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口動物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原口動物 - 概述

    原口動物(Protostomia)是在胚胎發(fā)育中由原腸胚的胚孔形成口的動物。1908年,格羅本根據胚孔在胚胎中發(fā)育的不同,把兩側對稱動物歸納為原口動物和后口動物兩大類。原口動物的胚胎發(fā)育為螺旋定型卵裂,中胚層形成是在原口兩側的內、外胚層交界處各有一個細胞分裂為很多細胞,形成索狀伸入內、外胚層之間,形成中胚層。原口動物這種形成中胚層的方法稱為端細胞法(又稱裂體腔法)。扁形動物門、紐形動物門、線形動物門、環(huán)節(jié)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jié)肢動物門均屬原口動物,它們在整個動物進化中組成一個大的分支。

    苔蘚動物門、腕足動物門和帚形動物門兼有原口動物、后口動物的特點。帚蟲及腕足類由胚孔演化成口;帚蟲和苔蘚蟲的浮游幼蟲都與擔輪幼蟲相似。因此,它們顯然是屬于原口動物。但從卵裂方式看,除少數帚蟲有行螺旋卵裂的跡象外,其余都以輻射卵裂為主,加以有些腕足類的中胚層及體腔由腸體腔法產生,又和后口動物很相似。所以,一般認為這3類動物很可能是從具有真體腔的原口動物向后口動物過渡的中間類型發(fā)展而來。

    原口動物與后口動物之間的差別

    特征 原口動物 后口動物 口 胚孔形成的 新形成的 肛 新形成的 由胚孔形成 體腔 如果有,通過腔裂形成的 由腸裂形成 受精卵的卵裂 通常是螺旋形卵裂 總是放射形卵裂 發(fā)育 有限定 非限定 幼蟲 如果有,則是帶有向下的纖毛帶 幼蟲體上有向上的纖毛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