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門煙樹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jì mén yān shù

    簡介

    燕京八景之一的“薊門煙樹”在金代稱為“薊門飛雨”,至明代始稱今名。 在德勝門外土城,相傳此是古薊門遺址。當(dāng)年這里樹木蔭郁,花草茂盛,為古人郊游之勝地。

    薊門煙樹碑在海淀區(qū)學(xué)院路黃亭子村元代土城遺址上。元、明以來把德勝門外元大都城健德門(俗稱土城關(guān))當(dāng)作戰(zhàn)國薊門舊址。元代稱作"薊門飛雨",明時始稱“薊門煙樹”,傳說門外有二土阜,“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拂空,四時不改”,故名。此稱為“燕京八景”之一,此景早已不存。

    碑高約3米、寬80厘米、厚25厘米。僧帽形碑首,刻雷紋。方形碑座,碑陽為乾隆帝手書“薊門煙樹”四字,碑陰為乾隆帝御題七律:“十里輕楊煙揚(yáng)浮,薊門指點(diǎn)認(rèn)荒邱。青簾貰酒于何少?黃士埋人即漸稠。牽客未能留遠(yuǎn)別,聽鸝誰解作清游?梵鐘 欲醒紅塵夢,斷續(xù)常飄云外樓”。1985年整修,周圍已辟為公園。

    春秋戰(zhàn)國時的燕國,以薊城為國都,古稱薊城為薊門。對薊城的始建之地,眾說不一,歸納起來,以下幾種說法較為集中: ①廣安門以西、蓮花池以東; ②宣武門、和平門一線的南北側(cè); ③廣安門以南。 上述說法均以出土遺物為推斷依據(jù),極少文字記載。元、明以來把德勝門外元大都城健德門(俗稱土城關(guān))當(dāng)作戰(zhàn)國薊門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