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首輔張居正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萬歷首輔張居正是一部大型歷史電視劇,該劇展示了張居正在萬歷年間推行新政的歷史畫面,唐國強、馮遠征和梅婷的主演陣容,使得該劇在拍攝時就頗受關注。故事從張居正作為“次輔”講起,開篇便揭示了其與同僚、后宮之間的兩大矛盾點,情節(jié)緊湊,沖突疊加,迅速將觀眾帶入到明朝的那些事兒中去。

  • 詳細解釋


     簡介

    萬歷首輔張居正劇照

    改編自熊召政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張居正》的歷史劇《萬歷首輔張居正》,正在北京衛(wèi)視播出。該劇展示了張居正在萬歷年間推行新政的歷史畫面,唐國強、馮遠征和梅婷的主演陣容,使得該劇在拍攝時就頗受關注。故事從張居正作為“次輔”講起,開篇便揭示了其與同僚、后宮之間的兩大矛盾點,情節(jié)緊湊,沖突疊加,迅速將觀眾帶入到明朝的那些事兒中去。

    這部塵封了4年才開播的歷史大劇,飾演張居正的唐國強曾大呼“和那些雖是現(xiàn)代題材卻滿是落后思想的電視劇相比,我們這個劇固然是古代題材,體現(xiàn)的卻是現(xiàn)代思想。”有著中國人最具地標性面孔的唐國強,再度出演帝王將相,這一次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張居正?!度f歷首輔張居正》里的張居正,一如既往的過于高大全,張居正本人雖然是注釋四書五經(jīng)的好手,但其實用主義政治卻玩的非常嫻熟。本劇中給了張居正過多的光環(huán),以至于強光之下失去了人物本色。張居正的最終失敗,其實不在于他具體的人品道德,將其描摹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天煞也無法補救這個形象的立體性。張居正的性格一旦被塑形,他的政治對手高拱和背景李太后、馮寶及小皇帝萬歷,也就都需要進一步整容。李太后的高瞻遠矚、馮寶的借力打力和張居正的冰心謀國,在開篇之時獲得了一再特寫的待遇。

    在嘉靖嬉政之后,隆慶也倦政,至于萬歷更是荒政,明朝皇帝對于國家社稷的關懷是一代不如一代,能力也是一蟹不如一蟹,充分將朱元璋的負面政治基因遺傳下去并發(fā)揚廣大,巨細無遺和放任自流不過是明朝皇帝的主動臉譜化的兩面相,他們被權力異化得完全找不到自己應該所處的坐標。萬歷首輔張居正,擔負著諸葛亮一樣的責任,但其執(zhí)政態(tài)勢又有著本質(zhì)的差異,他本來不過是明朝皇室所聘請的高管,但卻把明朝當做自己的產(chǎn)業(yè)來打理,幾乎在所有的層面都觸犯了相關既得利益者,他的失敗在所難免,內(nèi)外因和晚明大氣候決定了這是一出挽歌。明之亡,在于萬歷。萬歷之后,任誰也回天無力。崇禎越努力折騰,大明死得越徹底。至于這最終的政治結果,萬歷和首輔張居正要各占多少責任,且從頭說起。

    嘉靖、隆慶之時,整個國家都好像被風熱之邪侵犯,頭昏目赤、惡心嘔吐之中,皇帝、后宮、太監(jiān)和朝臣之間,都在走向極端,刻意的進行著沒有劇本但是有基本法的表演,朝野都在期待來一味“藿香正氣”來解決問題,然而沉疴難救,救人之人也最終被政治巨獸所吞噬。在熊召政的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和其編劇的《萬歷首輔張居正》之前,朱東潤先生的《張居正大傳》、黃仁宇先生的《萬歷十五年》已經(jīng)為知識分子們打下一個可以交流的溝通平臺,而在當年明月的札記《明朝那些事兒》、張黎導演的《大明王朝1566》掀起新熱潮之后,明季的是非與憋屈、無助與困頓、振興與萎靡之間難以厘清的關系,更是被知道分子們一再推敲和嗟嘆。歷史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對于后人的鑒證作用,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往事中,挑出《萬歷首輔張居正》來講數(shù),敘述者和表演者都是有著幾分歷史責任的。

