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摘要
《唐之韻》,系寧夏電視臺、山西電視臺、北京三多堂影視廣告公司花費兩年(經(jīng)過搜索資料、探究論證、采景設置、后期制作才完成)拍攝的文學教育片。其拍攝足跡遍步中國大江南北,投資逾百萬?!短浦崱饭?0集,每集播放時間約20—30分鐘。這部系列片制作非常精致,它為電視詮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經(jīng)典名著創(chuàng)造了新的空間。它獨特的角度、絕美的畫面、高雅的品味獲得了出人意料地熱烈反響。
《唐之韻》 - 概述
《唐之韻》,由北京三多堂影視廣告有限公司、寧夏電視臺、山西電視臺聯(lián)合制作,每集20分鐘,共20集,《唐之韻——唐詩》不僅是在文學的層面上對“唐詩”進行鑒賞,它更注重在文化的層面上,把“唐詩”看作一個時代的聲音,與以往單純解析唐詩文字的片子明顯不同的是,它經(jīng)過大量的實地考察和拍攝,力圖通過人物的背景、事跡來介紹其有代表性的詩篇,這種方式填補了傳統(tǒng)唐詩教育的空白,為喜歡唐詩的觀眾提供了另一個從未有過的欣賞空間,是莘莘學子和語文教師難得的高水準課外電子讀物。
《唐之韻》 - 創(chuàng)作特點
唐詩就是唐朝一批具有一定文化修養(yǎng)的人眼中、心中乃至理想中的唐朝。流傳千古的唐詩,出自偉大的唐代詩人,而孕育這些詩人的,正是那個偉大的時代??到幨侵袊o錄片界最具聲望的導演之一,他的作品《沙與?!吩@亞廣聯(lián)大獎,《陰陽》被譽為反映中國農(nóng)村題材的紀錄片中最深刻的一部。
在《唐之韻》這部被稱為“詩的紀錄片”中,康健寧依然保持著他作品中一貫對人的重視我們更關注那些作詩的人——他們自身的命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對自然景物的觀察,他們對國家的看法以及他們對人生的態(tài)度”。
《唐之韻》的撰稿樊修章,是一位古典文學學者和翻譯家,他浸潤唐詩古韻的文字,處處流淌著詩意的光芒和思想的深遂,為本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作為一名翻譯家,由他翻譯的歌德名著《浮士德》已在譯林出版社再版六次。
《唐之韻》的音樂,大多選用古曲,這些如《陽關三疊》式的古老樂曲,在被譽為“中國電子音樂之父”的張大為手中,演繹出頗具現(xiàn)代感的效果。對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電視作品來說,《唐之韻》算是個冷門,它沒有明星,沒有搞笑,是一部結結實實的文化作品。在喧鬧的電視屏幕上,它將讓人感到一種千古幽香的書卷氣,使我們領略到真正優(yōu)秀的中國人的胸襟和氣度。
《唐之韻》 - 主要內(nèi)容
第一集 千古唐詩
第二集 獨振新風
第三集 吳中四士
第四集 邊塞詩人(上)
第五集 邊塞詩人(下)
第六集 山水詩人
第七集 一代詩仙(上)
第八集 一代詩仙 (下)
第九集 千秋詩圣 (上)
第十集 千秋詩圣(下)
第十一集 大歷詩人
第十二集 韓孟詩派
第十三集 新樂府派(上)
第十四集 新樂府派(中)
第十五集 新樂府派(下)
第十六集 別調(diào)獨彈
第十七集 一代詩豪
第十八集 風流才子
第十九集 朦朧詩人
第二十集 唐末余音
《唐之韻》 - 分集介紹
第一集 千古唐詩 一說起唐代,我們就會立即想到唐詩,唐詩是中國詩壇的長江黃河,以廣闊的流域面積灌溉著中華民族詩歌的國土。唐代,連政治、哲學都透著詩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詩歌時代。
第二集 獨振新風 初唐四杰,一批少年才子,才華橫溢、精神飽滿,立志掃蕩南朝詩壇積穢,剿除因陳相襲的宮廷文學,經(jīng)過一番縱模馳騁,終于為唐詩的出場準備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適的氣氛。
第三集 邊塞詩人(上) 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格調(diào)悲壯,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的歷史都熱血沸騰。邊塞詩人視野開闊、胸懷激蕩,是古代詩壇絕無僅有的奇葩,是后世詩人可望不可即的高峰。
第四集 邊塞詩人(下) 邊塞詩人中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是高適和岑參。岑參的詩和高適的詩有明顯的區(qū)別,高適觀察細致,更多地看到戰(zhàn)士的艱苦,詩的色彩淡一些;岑參則用綺麗筆調(diào)來凸顯異域風光和將士的報國豪情。
第五集 吳中四士 唐詩經(jīng)過近百年醞釀,終于迎來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詩于是挽起狂風,掀起巨浪,鼓動著磅礴于大地的雄渾登上了中國詩壇的制高點,稱雄一時的詩人比肩而立,相視而笑,以各自斑斕的色彩裝點著盛唐的花園。
第六集 山水詩人 既是寫景,又是抒情,這是山水詩人營造出的一種化境。情和景是水乳交融中寫出來的,從一個例子折射出盛唐時期社會的安定和時代精神的開朗樂觀。
第七集 一代詩仙(上) 仙的故里,從這里起步以隱隱雷聲的腳步闖進詩壇,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一座永遠閃耀著寶石紅光的詩碑,一個永不褪色的名字。
第八集 一代詩仙(下) 以詩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進皇宮成為皇帝的嘉賓,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個,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人不得開心顏」,于是他毫無顧慮地臥在這里,是醉了還是疲倦了?
