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醉白池簡介】
松江醉白池位于上海松江區(qū)人民南路,占地5公頃,與上海豫園、嘉定古漪園、秋霞圃、青浦曲水園并稱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也是五大園林中是最古老的園林?,F醉白池已被擴建為為公園,其中現存園林部分為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顧大申在明代舊園遺址上所辟建。
醉白池歷經300余年,至今仍保存有堂,軒,亭,舫,榭等古建筑,并保持著明清江南園林風貌,其曲欄橫檻、回廊曲徑,古色古香。園林布局以一泓池水為中心,環(huán)池三面皆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憑欄賞景。園內古木蔥籠,亭臺密布,古跡甚多,有四面廳、樂天軒、疑肪、雪海堂、寶成樓、池上草堂等亭臺樓閣及邦彥畫像石刻、歷史藝術碑廊、“十鹿九回頭”石刻、《赤壁賦》真跡石刻、《難得糊涂》石刻等藝術瑰寶,還有樹齡在三四百年的古銀杏、古樟樹,年齡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醉白池得名】
蘇軾《醉白堂記》記載,宋代宰相韓琦仰慕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風流閑逸、逍遙自在的性格,特別是白居易晚年長居洛陽,以飲酒詠詩為樂的“中隱”生活,而在家鄉(xiāng)河南安陽筑有“醉白堂”。顧大申擅繪畫,工詩文,亦慕白居易之樂而以“醉白”為池、園名,在辟建園林時,以一泓池水為主,池上建堂,池名“醉白”,并以“醉白池”作為園名。也有說法認為,顧大申將園建好時,曾想如果大詩仙李白再世,來此悠游,一定會被池上景物所迷醉、會被池旁園林所陶醉,所以取此作為園名。
【醉白池歷史沿革】
從醉白池的前身算起,已有九百余年歷史。醉白池的前身為宋代松江進士朱之純的私家宅園,名叫 “谷陽園”。園名意思是說,這是陸機、陸云家鄉(xiāng)的名園。因為陸機曾有詩說“仿佛谷水陽”,說自己的家鄉(xiāng)在谷水之陽。朱之純是以名人名句來命名宅園的。
歷代在“谷陽園”的基礎上都有所擴建。到了明朝末年(公元1644年),松江著名書畫家、禮部尚書董其昌在此處建造“四面廳”、“疑航”等建筑,并團結了當時一批文人在此處吟詩作賦,詠解不斷。到了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畫家顧大申將此處列為私人別墅重加修建,他繼承和發(fā)展了古典園林建筑的藝術精華,利用松江最具有江南水鄉(xiāng),秀麗風光這一特色,以七百平方米長方形荷花池為主體,以不規(guī)則對稱等園藝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為相互配襯,融合一體,建造了這座名揚江南的醉白池。
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醉白池曾被改為育英堂。建國后恢復園林。1959年被修繕擴建并開放,并擴充面積至76畝。園內多樟、女貞、桂等古樹。1983年又增建“賞鹿廳、玉蘭院、深柳讀書堂、雕花廳”等,占地面積達到80余畝,園內風光秀麗,景色迷人。
【醉白池園林藝術】
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時期江南園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軒曲徑相襯的風格,又具有歷史古跡甚多、名人游蹤不斷的特點。它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勝馳名江南。
全園分為內園和外園兩部分,外園是新建的,內園是原有的。從人民南路西大門進園,迎面是一座大型磚刻照壁,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醉白池的風光景點。沿著兩排懸鈴木(法國二球梧桐)和棕樹林蔭道向東行,途中可見一座嶄新的院宅,那就是遷建不久的清代雕花廳。再向前是一座拱形石橋,石橋底有一對茅亭,上橋可縱觀南北開闊的荷花池。夏秋之際,湖中荷花盛開,清香撲鼻。荷花池上有曲尺形長廊和鶴亭。過橋穿過杉樹林,由西邊廊屋可進入內園,這就是醉白池景色的精華所在。
內園占地數畝,庭院相接,亭臺錯落,長廊回環(huán),清泓秀矗。中間一座長方形水池,池周怪石林立,用我國明代見石不露土的手法疊成,精瑩剔透,富有詩意。外圍則置有長廊、云墻和樓閣,高低錯落,迤邐相連;花圃水榭,石橋漏窗,小巧玲瓏。堂、軒、亭、舫、榭、池組成了主體建筑群,有池上草堂、玉蘭院、雕花廳、四面廳、束鹿苑、臥樹軒等十景。“池上草堂”橫跨水池之上,堂正中掛有一塊“醉白池”匾額,屋檐前喬木參天,窗北翠竹一片,屋下碧波蕩漾,在此小憩十分幽雅。堂屋東面是一座四面廳,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風格。池北有棵大香樟,樹干二、三人圍抱粗,樹齡已有300余年。池西有大冬青三棵,挺拔雄偉,依俯池面。池東有牡丹圃,池西雪海堂后院還有金桂、銀桂。
水池四周走廊寬狹有度,檐下裝飾細巧素雅。水池四周還有不少精雅細刻的亭子:東南有大湖亭,東北有小湖亭,西南有六角亭,游客可在此憑欄觀池賞魚,和亭榭古木的倒影,別有一番情趣。黃之雋詩記:“小憩桐陰坐曲廊,一規(guī)鏡檻綠泱泱。魚跳密藻深無影,燕掠平蕪靜有香。”池東北還有一座船屋,名叫“疑肪”也是頗有特色的古建筑。長廊間隙花圃中植有冬梅、夏蕉、春牡丹、秋桂花,左右顧盼,處處生景。
園內廊壁和部分庭園里石刻碑碣較多,這是該園的特色之一。池南長廊的墻壁上嵌有《云間邦彥畫像》石刻,共二十八塊(一說為三十塊),鐫刻著松江府屬各縣從元到清初鄉(xiāng)賢名士九十一人的畫像和贊詞,刻畫甚工,其中不少是人們所熟知的,如董其昌、徐階、夏允彝、夏完淳、陳子龍等。此系清乾隆松江人徐璋所繪,后來散失了一部分,由畫家改琦補繪,刻于石上,得以保留至今。
【交通情況】
地址:松江區(qū)人民南路64號
開放時間:8:00~17:00
票價:12元
公交:松梅線,松滬線,滬松線,旅游專線1號線A線,地鐵9號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