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伶道龍líng dào lóng
伶道龍-簡述
伶盜龍與人類的體型相比伶盜龍的體型接近火雞的大小,小于其他的馳龍科恐龍,例如恐爪龍與阿基里斯,但它們之間仍有許多相同的生理特征。伶盜龍是種二足、肉食性的有羽毛恐龍,具有長而堅挺的尾巴,雙腳的第二腳趾具有大型的鐮刀狀趾爪,這些趾爪被認為用來殺死它們的獵物。伶盜龍與其他馳龍科的差別在于長而低矮的頭顱骨,以及朝上微翹的口鼻部。 伶盜龍是最廣受一般大眾熟悉的恐龍之一,這導因于它們在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的小說《侏?紀公園》 (Jurassic Park)以及同名電影中的搶眼表現(xiàn),但小說與電影版本對于伶盜龍的描述有誤。對于古生物學家而言,伶盜龍則是種重要的恐龍,發(fā)現(xiàn)超過12個伶盜龍的化石,是馳龍科中數(shù)量最大的。而其中一個著名的標本,則保存了與原角龍纏斗中的伶盜龍。
伶道龍-形態(tài)
伶盜龍的骨架,位于布魯塞爾伶盜龍是一種小型馳龍類,成年體長約2.07米,臀部高約50厘米,體重推測約15千克。與其他馳龍類相比,伶盜龍具有相當長的頭顱骨,長達25厘米;口鼻部向上翹起,使得上側有凹面,下側有凸面。它們的顎部有26-28顆間隔較大,且后緣帶有鋸齒的牙齒,這特征證明它們可能是捕食行動迅速獵物的活躍捕食者。它們的大腦較大,腦重/體重比在恐龍中屬于最大的之列,顯示它們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恐龍。 類似其他馳龍類,伶盜龍具有大型手部,在結構與靈活性上類似現(xiàn)代鳥類的翅膀骨頭。手部有三根鋒利且大幅彎曲的指爪,中間的指爪是當中最長的一根,而第一根指爪是最短的。伶盜龍的腕部骨頭結構可以作出往內轉、以及向內抓握的動作,而非向下抓握,非常靈巧。
如同其他的獸腳類恐龍,伶盜龍的第一根腳趾是小型的上爪。但與其它以三根腳趾行走的獸腳類恐龍相比,馳龍科如伶盜龍只依靠后肢的第三,四趾行走(馳龍類都是這樣)。伶盜龍的第二腳趾可以向上收起離開地面,上有大型、鐮刀狀的趾爪,這是它們著名的重要原因,也是馳龍科與傷齒龍科的典型特征。這些趾爪的外緣長度可達65毫米,是可怕的攻擊武器,可能用來撕開獵物。
伶盜龍的骨架,位于布魯塞爾伶盜龍尾椎上側的前關節(jié)突,以及骨化的肌腱,使它們的尾巴僵硬。前關節(jié)突開始于第10節(jié)尾椎,往前突出,支撐后面4到10根其他的脊椎,數(shù)量依所在位置而定。這些結構使得整個尾巴在垂直方向幾乎不能彎曲,但一個伶盜龍標本保存了完整的尾巴骨頭,這些骨頭以S狀水平彎曲,顯示尾巴在水平方向有良好的運動靈活性。這樣的尾巴可以幫助伶盜龍在高速奔跑時保持平衡和靈活轉向,也說明了伶盜龍是出色的奔跑者。
在2007年,古生物學家愛倫·特納(Alan Turner)、彼得·馬克維奇(Peter Makovicky)、馬克·諾瑞爾(Mark Norell)以及他們的同僚宣稱在一個來自于蒙古的伶盜龍化石的前臂發(fā)現(xiàn)了羽莖瘤(Quill knobs),確定伶盜龍具有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