第九集 千秋詩圣(上) 杜甫是由盛唐轉(zhuǎn)入中唐的代表,他從忠君愛國的立場出發(fā),痛斥禍亂,關心人民,因而隨著封建秩序的日益強化,他成了后代詩人學習的楷模,成了我國古代影響最大的詩人。
第十集 千秋詩圣(下) 杜甫的忠君愛國是真心實意的,再怎么窮困潦倒也為百姓的疾苦呼吁,「窮年憂黎之,嘆息腸內(nèi)熱……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寫詩對杜甫來說,完全是一種生命的轉(zhuǎn)移和儲存方式,是使自己從苦難和卑微中跳出來的手段。
第十一集 大歷詩人 大歷、貞元年間的這批詩人,都是在盛唐時期度過青少年的。正當他們樂觀自信,洋溢著豪邁氣概走向生活時,卻突爆「安史之亂」,從社會的各個縫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們的微笑了,于是他們不得不背負沉重的失落感,無可奈何地尋求自己無從把握的歸宿。
第十二集 韓孟詩派 韓愈既是文學史上最杰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的寫作手法運用到詩中來,他不追求詩句的緊縮,而欣賞詩句的散文美。把散文化傾向引入詩中,所謂「以文為詩」。
第十三集 江州司馬(上) 新樂府運動是一次頗有聲勢的詩歌運動。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雖然文學史上一貫稱元白,但白居易是這一派的理論奠基人,詩歌成就也更高,是真正的代表。
第十四集 江州司馬(下) 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歲時貶江州司馬為分界線,明顯地分為前后兩期。后期他日益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來看待一切榮辱得失,用道家的「知足不辱」來達到明哲保身,又用儒家的「獨善其身」來求得內(nèi)心平衡。
第十五集 新題樂府 新樂府運動是九世紀初元稹和白居易發(fā)起的。不過,在這一運動正式興起之前,年長幾歲的張籍和王建,就已經(jīng)在寫這種類型的詩了。
第十六集 別調(diào)獨彈 中唐后期,除新樂府詩派外,還有兩個風格獨特,有杰出成就的詩人,這就是柳宗元和劉禹錫。到九世紀,宦官專權、藩鎮(zhèn)割據(jù)和政治腐敗,對唐王朝已經(jīng)構成嚴重的威脅。進行政治改革,已是一些士大夫的共識,但詩的風格卻大不一樣。
第十七集 一代詩豪 劉禹錫的詩經(jīng)過反復錘煉,語言簡練自然,意象鮮明,內(nèi)涵深厚,乍看沒有什么新穎之處,但特別經(jīng)得起咀嚼。他的詠史詩,用經(jīng)過精選的意象,用虛實相生的手法來抒發(fā)對歷史滄桑變化的感嘆,歷來為人所稱道。
第十八集 風流才子 杜牧最擅長七言絕句。他的絕句不僅在晚唐,就在整個唐代,也是當之無愧的一大家。杜牧自負有出將入相的才能,還朝這方面做過努力,這就使他進行創(chuàng)作構思時,能視點高,視野大,從而使它的絕句境界特別寬廣,并寓有深沉的歷史感。
第十九集 朦朧詩人 李商隱最突出的貢獻,是進一步擴大了七言詩的表現(xiàn)力。他的七律則用回環(huán)往復的詠嘆來渲染某種情緒,而很少講述具體的事實,叫人難于把捉。他這種律詩叫人感到不容易讀懂而又總覺得像是讀出來了一點什么新意。
第二十集 唐末余音 從這經(jīng)過補修的大雁塔,從這已經(jīng)改頭換面的沉香亭,已經(jīng)喚不回往昔的繁華。只有詩能經(jīng)得起時間風雨的侵蝕,保持著永不消褪的綠色。從這里輻射出來的唐詩,一千多年來一直震撼著中華兒女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