    內(nèi)外交錯中的張居正,不會是本劇中唐國強出演的張居正那般高大全,官場之中的公戰(zhàn)死斗本就一盤亂碼。張居正是個復雜的歷史大人物,他不同于海瑞、李贄和王陽明,或清廉、或極致、或練達,張居正是個有著巨大政治追求的實用主義者,用霹靂手段行菩薩心腸,但也不至于像本劇開篇給他的定位那么簡單。作為內(nèi)閣次輔,張居正此時早已經(jīng)磨練的爐火純青,與大太監(jiān)馮寶(馮遠征飾演)、李貴妃(梅婷飾演)的互動絕非劇中的豪邁。張居正與高拱之間,再加上此前被絆倒的嚴嵩、徐蚧等等之間的關節(jié),早就把張居正推到風口浪尖之上,不必等到他做到首輔的位置。

    必須承認,張居正與馮寶、李太后的合作,是在中國歷史上效果比較出色的內(nèi)外勾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這鐵三角是明朝帝國的舵手,試圖駛過歷史三峽的驚濤駭浪,然而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即便是出發(fā)點都是好的,在具體操盤人那里,也未必能夠一竿子到底,王安石的杯具要遠遠大于張居正。張居正的人情比那個北宋的拗相公更世故,啟用的人才也多踏實,整個改革流程也是循序漸進,可是天不假年,泰極否來。張居正不僅被門下弟子所誤解,有明以來未遇之“翻出座師門墻”成曠古奇恥大辱,萬歷小皇帝母子更是沒有長遠目標,張居正慢慢失去了輿論和高層支持,導致其性情大逆,“藿香正氣”變成了被診治的對象自身。

    基本信息

    萬歷首輔張居正劇照

    導 演:蘇 舟

    編 劇:熊召政

    主要演員: 唐國強 馮遠征 梅 婷 巫 剛 智一桐 熊乃瑾

    語言種類: 國語

    集數(shù)片長: 四十三集

    首播時間:2010年4月16日

    演員表

    張居正 --唐國強

    李貴妃 --梅 婷

    馮 保 --馮遠征

    高 拱 --智一桐

    隆 慶 --巫 剛

    玉 娘 --楊 雪

    陳太后 --王小丹

    劇情簡介

    萬歷首輔張居正劇照

    該劇講述了明代傳奇人物張居正的一生。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并不乏有起自平民而榮登寶座的皇帝,劉邦,朱元璋都以開國的一代君主享名青史,但卻少有出身寒微而力挽狂瀾的宰相,張居正,明萬歷年間曾因厲行改革而彪炳史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從秀才,舉人,進士,官至內(nèi)閣大學士,從平民中崛起,榮登首輔之位后,理政十年,協(xié)助十歲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整飭史治,刷新頹風:整肅教育,延攬濟世之才:革新稅賦,梳理財政,拯救朱明王朝將傾之廈……

    面勞瘁于國事,人亡而政息 張居正于國事日以繼日地奔忙,連十九年末得見面的老父文明去世,他都未能服喪守制。萬歷九年(1581),五十七歲的居正,終于勞累病倒。 萬歷十年六月二十日,居正病逝,舍棄了他十六年始終不放的權力,十年來竭誠擁裁的皇帝,撤手人寰。死后,神宗為之輟朝,贈上柱國,謚“文忠”。

    他帶著平生的抱負埋入了江陵的墓地,可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生為國任勞任怨的功德,換來的竟是家族子孫的大難。 張居正一切的改革著已于地主階級的長遠利益,因而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損害一些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自己在政策及用人上也存在一些失誤,他死后,有些人就開始了肆意的報復和攻擊。

    而神宗呢? 居正在位時,他不是一直尊其為師嗎?那是出于需要與無奈。他早已耿耿于居正的震主之威。居正當國十年,所攬之權,是神宗的大權,這是居正效國的需要,但他的當權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權力上,居正和神宗成為對立面。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種蔑視主上的表現(xiàn)。這是帝王的邏輯!居正既死,神宗這個已經(jīng)成年的以享樂和追求財富積累為天性的年輕皇帝,開始尋找一種復仇的快慰。

    張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臺,標明了張居正的失寵。 不久,言宮把矛頭指向張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居正家,并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還差點刻棺戮尸。他的家屬餓死的餓死,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競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 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復以前弊端叢生的舊觀。整個神宗一朝,沒有人敢為居正呼冤。 然而國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啟二年(1622),明熹宗為激勵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張居正,予以復官復蔭。然一切俱已晚矣!

