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概念解析
所謂“牛市”(niú shì,bull market),也稱多頭市場,指證券市場行情普遍看漲,延續(xù)時間較長的大升市。 此處的證券市場,泛指常見的股票、債券、期貨、期權(quán)(選擇權(quán))、外匯、基金、可轉(zhuǎn)讓定存單、衍生性金融商品及其它各種證券。其他一些投資和投機性市場,也可用牛市和熊市來表述,如房市、郵(票)市、卡市等等。
相關概念
“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續(xù)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市。
“平衡市”,是指多頭和空頭力量大致相當,在一定時間內(nèi),證券價格在一定范圍內(nèi)上下波動,呈現(xiàn)水平趨勢。一般相伴的成交量都逐漸縮小,直到突破。或稱箱體運行。
牛市、熊市、平衡市 是證券市場的三種趨勢。
形成原因
股票市場上買入者多于賣出者,股市行情看漲稱為牛市。形成牛市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經(jīng)濟因素
股份企業(yè)盈利增多、經(jīng)濟處于繁榮時期、利率下降、新興產(chǎn)業(yè)發(fā)展、溫和的通貨膨脹等都可能推動股市價格上漲。
2.政治因素
政府政策、法令頒行、或發(fā)生了突變的政治事件都可引起股票價格上漲。
3.股票市場本身的因素
如發(fā)行搶購風潮、投機者的賣空交易、大戶大量購進股票都可引發(fā)牛市發(fā)生。
牛市三時期
道·瓊斯根據(jù)美國股市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認為牛市可分為三個不同期間。
1、牛市第一期
與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場最悲觀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大部分投資者對市場心灰意冷,即使市場出現(xiàn)好消息也無動于衷,很多人開始不計成本地拋出所有的股票。有遠見的投資者則通過對各類經(jīng)濟指標和形勢的分析,預期市場情況即將發(fā)生變化,開始逐步選擇優(yōu)質(zhì)股買入。市場成交逐漸出現(xiàn)微量回升,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許多股票已從盲目拋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資者手中。市場在回升過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點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資人入市,整個市場交投開始活躍。這時候,上市公司的經(jīng)營狀況和公司業(yè)績開始好轉(zhuǎn),盈利增加引起投資者的注意,進一步刺激人們?nèi)胧械呐d趣。
2、牛市第二期
這時市況雖然明顯好轉(zhuǎn),但熊市的慘跌使投資者心有余悸。市場出現(xiàn)一種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總的來說大市基調(diào)良好,股價力圖上升。這段時間可維持數(shù)月甚至超過一年,主要視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擊的嚴重程度而定。
3、牛市第三期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徘徊后,股市成交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進入市場。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會使投資人退出市場,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加入。市場情緒高漲,充滿樂觀氣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聞也不斷傳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購合并等。上市公司也趁機大舉集資,或送紅股或?qū)⒐善辈鸺?,以吸引中小投資者。在這一階段的末期,市場投機氣氛極濃,即使出現(xiàn)壞消息也會被作為投機熱點炒作,變?yōu)槔孟?。垃圾股、冷門股股價均大幅度上漲,而一些穩(wěn)健的優(yōu)質(zhì)股則反而被漠視。同時,炒股熱浪席卷社會各個角落,各行各業(yè)、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大軍。當這種情況達到某個極點時,市場就會出現(xiàn)轉(zhuǎn)折。
