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腿
tán tuǐ
  • 拼 音:tán tuǐ
  • 注 音:ㄊㄢˊ ㄊㄨㄟˇ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拳術(shù)名。相傳為 山東 龍?zhí)端?僧所創(chuàng),故名?;蛟?,為 河南 譚氏 所創(chuàng),譚,誤為“潭”。一說,即彈腿,發(fā)腿時出以激力,取彈射之勢,故名。潭腿為北派拳術(shù),可分兩家:一為十二路,常書作“潭腿”, 清 霍元甲 設(shè)精武體育會于 滬 ,曾以此授徒;一為十路,常書作“彈腿”,相傳為回教徒所傳,盛行于 魯 、 豫 各省。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由中國的女人,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 漢 朝就確已有一種‘利屣’……不但走著爽利,‘潭腿’似的踢開去之際,也不至于為裙子所礙?!?王統(tǒng)照 《號聲·司令》:“他在曉露未干的時候便跑到操場里耍了一套潭腿,這是他自小學(xué)的武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