    分集劇情

    萬歷首輔張居正劇照

    第一集

    隆慶六年春二月,隆慶皇帝因盛年患病而不理朝政。就在他懈怠政事之時,廣西里波傳來匪患破城掠褰的消息。主管兵部事務的內(nèi)閣次輔張居正急于向皇上稟報戰(zhàn)事。但因司禮太監(jiān)孟沖阻攔而不能如愿。情急之中,張居正敲響了登聞鼓。并因此與內(nèi)閣首輔高拱發(fā)生沖突。

    兩廣總督李延負責剿滅廣西匪患事宜,但他屢誤戰(zhàn)機。張居正有意將他撤換,但因他是高拱門生,高拱一直對其袒護。

    第二集

    高拱聽說了李延貪墨軍餉的事情,不免大驚。于是,在病重初次理朝的隆慶皇帝面前,一反常態(tài)推薦張居正的同年殷正茂接替李延。

    而在大內(nèi),因隆慶皇帝和奴兒花花的關系,引起陳皇后與李貴妃的極度不滿。宮禁之內(nèi),亦處處陷阱。

    高拱為了拉攏殷正茂,故意給他多撥二十萬兩銀子的軍費。這筆錢本是潮白河的工程款。挪作它用之后,治河工程陷入停頓。拿不到工錢的民工幾欲鬧事。工部尚書朱衡找戶部尚書張本直討要款項未果。張居正亦為此事與高拱發(fā)生齟齬。

    第三集

    而此時,已被免職的李延與手下師爺計議如何毀滅貪墨證據(jù),可是,接任的殷正茂出奇不意地來到廣州慶遠。在李延為之舉行的接風宴上,初步展示治軍的本事……

    孟沖與高拱計議,請了一位叫王九思的妖道為隆慶皇帝煉制陰陽大補丸,當隆慶皇帝吞下這種丸藥后,立刻精神煥發(fā)?;噬弦粫r高興,便給王九思大加賞賜。

    張居正為了索回二十萬兩銀子,親自跑到廣西慶遠剿匪前線。殷正茂正想用這筆錢招兵買馬,因此不想退回。兩人發(fā)生爭執(zhí)。這時馮保派來的監(jiān)軍張鯨封存李延的賬簿。李延為了逃脫處罰,向殷正茂行賄二十萬兩銀子。

    第四集

    此時邵大俠奉高拱之命也來到慶遠,在古廟內(nèi)設計殺死了李延。

    因為吃了王九思的藥丸,隆慶皇帝又常與奴兒花花取樂。張居正對此事堅持正見,引起隆慶皇帝不滿。

    工部因經(jīng)費不足粥廠無法開張,張居正指點工部尚書預收來年富商購冰塊賬款。

    王九思以尋找童女為借口,欲強搶民女玉娘,混亂中當街打死玉娘父兄二人。張居正散衙回家,在路上恰逢此事。

    第五集

    張居正毅然下令逮捕王九思,救下方老漢的女兒玉娘。但此事激怒隆慶皇帝,指示高拱要將王九思釋放,高拱耍滑頭,要張居正處置。張感到處處受制,難以施展抱負,遂萌退意。就在他來到午門前準備上書辭官時,馮保出現(xiàn)在他面前,將他痛斥一番,并拿出當年張居正的奏本《陳六事疏》,打消張居正辭官的念頭。

    張居正迫于無奈,從大牢里放出王九思。此事引起玉娘的極度不滿。玉娘自己女扮男裝前往王大真人府復仇,反被王九思抓住。

    由于孟沖將奴兒花花的小廝客用扮成小太監(jiān)留在宮內(nèi)過夜,被太子朱翊鈞發(fā)現(xiàn)報告給李貴妃。宮內(nèi)斗爭又驟然緊張起來。

    第六集

    為了在內(nèi)廷斗爭中搶占先機,孟沖意欲誣陷李貴妃,深夜將奴兒花花騙出游藝廊,并將她推入御花園水井淹死。

    因奴兒花花之死,隆慶皇帝一怒之下,竟一命嗚呼。他的死,使宮廷爭斗更加白熱化。

    高拱、馮保與張居正同時被任命為顧命大臣,輔助太子朱翊鈞登基。三人臨危受命之后,都分頭指示自己手下抓捕王九思,誰知王九思早已逃走,三人手下都撲空。

    第七集

    妖道王九思溜出真人府,前往秘密居住地,欲對禁錮在這里的玉娘非禮,王篆適時趕來。抓住王九思救下玉娘。

    在高拱等大臣的勸說下,十一歲的太子朱翊鈞登上帝位,是為萬歷皇帝。

    新皇上登基后,在兩宮太后的主持下,將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孟沖撤換,而讓馮保接任。中旨傳到內(nèi)閣,高拱雷霆大怒,當即召聚六科言官商議彈劾馮保。

