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現(xiàn)在很多商人為了牟取更多的利益,不顧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在食品中添加各種化學物品,致使食品安全問題頻繁爆發(fā)。最近,記者暗訪發(fā)現(xiàn)一堆夫婦在豬血中添加工業(yè)用甲醛,生產10余噸豬血當鴨血出售??诟泻螟喲镍喲梢灾掳?不法商家是如何讓豬血變成毒鴨血?
近日,安徽曝出甲醛鴨血、北京曝出黑作坊香干,從未消停的問題食品制售商為老百姓的餐桌再加猛料。“按下葫蘆又起瓢”的食品安全問題,愈演愈“驚魂”。
據(jù)新華社消息,日前,安徽省利辛縣破獲一起問題鴨血制售案,涉案“鴨血”實為添加甲醛的豬血,且甲醛超標400多倍。兩名犯罪嫌疑人自2010年9月至今,已制售10多噸甲醛鴨血。另據(jù)《新京報》消息,近日,北京市昌平區(qū)的兩家香干黑作坊被查獲,涉案香干1200斤,生產染色劣質香干的兩家黑作坊還涉嫌使用智障工人。
年關將至,有網友調侃甲醛鴨血與黑作坊香干準時送上了“新春賀禮”,“恭祝國人2012年更加百毒不侵!”也有網友列舉包括甲醛鴨血、黑作坊香干在內的食品安全事件,稱“據(jù)說一個中國人死了,倒在地上,拍扁了就是一張元素周期表。”
少了討伐聲,多了調侃與反諷,有專家認為這種網絡輿情的變化,體現(xiàn)出人們對于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問題已抱有一種無奈的自嘲態(tài)度,這是次次監(jiān)管不力的后果。
有評論認為,是唯增長主義制造了這筆“健康赤字”,也讓中國人慢慢患上了“食品安全焦慮癥”,重建有道德的商業(yè)精神、健全政府監(jiān)管機制,才能還原市場經濟既是“法治經濟”又是“道德經濟”的本來面目。
然而直至今日,道德與法治在一樁樁堂皇上演的食品安全事件面前,沒有發(fā)揮多少威力卻日顯羸弱,曾有評論指出,中國人已陷入“食面埋伏”之境。“鴨血與香干之后,不知餐桌上的哪樣食品又會變身驚魂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