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客家話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xīn jiè kè jiā huà 

    意思:新界客家話,是新界原住民語言使用人數(shù)中最多的一種。新界客家人是香港原住民的主要族群之一,亦是最早來到香港的“主人”之一,之所以不自冠以“本地人”的頭銜,只是客家的習(xí)慣問題。

    新界客家人主要居住於新界,以及九龍土地較貧瘠的地方。過去由於客家人與本地人(廣府人)族群界線明顯,因此客家話保存得十分完好,沒有被周邊方言同化。客家話人口大抵與客家人數(shù)量相當(dāng),根據(jù)劉鎮(zhèn)發(fā)的研究[9],1911年香港有15.1%為客家人,戰(zhàn)後因大批難民涌入香港,客家人占人口比例下降,因此至1966年估計只有6%至12%香港人口會客家話,當(dāng)時新界依然有十分完整的客家話社區(qū)。

    香港的客家話曾有基督教巴色會建立的客家話教會使用,并曾以拉丁拼音方式出版客家話《圣經(jīng)》,但流行范圍不廣。此外於1970年代及之前香港電臺的新聞報告及天氣報告在廣東話廣播後都會加插客家話版本,以方便不黯廣東話的新界人口。

    新界客家話屬客家話新惠片,與廣東深圳、惠陽、惠東的客家話高度接近,與其它主流客家話都可以互通。

    1960世紀(jì)以來,在廣東的客家地區(qū)有大批人員移居香港,他們帶來了廣東本地的客家話。大多數(shù)移民的客家話和新界客家話可以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