    馮保亦想趁機扳倒高拱,聽說張居政抓到王九思后,雙方都逼著張居正把人交出來。都想借王九思扳倒對方。一時間,復雜而尖銳的斗爭在三個人之間展開。

    第八集

    由張居正主持的讞審王九思的大案開始,王九思按馮保事先布置的口供,一口咬定自己是受高拱命令為皇上煉制丹藥。張居正即時停審,并跑到天壽山視察隆慶皇帝的陵寢工程。

    在天壽山中,張居正見到闊別二十多年的朋友何心隱,兩人秉燭夜談如何撥亂反正,救亡圖存。

    王纂依馮保之意,趕往天壽山與張居正會面。

    萬歷首輔張居正劇照

    第九集

    王纂向張居正傳達馮保之意,希望張居正回京城并合力搬倒高拱。

    而在京城,高拱已議定彈劾馮保的奏章,言官們敲響登聞鼓遞進奏疏。高拱的心腹大臣魏廷山等害怕馮保與張居正結盟,一齊跪到張大學士府,要求會見稱病不出的張居正。

    彈劾馮保的奏章送進大內(nèi)之后,百官等待消息。第二天,新皇上突然取消早朝,而讓太監(jiān)在會極門宣布,撤去高拱首輔職務,即刻出京不得停留。張居正繼任首輔職務。

    張居正、馮保上任后,李貴妃和陳皇后共同晉升為太后。

    第十集

    就在高拱倉惶出京之際,馮保仍想借王九思一案將高拱致于死地。朝中一些大臣聞訊,紛紛找到張居正替高拱求情。張居正有心保護高拱,卻又不能得罪馮保,正在苦想對策時,王篆又來稟報,玉娘一心想皈依佛門,已送往觀音庵。

    張居正指使王篆給王九思下藥,讓其變成啞巴,開堂讞審之日,王九思無法指控高拱,一場危機化解,王九思被綁赴刑場斬首。

    廣西方面,殷正茂剿匪勝利,張居正建議讓殷正茂親來北京獻俘。

    第十一集

    朝廷局面剛剛好轉(zhuǎn),但新任戶部尚書王國光告訴張居正國庫告罄。萬般無奈,張居正只好用胡椒蘇木折俸解決兩京官員的月薪。

    在儲濟倉發(fā)放胡椒蘇木時,乾清宮太監(jiān)邱得用的外甥章大郎帶頭鬧事,與戶部觀政金學曾發(fā)生沖突,儲濟倉大使王菘被章大郎失手打死。

    巡城御史王篆按張居正的吩咐,設計逮捕了章大郎。

    第十二集

    但胡椒蘇木的風波仍在擴大,許多官員有怨氣,特別是老國丈李偉和老附馬爺許從成兩人,更是尋釁鬧事,李偉還嚷著要將花園改成菜地以要挾皇上。

    邱得用對張居正更是懷恨在心,為了實施報復和營救章大郎,他一面討好馮保,一面又與寥公公計議,秘密誘拐玉娘。

    玉娘被拐入“侍翠樓”妓院,鎖在后院。鴇母夏婆為巴結巡警鋪檔頭將二旺,竟把他放在玉娘房間。玉娘拼死抵抗,適逢王篆率兵巡查,偵得此事,再次將玉娘解救。

    第十三集

    李太后決定前往昭寧寺燃燒香,武清伯李偉與附馬都尉許從成得知消息。一起前往昭寧寺告刁狀。引起李太后對張居正胡椒蘇木折俸舉措的不滿。她決定取消皇親國戚的胡椒蘇木折俸,并不同張居正商議而直接發(fā)文到通政司。

    張居正聽說玉娘獲救,散衙后到積香廬探望玉娘,馮保派人送信告之李太后的決定,張居正立即找來王國光計議,并連夜趕到紫禁城請求李太后召見。李太后在張居正與王國光的陪同下深夜視察太倉,目睹國庫空虛,李太后遂改變了決定,從通政司收回中旨。

    第十四集

    平息這場風波后,張居政在平臺接受兩宮太后的召見,他提出“萬歷新政”的第一步,在兩宮官員中實施京察。

    南京工部主事胡自皋走通馮保大管家徐爵的路子,給馮保送上三萬兩銀子的巨額賄金,想謀取淮南鹽運使的肥缺,馮保答應幫忙。

    而此時,皇上剛頒布京察的詔旨,在兩京官員中引起震動。這天夜里,禮部左侍郎王顯爵邀吏部左侍郎魏廷山到薰風閣吃飯,本欲商議反對京察的對策。突然,一對玩雜耍的胡猻父子闖入房來,向他們出示高拱從老家送來的密信……