牛市資金的來源
1.來自公司的收益
2.來自其他股民賠進去的錢
3.通常股票的價格是人們對XX公司未來的期望值的反映。牛市的出現(xiàn)說明股民對行情看好,愿意多花錢買股票。根據(jù)供求關系,買的人多,價格上漲。賺的錢是由新股民購買股票,導致價格上漲帶來的。
世界上有種東西叫帳面上的錢。不是每個人都會在股市還升的時候套現(xiàn)的,這樣更多的錢就還只是在帳面上流動,大多數(shù)都看好一個股會升,然后把錢都放進去,這樣這個股就會升了,甚至超過了這個股的實際和應該處于的價格。
再過后大多數(shù)人因為各種原因不看好這個股了,或者這個股因為某些原因暴露出這個股的應當價值,或者被人人為操作出一個升或跌的假象,最后掌控這個股的人拋售量多于收購量,那么這個股就會跌。在大家都賺的時候還握著這個股不肯拋的人,這種人說賺的其實就是一種帳面上的賺,一種馬上拋股可以賺錢的意思,他不拋,他就沒現(xiàn)錢,最后虧的就包括這種人。
低價時收股的人在升了后放了會賺錢,后來的人里抱著這個股還會更賺的念頭會在高價位收股,期望后面會有更多的投錢進來,把股市再拉高,然后拋售量多于收購量時跌了就是送錢給人花,所以在超過股的應當價值時越做后來人就越容易虧損,不小心做了最后那個人(沒人肯收只有再降價再降價再降價),那么就是鐵死。
這個跌如果是回歸實際價格那么就是個長效后果,如果是人為跌過應當價格就視操作人的能力與股市的前景對比而定。 比如一類古董值1W一個,一群投機商,大家都認為這類古董可以賣更多的錢,那么就會有人出比現(xiàn)在更高的價格(比如1W2)收下這類古董等升值后轉(zhuǎn)賣,有一天升到了1W4一個,這時候大家都會覺得自己賺了,但是當忽然有一天大部分人有了共識都認為這類古董實際不值1W4這個價,,應該是1W1一個的,那么1W2收入這類古董的人就得負起全部的虧損了,賣就只能降價,不賣……可能這種古董還會更降。
牛市是正在開采的金礦,那里遍地牛股,遍地黃金。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牛市的盛宴。如果缺乏戰(zhàn)略的眼光,必勝的勇氣和科學的策略,只能懷疑自己,懷疑專家, 懷疑市場,在牛市初期的震蕩中落荒而逃,陷自己于被動,從而無緣波瀾壯闊的行情。不幸的是,市場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這種類型。所以我們說,人和牛市、牛股以及我們的策略都是需要緣分的。
牛市套利
牛市套利也指買空套利,即買空近期貨,賣空遠期貨。
1、正向市場中的牛市套利:(由于供給不足,需求相對旺盛,導致近期和約價格上升幅度大于遠期或價格下跌幅度小于遠期)買入近期月份和約的同時賣出遠期月份和約。
2、反向市場中的牛市套利: 由于需求遠大于供給,導致現(xiàn)貨價格高于期貨價格,連帶近期期貨價格高于遠期,此時雖然現(xiàn)貨的持倉費仍然存在,但已被忽略,購買者愿意承擔。
牛市控制風險策略
很多投資者在使用股票技術(shù)分析方法時,采用幾個技術(shù)指標同時使用來驗證趨勢的走勢,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幾個指標在反映市場波動速度的內(nèi)在方法不同,同一時間會出現(xiàn)指標相互矛盾的現(xiàn)象,無法正確驗證后市趨勢的真正走勢,致使交易心理矛盾重重、左右為難,導致交易失敗。這時沒有找出真正失敗原因,而是這個指標不準就用另一指標,形成了反復無常狀態(tài),也就開始了惡性循環(huán),最后虧損慘重。其實,在股票市場進行技術(shù)分析時應當采取的正確分析方法是,選擇一個有效的技術(shù)指標始終堅持使用,任何有效的技術(shù)指標都不可能回回準確,只要少賠多賺就是有效的。例如在K線圖上只選擇移動平均線,就可以正確分析、判斷后期走勢。
一般講,移動平均線是為跟隨趨勢而設計的,它不能超躍市場先知先覺,也不能讓交易者在最低的價位買入和最高的價位賣出,但能準確的抓住一波行情70%左右的波幅,能夠在股指或價格轉(zhuǎn)勢時發(fā)出明確的止贏或止損提示。其規(guī)則是:當10日移動平均線上穿20日移動平均線時,股價收盤價收在這兩根均線之上為有效金叉,可及時買入。當10日移動平均線下穿20日移動平均線時,股價收盤價收在兩根均線之下為有效死叉,可及時賣出規(guī)避風險。
中長線投資者可根據(jù)10日移動平均線和20日移動平均線的狀態(tài)進行買入或持有、亦或是賣出。這樣做即能保證收益不縮水,又能在股價在次上漲起動時及時介入,不至于踏空。
在牛市之中,如果手中的股票堅持持有會有不錯的收益,但被套的股票,特別是深套的股票,不進行波段操作是很難解套的。所以,被套的投資者也可根據(jù)10日移動平均線和20日移動平均線的提示進行波段操作,以達到規(guī)避風險盡早解套,并且盈利的目的。
牛市一詞的來源
說法一
就目前所有的資料來看,在1785年的英國,一本叫做《小街交易所指引》的書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牛和熊這兩個名詞。但是,當時牛、熊的意義跟現(xiàn)在不同,當時的倫敦證券交易所叫做小街交易所,簡稱小街。
