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叔式演講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根叔式演講,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2010屆畢業(yè)典禮上演講,16分鐘的演講被掌聲打斷30次,7000名學子群起而呼之“根叔”,場面雷動。2010年的畢業(yè)典禮,顯得有些特別,大學校園里刮起了一股“根叔式”演講旋風。

  • 詳細解釋


     起因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

    “我知道,你們還有一些特別的記憶。你們一定記住了‘俯臥撐’、‘躲貓貓’、‘喝開水’,從熱鬧和愚蠢中,你們記憶了正義;你們記住了‘打醬油’和‘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從麻木和好笑中,你們記憶了責任和良知。” 這是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在2010屆畢業(yè)典禮上的演講。

    16分鐘的演講被掌聲打斷30次,7000名學子群起而呼之“根叔”,場面雷動。 華中科技大學2010屆的學生記住了校長李培根在畢業(yè)典禮上的這次演講。

    2010年的畢業(yè)典禮,顯得有些特別,大學校園里刮起了一股“根叔式”演講旋風。

    根叔風格

    “根叔今年真的火了”,華中科技大學一名2008屆的畢業(yè)生告訴記者,當年李培根校長的畢業(yè)致辭,轟動的場面不輸給今年。

    那天,根叔穿著便裝,白色襯衣和西褲,以“選擇”為主題激情演講。整篇寄語就像一篇情感洋溢的散文詩。說到興頭上,學生們都站了起來,熱烈“起哄”,現(xiàn)在想起來,掌聲好像還在耳邊。

    “當你春風得意、一帆風順之時,請你選擇低下頭,看看腳下的大地,一步一個腳印。當你灰心喪氣、迷茫彷徨之時,請你選擇仰望星空,天空對你和他人一樣寬廣。”

    2009年,根叔在以“牽掛”為主題的一篇更長的畢業(yè)致辭中,向?qū)W生輕言細語道出:“你們中的一部分人,即將踏入工作的社會,那可是沒有在學校那么簡單和單純。你既需要充分地展示自己,又不能過分地表現(xiàn)自己;你既需要尊重領導和前輩,又不必刻意去逢迎;你既需要有理想和目標,又不能刻意追求、過于功利;你既需要與同事競爭,更需要與他們協(xié)同。親愛的同學,你準備好了嗎?我們牽掛著。”

    在根叔的畢業(yè)致辭中,“從來找不到‘高高在上’的表達,他就像一位智慧又親近的長者。”

    “同歌同行”的畢業(yè)典禮晚會,是華科大多年來的傳統(tǒng)。校長致辭往往在畢業(yè)典禮晚會前。一位曾經(jīng)參與策劃畢業(yè)晚會的學生說,“華科大的每一位校長都有自己的特點,在畢業(yè)晚會時會露一手。前任校長樊明武在書法上很有造詣,而李培根校長則在寫作上有才思。”

    “他的畢業(yè)致辭基本上是親自操刀,到最后定稿。有時候文學院的智囊團會給他一些建議。”這位同學說,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堅持這一點沒變。

    校長寄語

    南開大學的畢業(yè)典禮上,校長饒子和的演講讓學生們津津樂道。“今天,我們慶祝你們從這個校園畢業(yè)了;我們也祝愿你們此后的人生沒有不及格——因為‘掛科’可以補考,人生只有一次。”

    重慶大學校長李曉紅在畢業(yè)典禮上感慨,“再過20年,李曉紅,一位七十歲的退休老人,依舊愿意在這里等你們,將去學點新歌,上臺再為你們演唱祝福!”

    雖然時間不同,但幾位校長不約而同地回顧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涯。有世界大局、國家大事,也有校園生活的點滴。一起經(jīng)歷了“汶川地震”等災難,一起分享了“奧運會奪冠”的喜悅,還有“自行車和熱水瓶常常被偷”,“搶占座位而付出的艱辛”,“記得食堂常常讓你們生氣”。

    評論

    有人指演講境界欠高

    “根叔式”演講受到追捧的原因,有人指出,這是對大學精神的呼喚。

    “不在于樸實中略帶詼諧,而在于回歸人性。”后現(xiàn)代的網(wǎng)絡語言的運用,實際上讓致辭顯得有點晦澀,甚至透出一些淡淡的無奈。

    他沒有回避今天大學的弊病,沒有遮掩學校給學生帶來的不滿意。但這無礙于談純潔的理想,談未來的工作和人生,也談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國家的未來。

    原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王旭明在博客上寫道:大學校長不就應該是根叔這個樣子嗎?什么時候變成別的樣子了,變成副部級、正局級、副局級,變成衙門外的一級官員了。

    有人說,根叔的演講不愧為一種成功的形式。在中國的高校中,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根叔”。北大法學院院長朱蘇力在2009屆畢業(yè)生歡送典禮上用《天下無賊》這部電影,貫穿始終,講述了人生道理。“鴕鳥戰(zhàn)術不可能成功,校園也非凈土;我只是擔心有人被忽悠了。真傻還不要緊,傻人有傻福——想想傻根;而‘天真是冬天的長袍’,能幫助我們抵御嚴冬。我最擔心的是,過于純潔、單一、博雅或‘小資’的教育,一方面讓人太敏感、太細膩,一方面又會讓人太脆弱??荚嚥缓枚?lsquo;很受傷’,那考不上大學呢?求職或求愛被拒呢?更別說其他了。”

    “也確實很難接受劉德華的‘殘酷教育’,更無法實踐。影片中,劉德華也沒做到;他還是倒下了,為保護夢著天下無賊的傻根。更可怕的是,剛聽罷‘無毒不丈夫’,一轉(zhuǎn)身,理論聯(lián)系實際,活學活用,李冰冰就滿含熱淚懇請原諒,把自己的導師交給了警察;老奸巨猾的黎叔只能連連感嘆‘大意了’。一個字——報應!”