    第十五集

    馮保夜里到張居正家拜訪,請張居正幫助安排胡自皋兩淮鹽運使一職。張居正一口答應,然后找王國光做工作。王國光對“貪官受重用”的決定大惑不解,張居正對他講述此一安排的苦衷及打算。

    胡椒蘇木折俸導致一些小官員生活窘迫。禮部主事童立本在王顯爵的威迫下,生活無著陷入絕境。

    張居正為緩解小官員們生活窘境,請京城首富郝一標收購胡椒蘇木。

    為解決戶部財政窘迫的狀況,金學曾冒險前往秋魁府挑戰(zhàn)蟋蟀王畢愣子,贏得大筆銀兩。

    禮部司務官紀有功在王顯爵的唆使下,跑到戶部申請用銀。張居正恰好來到戶部找王國光商量財政問題。

    泰山提部楊用成前來戶部交納香稅亦有五千兩銀子的虧空,而他拒不肯說出去向。他對楊用成嚴加訓斥,欲查出虧空錢的去向。

    第十七集

    同時,張居正已知曉金學曾參賭的消息。本欲治罪,但當金學曾說明真相后,張居正反而對他大加贊賞。張居正在戶部議事未畢,忽然傳來壞消息:戶部主事童立本上吊而死。

    王顯爵欲借童立本上吊事件發(fā)動對張居正的圍攻,每日前往羊尾巴胡同吊喪的官員絡繹不絕。由于呂調(diào)陽升任內(nèi)閣輔臣,空出的禮部尚書一職引起王顯爵與張四維兩人的覬覦,都在暗地里使勁。

    李偉在王顯爵的唆使下,前往皇宮找女兒李太后,希望升爵,由武清伯變?yōu)槲淝搴睢?/p>

    第十八集

    張居正在皇上召見時,當著眾多部院大臣的面,教小皇上如何抖空竹。

    金學曾奉張居正之命,前往禮部查賬,卻受到王顯爵的百般阻攔。王顯爵與魏廷山計議,決定為童立本舉行盛大的公祭,串連在京官員聯(lián)名上書皇上,試圖廢除京察。形勢變得對張居正極為不利,但他仍決定親自參加公祭。

    馮保于公祭前一日,召聚東廠番役秘密計議怎樣懲治以王顯爵為首的鬧事官員。

    第十九集

    公祭當天早上,張居正的大轎接近羊尾巴胡同時,才知公祭現(xiàn)場發(fā)生大火。燒死官員及圍觀群眾數(shù)十人。

    當天夜里,馮保請得李太后旨意,將魏廷山打入詔獄,而王顯爵畏罪自殺。

    張居正來到積香廬,玉娘正準備招待張居正吃飯,游七送來魏廷山被打入詔獄的消息,他知道事態(tài)嚴重,當即就抓了一匹馬馳回城內(nèi)尋找馮保。

    馮保一直想處死魏廷山,此時已收買北鎮(zhèn)撫司堂官林從龍,準備對魏廷山施以酷刑。張居正適時趕到救下魏廷山,但魏廷山并不領他的情。

    第二十集

    張居正與馮保因魏廷山一事爆發(fā)了激烈的爭論,最終張居正還是控制了局勢,順利推薦魏廷山出任山東巡撫。

    燕九節(jié)上,馮保領著一幫朱衣太監(jiān)前往白云觀燒香。李高聞訊尋到這里來,要馮保幫著在李太后面前說話,給武清伯多撥銀子修墳。而太監(jiān)孫隆亦趕來,告之龍衣織造受阻于工部尚書朱衡。馮保大怒,當夜找來心腹太監(jiān),密議懲治朱衡。

    第二十一集

    是夜風雪交加,太監(jiān)詐傳圣旨,將朱衡騙到午門,差點凍死。

    朱衡被家人救醒后,讓人抬著到內(nèi)閣來告狀,他還未道出事情原委,皇上要調(diào)查他的旨意已到,朱衡再次昏死。張居正察覺出這一切都因龍衣制造而引發(fā)。于是緊急召見杭州知府莫文隆,詢問龍衣織造的漏洞。當他到積香廬再次找莫文隆時,遇殷正茂來為朱衡鳴不平。

