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釘子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shān dìng zǐ

    山釘子

    拉丁名:Malus baccata (Linn.) Borkh.

    英文名:Dwarf apple

    別 名:山丁子、山定子、林荊子

    科 屬:薔薇科(Rosaceae)蘋果屬(Malus Mill.)

    形態(tài)特征:落葉稀半常綠喬木或灌木,樹干灰褐色,光滑,不易開裂,新梢黃褐色,無毛,嫩梢綠色微帶紅褐。冬芽卵形,外被數(shù)枚覆瓦狀鱗片。單葉互生,葉片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葉緣鋸齒細(xì)銳,在芽中呈席卷狀或?qū)φ蹱睿腥~柄和托葉。傘形總狀花序,花瓣倒卵形,白色、淺紅至艷紅色,直徑2-3.5cm,雄蕊15-50,具有黃色花藥和白色花絲,花柱3-5,基部合生有長柔毛。子房下位,壁軟骨質(zhì),3-5室,每室有1-2胚珠。果實(shí)近球形,直徑0.8-1cm,紅或黃色,石細(xì)胞成群,萼片脫落,萼洼有圓形繡斑,果柄長為果實(shí)的3-4倍。種皮褐色或近黑色,微小。

    生長習(xí)性:喜光,耐寒性極強(qiáng)(有些類型能抗-50℃的低溫),耐瘠薄,不耐鹽,深根性,壽命長,多生長于花崗巖、片麻巖山地和淋溶褐土地帶海拔800-2550m山區(qū)。

    產(chǎn)地分布:原產(chǎn)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現(xiàn)西南地區(qū)也有野生分布。

    植物形狀與分布:山釘子又稱山荊子,山定子,為薔薇科落葉喬木。山釘子樹多生于大興安嶺山區(qū)雜木林中,花為白色或淡紅色,果實(shí)近球形,紅色或黃色,味酸而澀。

    營養(yǎng)成分:山釘子的營養(yǎng)成分高于蘋果。其中有機(jī)酸的含量超過蘋果的1倍以上 。

    功效:山釘子味甘酸、性涼、無毒,能潤、生津、利痰、健脾、解酒。

    食用方法:果實(shí)成熟后可直接食用。也可在未熟軟時(shí)以冰糖煮制或蒸制。山釘子是釀酒和調(diào)制純綠色飲品的最佳原料,適用于加工果脯、蜜餞和清涼飲料.樹皮可做染料。山釘子樹還是果樹的嫁接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