從這本書作者的說法,可以看出200多年前牛跟熊的意義比現(xiàn)在明確多了。牛不是指希望股市上漲的人,而是等于今天靠保證金買進股票卻遭到虧損的人。
荷蘭的郁金香交易所早在17世紀中葉,就已經(jīng)發(fā)明了保證金制度,但是1785年的倫敦,買股票似乎不用保證金,“牛”可以身無分文,就買進股票,希望在必須繳款前賣出獲利。根據(jù)當時的作法,一個人即使全部財產(chǎn)不到10英鎊,也可以在倫敦的證券交易所大買股票,例如,這個人可以在3月時購買價值4萬英鎊、在5月交割股款的股票,融資倍數(shù)高達四、五千倍。
這個人在結(jié)算前,可以想盡辦法,把自己買進的股票賣出去,解脫肩上超級沉重的負擔。如果整個市場牛群聚集,他就找不到接手的人,就會遭到重大虧損,因此在付款之前,他必須跑遍整個交易所,從一家號子逛到另一家號子,找人接手,他心中充滿希望和恐懼,表情陰晴不定,情緒低落、滿臉不高興、脾氣不好,跟牛的行為差不多,因此這種作手被人稱為“牛”。
在200多年前熊不只是抱持悲觀看法的作手,還是實際放空的人,也就是賣出一批股票或公債,同意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交出他實際上沒有的東西,因此他不斷的要找人,希望低價買進他未來必須交出來的證券,因此對所有不幸的新聞、壞消息、能夠壓低證券價格的謠言等等,他都會很高興,十足表現(xiàn)出幸災樂禍的樣子。
因此,當時要分辨牛和熊很容易,表情沉重、憂郁的人一定是牛,不斷東張西望,拿壞消息嚇人的人一定是熊。牛希望股價上漲,熊希望股價下跌。后來的人可能因此把上漲的股市叫做牛市,下跌的股市叫做熊市。
說法二
據(jù)記載,這兩個股市術(shù)語出現(xiàn)于19世紀早期美國股市。首先出現(xiàn)的是熊,在1709年就有所記載,最早指因為預計股價會跌就賣掉將來才發(fā)行而現(xiàn)在還沒到手的股票,這樣就使得投機商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購入股票。這樣的投機商就被稱為牛皮批發(fā)商,源自詞組 sell the bear's skin before one has caught the bear。慢慢的,這個詞組就表示對于股價越來越不樂觀。 為了區(qū)分市場的升跌,他們把健步向前的牛作為漲升的象征,寓意向上的趨勢不可阻擋.而把倔強好糾纏的熊作為下降的象征,表示下跌結(jié)束的遙遙無期.牛市的用法出現(xiàn)于1714年,也是受到了熊市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
說法三
因為牛是往上攻擊 (牛角往上頂),所以代表多頭市場,代表利多和股價往上走;熊是往下攻擊 (熊掌向下?lián)])代表空頭市場,代表利空和股價下跌。
說法四
牛市,又稱為多頭市場,是指證券市場上價格走高的市場。其相反為熊市(空頭市場)。稱為多頭市場或牛市的原因,是因為價格上揚時市場熱絡,投資人與證券經(jīng)紀人擠在狹小的證券交易所中,萬頭攅動,如傳統(tǒng)牛市集的圈牛群一般壯觀,故戲稱之為牛市。牛在西方文化中是財富與力量的象征,源于古埃及。 空頭市場又稱為熊市 (Bear market) ,指證券市場上,價格走低的市場。熊市的名稱,來自美國西部拓荒時代,美墨邊境的牛仔閑暇時常常比賽馬、斗牛,或是抓灰熊來斗牛,圍觀下注作娛。后來美國人就把熊和牛視為對頭動物。既然多頭市場稱牛市,空頭市場就戲稱熊市。并不是真的曾有“熊市集”。 史上最有名的熊市是1930年代的美國經(jīng)濟大恐慌。
熊市三時期
1、熊市第一期
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現(xiàn)在市場投資氣氛最高漲的情況下,這時市場絕對樂觀,投資者對后市變化完全沒有戒心。市場上真真假假的各種利好消息到處都是,公司的業(yè)績和盈利達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業(yè)在這段時期內(nèi)加速擴張,收購合并的消息頻傳。正當絕大多數(shù)投資者瘋狂沉迷于股市升勢時,少數(shù)明智的投資者和個別投資大戶已開始將資金逐步撤離或處于觀望。因此,市場的交投雖然十分熾熱,但已有逐漸降溫的跡象。這時如果股價再進一步攀升,成交量卻不能同步跟上的話,大跌就可能出現(xiàn)。在這個時期,當股價下跌時,許多人仍然認為這種下跌只是上升過程中的回調(diào)。其實,這是股市大跌的開始。
2、熊市第二期
