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柑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碰柑pèng gān

    椪柑(ponkan)又名蘆柑、白橘、勐版橘、梅柑,原產(chǎn)我國,江西、福建、廣東、浙江、廣西、臺灣、四川和重慶等省(市、區(qū))栽培較多。椪柑分硬蘆和有蘆。硬蘆因果頂部有數(shù)條放射狀溝紋而又稱八卦蘆,果實扁圓或高扁圓形;有蘆,果頂部一般無放射狀溝紋,果實扁圓形,單果重和果實風味不如硬蘆。

  • 詳細解釋


     簡述

    橙柑的主要特點:樹勢中等,樹性直立,骨干枝分枝角度小;果實扁圓形,較大,單果重125~150克,大的可達250克以上,果面橙黃色或橙色,果皮稍厚,易剝;果肉脆嫩、多汁,甜濃爽口,可溶性固形物15%左右,糖含量11~13克/100毫升,酸含量0.3克~0.8克/100毫升;果實11月中、下旬至12月成熟,較耐貯藏。椪柑適應性廣,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優(yōu)系(優(yōu)株)多,是目前我國發(fā)展的品種。

    性味歸經(jīng)

    性涼,味甘酸;人牌、胃、膀跳經(jīng)。

    功能主治

    生津止渴,潤燥,和胃,利尿,醒酒。主治胸熱煩滿,口中干渴或酒毒煩熱,食少氣逆,小便不利等病癥。

    主要種植地

    江西靖安

    江西靖安是著名的椪柑之鄉(xiāng),現(xiàn)在家家種椪柑,椪柑品種優(yōu)良。

    廣西恭城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也是著名的椪柑產(chǎn)地,這里采用科學種植的方法,推廣使用沼氣液肥、沼渣及農(nóng)家肥,具有果大皮薄,色澤鮮艷、肉質脆嫩、汁多化渣、清甜可口、風味獨特等優(yōu)點??墒陈矢哌_68-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2%以上。據(jù)測定:100毫升果汁含糖量11-13克,酸0.5-1克,維生素C25-35毫克,100克果肉含熱量171.66焦耳,水分88.6克,富含蛋白質及鈣、磷、鐵等人體新需的營養(yǎng)物質,經(jīng)常食用可降低人體中的膽固醇含量,排泄體內(nèi)的有害物質,能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1996年恭城獲"中國椪柑之鄉(xiāng)"榮譽稱號?,F(xiàn)栽培面積9萬畝,商品量12萬噸。

    清江

    清江椪柑屬桔類,蕓香科植物,主產(chǎn)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zhèn)巖松坪村。因清江河谷地帶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氣溫17.5℃,最低氣溫-3℃,年有效積溫5500℃,在這種獨特氣候條件下生長的清江椪柑果形端正、色澤鮮艷、香甜可口、脆嫩化渣,單果重13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達到達13.5%以上,是長陽柑桔中的極品,分別于1985年、1987年、2000年三次獲得湖北省優(yōu)質水果稱號,2002年又取得了國家農(nóng)業(yè)部A級綠色食品證書

    椪柑華柑2號

    簡介

    椪柑華柑2號樹形較開張,樹勢中強,10年生樹東西冠徑3.5m,南北冠徑3.8m,樹高3.3m。葉片長橢圓形,葉鈍尖,有凹口。萌芽率中,枝梢頂端芽易成叢狀抽發(fā),成枝力弱。在宜昌3月上旬萌芽,4月上、中旬現(xiàn)蕾,盛花期4月下旬,一般為單花,以頂花、有葉花著果為主,座果率超過13%。結果母枝以長12-36cm、結果枝以長7-15cm為主。樹體內(nèi)、外結果枝在樹體通風透光條件下座果情況均良好。主要結果母枝為春梢和早秋梢,以春梢結果較好。果扁圓形,有短頸和平蒂兩種類型,以平蒂為主,果皮橙黃有光澤,油胞細密有凹點,平均果縱徑6.13cm,果橫徑7.42cm,皮厚0.30cm,單果重149.6g,大小較均勻,可食率超過78%,中心柱充實度中,在適栽區(qū)充分成熟后可溶性固形物一般高于13%,含酸量為0.7%,風味濃郁,爽口化渣,維生素C含量33.2mg/100g果汁,果實種籽6粒左右,成熟期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與枳殼、溫州蜜柑、甜橙等柑橘類嫁接親和性好。

    主要栽培技術

    椪柑華柑2號適宜于積溫在5300~6500℃范圍的柑橘產(chǎn)區(qū)栽培,最適宜種植區(qū)為清江流域海拔在550m以下的地區(qū),株行距以3×4m較適宜。高接時應注意選擇基砧與中間砧,酸性土壤基砧以含枳殼的類型為好,堿性土基砧紅橘較為適應,中間砧以本砧、溫州蜜柑及普通甜橙為佳。由于座果率高要注意適當疏花疏果。由于椪柑具頂端結果的習性,應注意培養(yǎng)內(nèi)膛和下部結果枝組,控夏梢避免梢果矛盾和結果部位外移,壯果肥以6月中旬施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