    第二十二集

    中官吳和陷害朱衡的內(nèi)情被人刺得,馮保為其辯護,張居正對他曉以利害,馮保于是派徐爵前來討主意。

    馮保為保全自己,讓東廠手下夜闖吳和私宅,將其毒死。由于張居正的巧妙應對,龍衣織造銀由八十萬兩降到十萬兩。工部尚書朱衡官升一級致仕,殷正茂接職,這一切,都按張居正的計劃進行。

    第二十三集

    年節(jié)中,兩宮子粒銀欠收,李太后讓張居正調(diào)查,張居正找來王國光,兩人計議,決定派金學曾前往宛平縣查勘。李偉、許從成等皇親得知此事,都紛紛想辦法與金學曾作對。

    金學曾與宛平縣令沈度前往許氏莊園調(diào)查子粒田收成,受到許從成的百般凌辱。張居正得知消息后,決定將子粒田的弊政糾正過來,借以推行財稅改革。于是,當李太后約他去大隆福寺燒香,他巧妙安排金學曾會見李太后,當面指出子粒田的問題。

    第二十四集

    李太后聽了金學曾的話后深有感觸,聽張居正關于朝廷賦稅的長篇宏論后,她決定采納張居正的意見,給皇親國戚的子粒田每畝加征三分稅銀。

    子粒田征稅的詔旨下發(fā),皇親國戚炸了鍋,他們恨死了張居正,但礙于李太后與小皇上,他們只得暫忍一時之氣。

    張居正著手進行稅制改革。全國十大稅關之一的荊州稅關收稅倒數(shù)第一。張居正又把金學曾派往荊州當巡稅御使,金學曾來此,便通過先他而來的沈度摸到了一些收稅不易的原因。

    第二十五集

    荊州知府趙謙視金學曾為心腹之患,兩人一見面就鉚上勁兒,要斗個你死我活。

    清早,稅關巡攔段升攔住菜農(nóng)李狗兒索要欠稅,雙方引起爭執(zhí)。適逢張居正的父親張文明路過,混亂之中,張文明被人打傷。知府趙謙欲借此事栽贓金學曾,他指使師爺?shù)嚼畏恳娎罟穬汉完惔竺?,要他們的?lián)名告荊州稅關。

    金學曾連夜打開牢房,放出陳大毛與李狗兒。

    第二十六集

    經(jīng)過與金學曾交談,陳大毛與李狗兒兩人認為金學曾是個好官,甘愿為金學曾服務。

    第二天,荊州知府趙謙升堂,接受李狗兒等的狀紙。他本以為勝券在握,誰知平地起波瀾……

    金學曾調(diào)查得知,趙謙數(shù)年前曾將一千畝本該入官的荒田作人情送給了張文明。經(jīng)過艱難的抉擇,金學曾還是將真相報告給張居正。

    這一天,湖廣按臺周顯謨奉張居正之命,前來荊州拆除趙謙為張居正建造的大學士牌樓。

    與此同時,許從成的親信隨從衛(wèi)彪也到了荊州,他此行的目的是刺殺金學曾。

    第二十七集

    本以為穩(wěn)操勝券的趙謙突然知道金學曾掌握了他貪墨的證據(jù),于是態(tài)度一百八十度大拐彎,欲討好金學曾,向他說出有人準備加害于他。

    在鐵女寺內(nèi),趙謙被人下毒而死,兇手衛(wèi)彪趁混亂中逃脫。此事傳到京城,輿論大嘩?;噬舷铝顕啦椋犝f此事與許從成有關,又下令停止追查。

    六月,蟄居多年的邵大俠忽然應李偉之請來到京城。原來,李偉從薊遼總督王從古手中接下一樁大買賣,給前線軍士趕制二十萬套棉衣。李偉想鯨吞這筆制衣費,于是找來邵大俠,讓他想辦法。

    第二十八集

    李高領著邵大俠去香山寺玩耍,路上碰到玉娘。李高不認識她,便上前調(diào)戲,保護玉娘的護衛(wèi)與之發(fā)生打斗。當李高得知真相后,對張居正更是恨之入骨。

