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
sān fú
  • 拼 音:sān fú
  • 注 音:ㄙㄢ ㄈㄨˊ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統(tǒng)稱。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第一天。通常也指從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時間。
    (2) (名)特指末伏。
    [構(gòu)成]
    偏正式:三(伏

  • 英文翻譯

    1.(初、中、末伏的總稱)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 詳細(xì)解釋

    ◎ 三伏 sānfú
    (1) [the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
    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shí)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關(guān)漢卿《竇娥冤》
    (2) [the last of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專指末伏
    (1).即初伏、中伏、末伏。農(nóng)歷夏至后第三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為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冻鯇W(xué)記》卷四引《陰陽書》:“從夏至后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后初庚為后伏,謂之三伏?!?南朝 梁 蕭統(tǒng) 《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鐘六月》:“三伏漸終,九夏將謝。” 宋 梅堯臣 《中伏日永叔遺冰》詩:“日色若炎火,正當(dāng)三伏時?!?清 方文 《張道人園居歌》:“今年暑熱何太酷,五月中旬似三伏。” 王西彥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罚骸叭?,還有三八二十四個秋老虎哩。”
    (2).指末伏。農(nóng)諺:“頭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頭種菉豆?!?br>(3).三面埋伏;三重伏兵?!蹲髠鳌る[公九年》“君為三覆以待之……衷 戎 師,前后擊之,盡殪” 唐 孔穎達(dá) 疏:“衷 戎 師者,謂 戎 師在三伏之中?!薄缎绿茣づ殉紓魃稀W固懷恩》:“令 高彥崇 、 渾日進(jìn) 、 李光逸 設(shè)三伏以待?!薄缎绿茣け钡覀鳌て醯ぁ罚骸?張九節(jié) 為三伏伺之, 萬榮 窮,與家奴輕騎走 潞河 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