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
huà shí
  • 拼 音:huà shí
  • 注 音:ㄏㄨㄚˋ ㄕㄧˊ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釋義]
    (名)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演化并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構(gòu)成]
    偏正式:化(石
    [例句]
    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一具恐龍化石。(作賓語)化石展覽館。(作定語)

  • 英文翻譯

    1.fossil

  • 詳細(xì)解釋

    ◎ 化石 huàshí
    [fossil] 地殼中包存的屬于古地質(zhì)年代的動物或植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
    標(biāo)準(zhǔn)化石
    (1).比喻婦女對丈夫的堅貞和思念。典出《初學(xué)記》卷五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武昌山 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yuǎn)赴國難,攜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因以為名焉。’” 明 何景明 《結(jié)腸賦》:“淚隕血而崩城兮,身立枯而化石?!?明 張煌言 《得友人書道內(nèi)子艱難狀》詩:“漸來應(yīng)化石,遮莫但飛蓬?!?蘇曼殊 《無題》詩之七:“分明化石心難定,多謝 云娘 十幅箋?!?br>(2).指變化為石。 元 鄭元祐 《次韻劉憲副春日湖上有感》詩:“鶴老離巢松化石,鸞孤照水竹穿沙?!?明 劉基 《雙帶子》曲之四:“天上星辰能化石, 黃河 千歲也還清。”
    (3).煉丹。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漫道燒丹止七飛,空傳化石曾三轉(zhuǎn)。”
    (4).保存于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經(jīng)過自然界的作用,變化而成的保留原物體、遺跡形狀、結(jié)構(gòu)或印模的鈣化、碳化、硅化、礦化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了解生物的發(fā)展情況,并能據(jù)以確定地層的年代。 艾青 《魚化石》詩:“凝視著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訓(xùn):離開了運動,就沒有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