    邵大俠到揚州,用計把胡自皋拉下水,批出鹽引牟取巨利,再用其中一部份錢為李偉趕制棉衣。

    冬天大雪,長城上,因穿上劣質(zhì)棉衣的士兵被凍死十九人。薊遼總兵戚繼光連夜趕來京城,找到張居正府上告狀。

    第二十九集

    清晨,百官早朝,張居正領著戚繼光走到御座跟前告狀。朱翊鈞手捧劣質(zhì)棉衣跪在李太后面前,李太后震驚。而李偉害怕?lián)铮古黾偕系醯陌褢颉?/p>

    張居正命令開出捕單,到揚州逮捕邵大俠和胡自皋。年歲將盡,邵大俠在漕運衙門大牢中被處死,而胡自皋因有馮保說情免于一死。

    春節(jié)前,張居正晉見李太后,提出要給武清伯一個懲處,此事令李太后很為難,但出以公心,她還是同意給父親一個教訓。

    第三十集

    聽說李太后給父親送來年禮,眾皇親都趕來慶賀,李佛當眾打開層層包裹的禮盒,里頭躺著的卻是一把砌刀。李偉是泥瓦匠出身,太后的意思是要他不可忘本。

    春去秋來,萬歷五年八月,山東巡撫魏廷山來京述職,談到山東勢豪大戶侵占土地,隱瞞田數(shù),張居正覺得這是朝廷最大的弊政。因此決定在山東試點清丈土地。正在他要魏廷山給皇上寫本陳述清丈土地的理由時,他的故鄉(xiāng)荊州方面派人送來急信,他的父親張文明病死于家中。

    張居正立即給皇上寫手本,請求回荊州守孝三年。

    鑒于朝廷局勢,李太后決定讓張居正奪情——即留任內(nèi)閣繼續(xù)柄政,此舉在京城內(nèi)外引起軒然大波。以李偉、許從成為首的皇親慫恿一幫年輕官員鬧事。

    第三十一集

    翰林院編修吳中行、趙用賢兩人帶頭上書,反對皇上讓張居正奪情?;噬洗笈铝顚扇俗ミM詔獄。張居正聞訊,趕到皇宮為兩人說情,皇上不允,他又在街上會見已被抓捕的吳中行與趙用賢——這兩人都是他的門生。但今日師生反目,張居正苦勸他們不見效果,一個人孤零零站在街頭,流下辛酸淚水。

    第三十二集

    皇上下旨將吳中行、趙用賢兩人押往午門外廣場,拷掠示眾三天。一時間觀者如潮。第二天,雒遵與韓揖再次上疏,其指斥比第一道更為厲害?;噬险鹋?,決定將四人施行廷杖并逐出京城流徙邊疆。京城官員展開大營救,一時間人心惶惶。

    張居正派游七打點軍爺,以保護即將遭廷杖的四人。

    第三十三集

    廷杖如期進行,場面血腥。在午門城樓觀看的萬歷皇帝心情暢快,他第一次感到了當皇帝的快感。

    奪情風波平息之后,處理完皇上大婚。張居正請假三月回家葬父。路過真定府,知府錢普為其準備了一乘三十二人抬大轎,并肅請道路,將乞丐盡數(shù)圈禁。張居正得知消息,讓手下放出乞丐。在錢普舉行的歡迎酒會上,意外地大談反腐。

    第三十四集

    張居正準備嚴懲給他手下放賄銀的真定縣知縣康立乾。沒想到縣里老百姓都為他求情。經(jīng)調(diào)查,張居正感嘆“好官也不得不行賄”的官場腐敗。他回鄉(xiāng)途中經(jīng)過河南新鄭縣,特地繞道前往高家莊拜訪高拱。這一對政敵與舊友重逢,各自感嘆人生無常。高拱敏銳指出浙東大捷中的種種疑竇,讓張居正感到高拱“人在鄉(xiāng)野,心存魏闕”的古大臣之風。他遂密令兵科給事中光懋迅速調(diào)查此事。

    張居正回到荊州葬父,下葬之日,湖廣數(shù)百官員盡數(shù)前來,張居正深為不滿。

    第三十五集

    葬禮中,何心隱帶著數(shù)百名學生闖入。何心隱借送一對 蟲八 蟲夏 為由,對張居正推行的改革進行譏刺。當夜,張居正召來改任湖北學政的金學曾面談,擬欲整頓全國私立書院。

    回到省城武昌后,金學曾說服巡撫陳瑞,將來洪山書院講學的何心隱秘密逮捕。此事引起軒然大波。面對各種輿論,金學曾在撫臺、按臺與學臺三長官會揖議事中,撫臺與按臺并不支持他,金學曾一時陷入孤立。

    第三十六集

    何心隱的信徒數(shù)百人圍攻學政衙門,金學曾臨危不懼,巧妙解圍。這時,正在黃河邊上的張居正收到金學曾的快報,他立刻回信給撫臺陳瑞,力諫“講學”的危害。陳瑞心領神會,設計將何心隱“瘐死”在獄中。