這一階段,股票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觸發(fā)“恐慌性拋售”。一方面市場上熱點太多,想要買進的人反因難以選擇而退縮不前,處于觀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開始急于拋出,加劇股價急速下跌。在允許進行信用交易的市場上,從事買空交易的投機者遭受的打擊更大,他們往往因償還融入資金的壓力而被迫拋售,于是股價越跌越急,一發(fā)不可收拾。經(jīng)過一輪瘋狂的拋售和股價急跌以后,投資者會覺得跌勢有點過分,因為上市公司以及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尚未達到如此悲觀的地步,于是市場會出現(xiàn)一次較大的回升和反彈。這一段中期性反彈可能維持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回升或反彈的幅度一般為整個市場總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3、熊市第三期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中期性反彈以后,經(jīng)濟形勢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趨于惡化,公司業(yè)績下降,財務困難。各種真假難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對投資者信心造成進一步打擊。這時整個股票市場彌漫著悲觀氣氛,股價繼反彈后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價持續(xù)下跌,但跌勢沒有加劇,由于那些質(zhì)量較差的股票已經(jīng)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經(jīng)不大,而這時由于市場信心崩潰,下跌的股票集中在業(yè)績一向良好的藍籌股和優(yōu)質(zhì)股上。這一階段正好與牛市第一階段的初段吻合,有遠見和理智的投資者會認為這是最佳的吸納機會,這時購入低價優(yōu)質(zhì)股,待大市回升后可獲得豐厚回報。
一般來說,熊市經(jīng)歷的時間要比牛市短,大約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過每個熊市的具體時間都不盡相同,因市場和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差異會有較大的區(qū)別?;仡?993年到1997年這段時間,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經(jīng)歷了股價的大幅漲跌變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轉(zhuǎn)熊,再由熊轉(zhuǎn)牛的周期性過程。
牛市操作策略
針對牛市的操作策略主要要把握以下幾種:
新思維一,"牛市"行情一旦爆發(fā),大資金蜂擁而入時,必須敢于重倉跟進,仍采用三分之一倉位或半倉操作者,斬獲肯定有限;
新思維二,一旦重倉介入,就要堅定持股,不要稍有震蕩或稍有獲利,即拋股走人,擺脫不了熊市中的"五分錢萬歲"思維;新思維三,"牛市"操作,必須敢追領漲股,不怕連漲3個漲停板,只怕你不敢在"漲停板"上排隊;
新思維四,"牛市"操作,強者恒強,不能孤立等待回擋再介入,而是順應時勢,該追的堅決追,該觀望時則觀望。
新思維五,"牛市"操作,技術(shù)指標大多處于"失靈"狀態(tài)。漲了還漲,連漲近10個漲停板的情況并不少見。
新思維六,"牛市"操作,散戶要以"我是主力"的角色換位,來揣摸預測大資金的動向。不能仍站在小散戶的立場上,為打一點差價而忙碌。
新思維七,"牛市"操作,個股都有機會,不可見異思遷,頻追熱點,結(jié)果顧此失彼,賺指數(shù)不賺錢。
新思維八,"牛市"操作,人氣是股價的翅膀,人氣愈旺,股價越高,分析太理性,常用市盈率做選股標準的,往往抓不到"大黑馬"。
新思維九,"牛市"操作,熱點多,轉(zhuǎn)換快,一天幾十個漲停板是正常現(xiàn)象,領漲股不翻番,堅決不松手。
新思維十,"牛市"操作升幅大而快,"一天等于兩個月",不輕言見頂,不輕言調(diào)整。
中國股市七次牛市熊市盤點
1 特點:波動極大
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開業(yè)以后,歷時兩年半的持續(xù)上揚,終于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高位。
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后,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
2 特點:上漲極快
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386點到1558點,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
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后,上海老八股宣布擴容,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fā)行,股指回到325點。
3 特點:出臺利好救市
