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文化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偽文化 - 概述

    偽文化,現(xiàn)在社會上打著“著名作家”、“著名畫家”、“著名歌手”標簽的人無處不在,而怎么個“著名法”市民無法考證,這種文化造假成本低廉但是后果嚴重,所以我們要嚴防虛文化、假文化、偽文化的出現(xiàn),建立“準入制”,完善社會評價機制。

    偽文化 - 社會環(huán)境

    1、無論從歷史上哪個時期來看,嚴肅化的學術從來都沒有真正在公共領域取得過相對于庸眾文化的勝利,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但是現(xiàn)在的問題是當庸眾的文化被飾以帶有學術意味的外表之后,這種文化就是一種變態(tài)并且必須否定的文化——即便是所謂的“俗文化”亦被渲染地博大精深,而事實上這種高雅名頭之下的快餐文化卻只是一種垃圾文化的復制。

    2、隨著大眾文化的到來,文化消費擺脫了特定人群的限制,成為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這種文化消費所享受的不是文化,而是一種阿多諾所說的“文化工業(yè)”的產(chǎn)品。

    3、文化的背后不是藝術的獨創(chuàng)性與批判性,而是資本力量在對于效益的追求過程中迎合文化消費者(注意,不是欣賞者)的需要進行的批量生產(chǎn),價格日益低廉而內(nèi)容也隨之日益貧乏。然后造成社會上大批盲目追求所謂個性的人頻頻跟進、盲從,實際上只是在資本的控制之下千篇一律而已,流行音樂便是最簡單而又深刻的例子。

    偽文化 - 具體表現(xiàn)

    1、近年來“遺產(chǎn)”爭奪戰(zhàn)在全國各地接連上演,而且出出都是大戲、“好”戲,最近的如曹操墓之爭。顯然,爭夜郎古國要比爭曹操墓更容易一些。不需要挖出夜郎遺址,也不需要找夜郎國后裔的DNA,甚至不需要充足的史料——因為神秘消失的夜郎國除了留下“夜郎自大”外,史料有限。

    2、湖南利用50億重建夜郎古國,打造“夜郎文化”。其實是不是夜郎古國,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那么一個名為“夜郎古國”的人造景觀、人造文化,旅游經(jīng)濟自然接踵而來。項目投資方表示,希望通過項目建設能讓更多人分享神秘的夜郎文化,預計建成后每年來當?shù)氐挠慰蛯⑦_500萬人次??梢娢幕羌?,經(jīng)濟是真。

    3、收藏專家馬未都先生說考古造假有兩種:一種是今人造假,一種是古人造假。古人造假蒙蔽今人——也是假的。我在想,我們大肆打造文化旅游景點,甚至“找不到證據(jù),先建起來再說”,若干年后我們的后人該怎么辨認?比如湖南50億要搞起來的夜郎古國。等到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后,我們作古了,后人會不會拿這樣的“夜郎古國”、“夜郎文化”當真?畢竟將不僅有“夜郎古國”的實物為證,還有很多御用專家學者的鼓與呼。

    4、如果古人對我們不負責,如果古人也有爭奪文化遺產(chǎn)、用文化景點賺錢的癖好,如果古人也胡亂弄一個什么古國、古文化,那么還會有我們純潔的文化遺產(chǎn)嗎?肯定不會。反過來看我們只是人類發(fā)展中的一瞬,當我們成為“化石”、成為過去,未來的人們面對我們今天用經(jīng)濟之手搞起來的偽文化,肯定會說這也是造假,古人造假而已。

    偽文化 - 產(chǎn)生后果

    偽文化假借著文化之名抬高身價愚弄大眾

    1、偽文化之所以被人痛批,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其在學術領域造成了多大混亂,而在于其假借之名過于誘人,而這種文化造假實際上盡管成本低廉但是后果嚴重。

    2、偽文化的出現(xiàn)絕非一種偶然,但也絕非一種市場經(jīng)濟下的必然產(chǎn)物。事實上這種造假的所謂“文化”古已有之,今天只是憑借了資本力量的推動以及網(wǎng)絡媒介的迅速發(fā)展而更容易粉墨登場以及相應的更容易被辨別而已。

    3、如古跡造假豈是今日獨有,古人的文化遺址造假亦比比皆是,所謂“墨池”存于數(shù)地便是一例。但在急功近利的追逐利益動機之下的造假卻使得這些所謂“文化”的質量在今天大打折扣。

    4、“偽文化”之“偽”,并不在于其假,而在于其虛偽,假借著文化之名抬高身價愚弄大眾。但奇怪的恰恰在于盡管“偽文化”一旦露餡即人人喊打,但卻永遠可以紅極一時,例如老徐的博客等等,而真正的文化卻總是被忽視或誤解。這種偽文化的盛行的危害事實上對于公眾的思考能力的影響只是次要,而更大的影響在于其導致了一代人的淺薄與價值觀的偏差。

    偽文化 - 文化之爭

    1、從某種意義上看,偽文化與文化之爭在事實上帶有一種“關公戰(zhàn)秦瓊”的色彩。答案很簡單,被公認為“文化”的東西顯然與“偽文化”在活躍空間上是有巨大差別的——前者更多的是在學術領域,后者更多的是在一種公共領域。但是當“偽文化”冠以“文化”的帽子的時候,這種斗爭就以既令人意想不到又具有必然性的方式開始了。

    2、那么當這些所謂的“文化”跳出來公然挑戰(zhàn)文化的權威的時候,真正的文化獲勝的幾率將有多大,其實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斗爭,真正的文化永遠不可能在大眾領域取代那些“偽文化”,最后的結局只能是文化退守到固有的小范圍之內(nèi),任憑“偽文化”大行其道。

    3、或許可以這樣說這場戰(zhàn)爭根本就沒有發(fā)生,因為無論何時,文化都不曾敵得過那些“偽文化”,真正的文化永遠只是在凄風苦雨之后獨自彷徨。以知識分子自居的人完全可以不必因為這種東西假借“文化”之名而義憤填膺,“偽文化”之所以盛行,更主要的是在于大眾的某種需求,愿打愿挨而已。一場沒有懸念的斗爭,任何憤慨其實都是多余。

    偽文化 - 如何鑒別

    1、何謂“偽文人”是很難界定的。要去偽存真需要整體鑒賞水平的提高,但文化主管部門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鑒別能力和判斷力,在文化活動進來的時候就要做足功課,把好關。

    2、辨別價值避免制造“偽文化”,在文物的保護與利用上,一些基層組織,一方面對現(xiàn)有的文物缺乏足夠的重視,保護不力,一邊在拆文物、古建筑,而另一方面又熱衷于新仿古建筑的建造,營造一種“偽文化”。

    3、并不是所有的古建筑都要保護,古代有歷史、文化以及藝術價值的東西才算文物,保護它才有意義。仿古建筑完全沒有任何歷史依據(jù)的,不具備任何的文化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