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血癥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低氧血癥dī yǎng xuè zhèng

    低氧血癥是指血液中含氧不足, 動脈血氧分壓(pao2)低于同齡人的正常下限,主要表現(xiàn)為血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下降。成人正常動脈血氧分壓(PaO2):83—108mmHg。各種原因如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患,支氣管、肺病變等引起通氣和(或)換氣功能障礙都可導致缺氧的發(fā)生。因低氧血癥程度、發(fā)生的速度和持續(xù)時間不同,對機體影響亦不同。低氧血癥是呼吸科常見危重癥之一,也是呼吸衰竭的重要臨床表現(xiàn)之一。

  • 詳細解釋


    低氧血癥的特點①由于彌散入動脈血中的氧壓力過低使PaO2降低,過低的PaO2可直接導致CaO2和SaO2降低; ②如果Hb無質和量的異常變化,CO2max 正常;③由于PaO2降低時,紅細胞內2,3-DPG增多,故血SaO2 降低;④低張性缺氧時, PaO2 和血SaO2 降低使CaO2降低;⑤動-靜脈氧差減小或變化不大。通常 100ml 血液流經組織時約有 5ml 氧被利用,即 A-V d O2 約為 2.23mmol/L(5ml/dl) 。氧從血液向組織彌散的動力是二者之間的氧分壓差,當?shù)蛷埿匀毖鯐r, Pa O2 明顯降低和CaO2明顯減少,使氧的彌散速度減慢,同量血液彌散給組織的氧量減少,最終導致 A-V d O2 減小和組織缺氧。如果是慢性缺氧,組織利用氧的能力代償增加時, A-Vd O2 變化也可不明顯。⑥皮膚粘膜顏色的變化正常毛細血管中脫氧 Hb 平均濃度為 26g /L( 2.6g /dl) 。低張性缺氧時,動脈血與靜脈血的氧合 Hb 濃度均降低,毛細血管中氧合 Hb 必然減少,脫氧 Hb 濃度則增加。當毛細血管中脫氧 Hb 平均濃度增加至 50g /L( 5g /dl) 以上(SaO2 ≤80% ~ 85% )可使皮膚粘膜出現(xiàn)青紫色,稱為紫紺 (cyanosis) 。在慢性低張性缺氧很容易出現(xiàn)紫紺。紫紺是缺氧的表現(xiàn),但缺氧的病人不一定都有紫紺,例如貧血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可無紫紺。同樣,有紫紺的病人也可無缺氧,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患者,由于 Hb 異常增多,使毛細血管內脫氧 Hb 含量很容易超過 50g /L ,故易出現(xiàn)紫紺而無缺氧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