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臺三大利好救市:1.年內(nèi)暫停新股發(fā)行與上市;2.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guī)模;3.采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范圍,一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達200%,最高達1052點。
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jīng)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4 特點:牛市極短
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
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后,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yōu)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輪行情條件具備。
5 特點:績優(yōu)股帶頭
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yōu)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在深發(fā)展等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從1996年4月1日算起,至12月12日,上證綜指漲幅達124%,深成指漲幅達346%,漲幅達5倍以上的股票超過百種。兩只領頭羊深發(fā)展從6元到20.50元,四川長虹(5.21,0.07,1.36%,吧)從7元至27.45元。
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diào)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yōu)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股指已經(jīng)跌至1047點。最知名的當屬《人民日報》發(fā)表《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對于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要予以高度警惕。文章發(fā)表當天,配合漲跌停板制度的出臺,市場暴跌。
6 特點:一度歷史最高
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網(wǎng)絡概念股的強勁噴發(fā)將上證指數(shù)推高到了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5·19”行情直接的爆發(fā)點是上海證券報記者李威的《網(wǎng)絡股能否成為領頭羊——關于中國上市公司進軍網(wǎng)絡產(chǎn)業(yè)的思考》,一開市領頭的是東方明珠(10.59,-0.27,-2.49%,吧)、廣電股份、深桑達等網(wǎng)絡股。
這一次,《人民日報》再次發(fā)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guī)范發(fā)展》,重申股市是恢復性上漲,要求各方面堅定信心。就是在這輪行情中億安科技破了百元大關,但最終成為一樁丑聞。
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后,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quán)分置問題。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四年時間股指下跌超過50%。
7 特點:調(diào)整時間歷史最長
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
經(jīng)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diào)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這一輪牛熊市目前波瀾起伏,從998點到6124點的新高,讓無數(shù)新股民做了一場一夜暴富的黃粱美夢,而夢醒時分,卻在三千點的沼澤地里痛苦掙扎。這一次牛熊市我們經(jīng)歷了上半場,下半場的走勢又將會如何呢?
2009牛市
今年是我國經(jīng)濟復蘇階段,人們對股市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