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蛇之一種。無毒,尾圓鈍,驟看頗象頭,且有與頭相同的行動習(xí)性,故名。古人傳說見之者死。 漢 賈誼 《新書·春秋》:“ 孫叔敖 之為嬰兒也,出游而還,憂而不食。其母問其故,泣而對曰:‘今日吾見兩頭蛇,恐去死無日矣?!淠冈唬骸裆甙苍??’曰:‘吾聞見兩頭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見,吾已埋之也?!淠冈唬骸疅o憂,汝不死。吾聞之:有陰德者,天報(bào)之以福。’”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上》:“昔 孫叔敖 殺兩頭蛇以為后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dá)乎?!?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兩頭蛇,嶺外多此類。時(shí)有如小指大者,長尺餘,腹下鱗紅皆錦文。一頭有口眼,一頭似蛇而無口眼。云兩頭俱能進(jìn)退,謬也。昔 孫叔敖 見之不祥,乃殺而埋之。南人見之以為常,其禍安在哉?”一說為兩頭分岐的蛇。
1.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 amphisba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