骰子
tóu zǐ
  • 拼 音:tóu zǐ
  • 注 音:ㄊㄡˊ ㄗㄧˇ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骰子 tóuzi
    [dice] 用象牙、骨頭或塑料做的小四方塊;每面刻有點數(shù);從一到六;常用一對做各種游戲或賭博;玩法是先搖動骰子,然后拋擲使兩個骰子都隨意停止在一平面上

  • 英文翻譯

    1.dice

  • 詳細(xì)解釋

    賭具。也用以占卜、行酒令或作游戲。多以獸骨制成,為小正方塊,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點,一、四涂以紅色,馀涂黑色。擲之視所見點數(shù)或顏色為勝負(fù),故又稱投子、色子。相傳為 三國 魏 曹植 創(chuàng)制。 唐 溫庭筠 《新添聲楊柳枝詞》之一:“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薄缎挛宕贰ち簭V王朱全昱傳》:“ 太祖 宴居宮中,與王飲博, 全昱 酒酣,取骰子擊盆而迸之。”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三:“羣蠻聚博其上。骰子亦以骨為之,長寸餘而匾,狀若牌子,折竹為籌,以記勝負(fù)。” 巴金 《家》十六:“在明亮的燈光下也有許多人圍著一張桌子吆喝地擲骰子。”參閱 清 顧張思 《土風(fēng)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