    小皇上大婚之后,由于脫離了張居正的管束,玩心漸熾。這一日聽信太監(jiān)孫海的建議,在大內(nèi)搞起了集市。

    第三十七集

    大內(nèi)集市開張,皇上領著兩宮太后一起玩賞?;噬匣ň揞~銀子買下倪云林的畫作送給陳太后,又在馮保的安排下,吃下一萬兩銀子做出的三菜一湯。

    張居正回京前一夜,在京南驛會見光懋。了解到浙東大捷的真相后,又找來吏部尚書王國光,決定撤消所有因此捷而給出的封賞。內(nèi)閣次輔呂調(diào)陽因此氣死。

    第三十八集

    大臣之死,皇上并不傷心。他在孫海的引誘下,深夜來到御花園曲流館調(diào)戲?qū)m女。

    曲流館內(nèi),皇上朱翊鈞逼宮女迎兒喝酒唱葷曲,迎兒不會,朱翊鈞下旨削去她的頭發(fā)。馮保偵知,帶著李太后趕來。見到這幅情景,李太后決心廢除萬歷皇帝,經(jīng)張居正解勸,方才打消念頭,但此事讓朱翊鈞記恨在心。

    殘冬臘月,已擔任工部左侍郎的金學曾突接鄉(xiāng)書,告之母親辭世。他立即上書請求回家守制。臨走前一夜,來京述職的沈度前來探望,故友相見,頗多感慨。而朱翊鈞聽說金學曾回家守制,卻暗自高興。

    第三十九集

    朱翊鈞總是想方設法從國庫調(diào)銀子自用,張居正屢屢制止,以致引起不快。沈度調(diào)查出確鑿證據(jù),許從成隱瞞巨額田畝,張居正稟報皇上請求嚴懲,朱翊鈞刻意袒護。張居正一氣之下,暈倒在平臺。

    張居正患病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從成等反對派興奮異常,朱翊鈞一改過去對張居正的尊敬,下令封鎖張府,不許任何人進去探視。

    第四十集

    在張鯨的唆使下,太醫(yī)故意給張居正開反藥,讓張居正的病走越來越厲害。

    李太后關心張居正的病情,讓朱翊鈞請京城名醫(yī)延治,朱翊陽奉陰違。

    春荒時節(jié),許多流民涌來北京乞討。二柱子等人在乞討中與軍士發(fā)生沖突造成死傷。二柱子等人跑到張府門前長跪呼冤。張居正聞訊,讓人抬著出來接見群丐。聽完他們的申訴后,張居正決心晉見皇上。他動彈不得,便躺在擔架上進了皇宮。

    朱翊鈞聽說張居正來見,大驚失色。他答應張居正一定要懲治貪官。張居正在他面前再次吐血昏暈死。三天后,張居正永遠離開了人間。

    第四十一集

    張居正死后,張鯨向次輔張四維秘授皇上旨意,讓張四維組織人彈劾張居正的兩個重要助手王國光和戚繼光。當兩人被劾削職為民,而張四維升任首輔之后,馮保感到了危機。他意識到太監(jiān)張鯨在這里頭起了很壞的作用,便與李太后商議要將張鯨逐出大內(nèi)。在母后面前朱翊鈞在胸中積蓄了多年的對張居正的怨恨一下子噴發(fā)了出來,他歷數(shù)張居正的種種不是,令李太后非常震驚。

    第四十二集

    朱翊鈞緊急找來張鯨磋商,張鯨勸皇上痛下決心,將馮保逐出京城。朱翊鈞秘密會見許從成、李高等皇親,商定驅(qū)逐馮保的大計。

    皇太子出生,兩宮太后忙著慶典。馮保請來江南戲班子入大內(nèi)演出。同一天夜里,李高帶著朱翊鈞密旨調(diào)京管兵士入城,將馮保的死黨一一捉拿。當大內(nèi)演劇結束,馮保回到家中,張鯨帶著兵士包圍了他的家。

    第四十三集(大結局)

    馮保知道大勢已去,遂招攏家丁,彈奏了一曲凄婉的《四時樂》,然后碎琴隨官兵而去。

    張鯨主持馮保的抄家。當朱翊鈞看到巨額的抄沒清單,認為張居正必定比馮保的財產(chǎn)更多,便決定派大臣前往荊州抄家,結果事與愿違。但朱翊鈞一意孤行,將張居正柄政期間懲處過的官員盡行復職升官,而張居正提拔的“循吏”盡行貶謫,并剝奪了朝廷給予張居正的所有封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