    在網(wǎng)上,根叔的講稿已經(jīng)被收納到中國大學校長畢業(yè)致辭的范文。即便如此,也有人尖銳地提出:“差了點境界”。

    “胡適先生在他的《贈與今年畢業(yè)的大學生》中給了學生三條錦囊妙計??偟脮r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總得多發(fā)展一點非職業(yè)的興趣;總得有一點信心。告誡學生不斷地去尋找問題研究問題,在尋找與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堆積知識。要多一些非職業(yè)的興趣,讓生活不再枯燥,精神不再煩悶。要在不幸的年代中保持堅定的信心。”而根叔提出的是“記住初戀、初吻”,“面對蝸居和膠囊公寓”,“被就業(yè)”。

    演講不應只是跟風

    在網(wǎng)上,有人把不同學校的校長畢業(yè)致辭貼在一起比較優(yōu)劣。

    有人冷峻地指出,這樣的演講稿的對比并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中國人好像不太知道什么時候應該感動,什么時候又該認清現(xiàn)實。“我不是說根叔不好,我只是覺得每年六月一篇極有感染力的演講稿其實不能掩蓋學校平日里的現(xiàn)實——反觀有些不出彩的講稿也許倒是平日里作風的表現(xiàn)。”

    有人把李培根校長的畢業(yè)演講被譽為“根叔”演講模式。此模式經(jīng)實踐證明取得良好效應后,汕頭大學董事會名譽主席李嘉誠、重慶大學校長李曉紅、南開大學校長饒子和院士以及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紛紛輪番上演“根叔”式畢業(yè)演講,給官話套話成定勢的高校畢業(yè)演講注入一股清新風氣。

    有評論指出,想當年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向?qū)W生脫帽鞠躬還禮,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與學生在教室交流的往事,演講背后還需要行動,而不是跟風。

    “根叔”是中國高校自由、平等、兼容并包的一個信號,若能順勢把“根叔”式演講變成“根叔”式的工作態(tài)度才是理性和正確的做法。

    致辭節(jié)選

    “根叔”2010年大學畢業(yè)典禮致辭節(jié)選

    我知道,你們還有一些特別的記憶。你們一定記住了“俯臥撐”、“躲貓貓”、“喝開水”,從熱鬧和愚蠢中,你們記憶了正義;你們記住了“打醬油”和“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從麻木和好笑中,你們記憶了責任和良知;你們一定記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來有一天,或許當年的記憶會讓你們問自己,曾經(jīng)是姐的娛樂,還是哥的寂寞?

    我記得你們的自行車和熱水瓶常常被偷,記得你們?yōu)閾屨甲欢冻龅钠D辛;記得你們在寒冷的冬天手腳冰涼,記得你們在炎熱的夏季徹夜難眠;記得食堂常常讓你們生氣,我當然更記得自己說過的話:“我們絕不賺學生一分錢”,也記得你們對此言并不滿意;但愿華中大尤其要有關于校園丑陋的記憶。只要我們共同記憶那些丑陋,總有一天,我們能將丑陋轉(zhuǎn)化成美麗。

    同學們,你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即將背上你們的行李,甚至遠離。請記住,最好不要再讓你們的父母為你們送行。“面對歲月的侵蝕,你們的煩惱可能會越來越多,考慮的問題也可能會越來越現(xiàn)實,角色的轉(zhuǎn)換可能會讓你們感覺到有些措手不及。”

    也許你會選擇“膠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蝸居,成為蟻族之一員。沒關系,成功更容易光顧磨難和艱辛,正如只有經(jīng)過泥濘的道路才會留下腳印。請記住,未來你們大概不再有批評上級的隨意,同事之間大概也不會有如同學之間簡單的關系;

    請記住,別太多地抱怨,成功永遠不屬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無濟于事;請記住,別沉迷于世界的虛擬,還得回到社會的現(xiàn)實;

    請記住,“敢于競爭,善于轉(zhuǎn)化”,這是華中大的精神風貌,也許是你們未來成功的真諦;請記住,華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

    國外演講節(jié)選

    霍普金斯大學校長2006畢業(yè)典禮致辭

    選擇決定人生,布朗森對此深信不疑并花了兩年時間,跟蹤觀察數(shù)十人的日常生活,寫成《這輩子,你想做什么?尋找人生意義的真實故事》。他提出了三個選擇陷阱,這些陷阱時時阻礙我們生存,甚至生活,再聰明的人也逃不過。他們也隱藏在你們即將面臨的人生之路上。在此,我想給你們一張地圖,提醒你們在通往未來的航程中能自信滿懷,小心謹慎。

    認為金錢萬能只是人生之路的陷阱之一,另一陷阱就是認為聰明就能成功。與金錢一樣,智力的價值往往被過高估價。值得注意的最后一個陷阱。我們的生活圈子和工作環(huán)境決定了我們自身,這一點尤為重要但我們總不愿承認。每個組織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每種文化又由其特定的價值觀和偏好所決定。假如你不喜歡假心假意的贊揚奉承,最好別在好萊塢工作;假如對權力之爭、勾心斗角不感興趣,就別待在華盛頓。你工作環(huán)境的價值體系將在很多方面決定你的所見、所聞和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