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去鼎湖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詳細(xì)解釋
  • 詞語(yǔ)解釋
    lóng qù dǐng hú ㄌㄨㄙˊ ㄑㄩˋ ㄉㄧㄥˇ ㄏㄨˊ

    龍去鼎湖(龍去鼎湖) 

    典出《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hào),故后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其弓曰烏號(hào)?!焙笠蛞浴褒埲ザ敝^帝王去世。 元 楊云鵬 《送王希仲北歸》詩(shī):“龍去 鼎湖 中國(guó)換,鶴歸華表昔人非?!?明 李東陽(yáng) 《五月初七日》詩(shī):“龍去 鼎湖 還作雨,馬嘶 沙苑 尚思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