浸泡。一遇天災(zāi)橫禍,不推而倒。而猴形拳的基礎(chǔ)功,不僅要練渾元樁,而且要在剛勁上過硬,柔勁上超脫,軟功也要融合在身,能夠在拳法使用上既輕又靈,既剛又柔,既巧又秀,隨心所欲地升華拳法。(二)悟性要“靈”,聰慧智敏是練好心意拳,特別是猴形拳的起碼要求,因為猴形拳屬輕靈性拳法,沒有出奇的變化和致命的殺手,不可能抵敵重擊性拳法的挑戰(zhàn),為此,必須多用腦子想,多用創(chuàng)意練,多用怪招磨,多用重拳打。以期啟悟心竅,頓開茅塞,走出自己的拳路,從而以輕制重,以巧制拙,以靈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