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三途河,冥界的河名。又稱葬頭河、渡河、三瀨河、三涂川。傳說中,“三途河”是生界與死界的分界線。因為水流會根據(jù)死者生前的行為,而分成緩慢、普通和急速三種,故被稱為“三途”。
歷史淵源
依中日佛教界所傳,人死后,應渡此河。據(jù)流傳于中日佛教界的《地藏菩薩發(fā)心因緣十王經(jīng)》所說,此河位于第一秦廣王廳到第二楚江王廳的途中,有緩急不同的三瀨,即山水瀨、江深淵、有橋渡。人在死后七日至二七日間,隨罪業(yè)輕重而涉不同的瀨。官廳前有大樹,名衣領樹,樹上住有奪衣婆、懸衣翁二鬼,專門奪取死者的衣服而懸掛于樹枝上,由樹枝下垂的高低斷死者罪業(yè)的輕重,而后送至王廳。如該經(jīng)之頌文云(卍續(xù)150·770下)︰‘二七亡人渡奈河,千群萬隊涉江波,(中略)無衣寒苦逼自身,翁鬼惡眼出利牙。’
三途河之說,始見于《十王經(jīng)》,他經(jīng)未見提及。唯《金光明經(jīng)》卷二〈四天王品〉載︰‘是經(jīng)能令地獄、餓鬼、畜生諸河焦干枯竭。’《地藏本愿經(jīng)》亦謂地獄途中有三重大海。又,《正法念處經(jīng)》卷七說,地獄有河,名為鞞多羅尼,河極深,波濤涌迅,甚可怖畏,以善不善業(yè)為流水,心彌泥魚能行此河,若入若出,出者天人,入者地獄、餓鬼、畜生;心彌泥魚在愛河中如是出入。
此外,印度教的地獄說中也有同名的河,河內充滿血毛骨等,惡臭難堪,或在現(xiàn)世和地獄的中間,或為地獄的一部分。河旁有一老婦脫罪人衣服,一老翁取衣懸掛樹枝上,因罪的輕重大小而枝條垂下程度不一。此說與《十王經(jīng)》之說類似。[1]
相關內容
渡三涂河
就像生與死只有輪回可以跨越一樣,渡過“三涂河”的方法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三涂河”上的渡船,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然而渡船是要付船費的,沒有路費的靈魂將不能登上渡船,就算登上了,也會被船夫丟進“三途河”。那些無法渡河的靈魂在輪回欲望的驅使之下,會涉水渡河,但是“三涂河”的河水不但沒有浮力,而且還具有能夠腐蝕靈魂的劇毒。那些下水的靈魂將永遠沒有上岸的機會了,只能變成“三涂河”里的水鬼。永遠無法轉生的痛苦和徹骨冰冷的河水使那些水鬼對其它還有輪回希望的靈魂產(chǎn)生了妒忌。只要有靈魂落水,他們就會一擁而上,將其拉入河底也變成和他們一樣的水鬼。
在日本《源氏物語》中介紹,當時俗說,女人死后必渡三涂川,川中有深淺不同的三涂,視其人生前善惡指定一涂。渡時由第一個男子援手。俗謂女子死后渡三涂川(火涂、血涂、刀涂)之前,由最初交歡之男人牽引。
據(jù)說渡三途河的船費是6文錢,日本真田家的家徽既是這個,代表了真田家在戰(zhàn)場上拼死的決心。據(jù)說人死后把錢放在棺材里一起下葬,就可以在死后用來渡河了。
三途河之花
彼岸花,惡魔的溫柔。傳說中自愿投入地獄的花朵,被眾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黃泉路上,眾魔不忍,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魂們一個指引與安慰。
彼岸花,花開開彼岸,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傳說此花是冥界接引之花,花香有魔力,能喚起生前的記憶。彼岸花開在秋彼岸期間,非常準時,所以才叫彼岸花吧。相傳此花只開于黃泉,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 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此花一名曼珠沙華,紅色花又名彼岸花,也稱為Red Spider Lily。人稱“草莫見花莫見”。在日本被稱作マンジュシャゲ,發(fā)音是曼珠沙華,花語是“分離/ 傷心/不吉祥/死亡之美”。
相傳此花只開于黃泉,一般認為是只開在冥界三途河邊、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ㄈ缪粯咏k爛鮮紅,鋪滿通向地獄的路,且有花無葉,是冥界唯一的花?;ㄏ銈髡f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在黃泉路上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得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當靈魂渡過忘川,便忘卻生前的種種,曾經(jīng)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三涂河”與“忘川河”
傳說1
“三涂河”與“忘川河”是同一條河,國外稱“三涂河”中國謂之“忘川(河)”。
傳說2
“忘川(河)”是匯入“三涂河”最長的支流之一。
忘川河
傳說中,人死之后要過鬼門關,經(jīng)黃泉路,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由“忘川河”劃之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黃色,里面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面, 走過冥界的忘川,就會忘記塵世中的一切。
奈何橋
傳說中人是生生世世輪回反復的。這一世的終結不過是下一世的起點。生生世世循環(huán)的人無法擁有往世的記憶,只因為每個人在轉世投胎之前都會在奈何橋上喝下忘記前程往事的孟婆湯。所以,走在奈何橋上時,是一個人最后擁有今世記憶的時候。這一刻,很多人還執(zhí)著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卻又深深明白這些意愿終將無法實現(xiàn),就會發(fā)出一聲長長的嘆息。這也是這座連接各世輪回的橋命名為奈何橋的原因。
相傳在豐都鬼府,通過山門即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橋稱作奈何橋,橋下一個石池即為血河池。此奈何橋東首為地藏殿,西首為血河將軍殿,相傳奈河是鬼魂要過的第一道關。
孟婆湯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臺叫望鄉(xiāng)臺.望鄉(xiāng)臺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xiāng)臺上看最后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緣無份"又何必強求?
"孟婆湯"是一個中國的古老傳說,這在瀾子家一本古書上記載著。在那個傳說中人是生生世世輪回反復的。這一世的終結不過是下一世的起點。生生世世循環(huán)的人無法擁有往世的記憶,只因為每個人在轉世投胎之前都會在奈何橋上喝下忘記前程往事的孟婆湯。所以,走在奈何橋上時,是一個人最后擁有今世記憶的時候。這一刻,很多人還執(zhí)著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卻又深深明白這些意愿終將無法實現(xiàn),就會發(fā)出一聲長長的嘆息。這也是這座連接各世輪回的橋命名為奈何橋的原因。
三生石
人死后,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橋邊,張望著紅塵中那些準備喝孟婆湯、輪回投胎的人們。
傳說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樣。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回,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黃泉路
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蕓蕓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在中國,傳說人死后,會有陰間的捕快黑白無常來捉拿人的魂魄,把他們帶到陰曹地府去接受陰間大法官閻羅王的審判,以決定他們是升天做神仙;或再次投胎做人;還是打入十八層地獄去受苦。人的魂魄到陰間報到要走很長一段路,過很多的關;黃泉路一是對這些關和路程的總稱;另一種是專指這一路程中的一段叫黃泉路的路。
有人認為,人的陽壽到了就會死,這是正常的死亡,正常死亡的人首先要過鬼門關,過了這一關人的魂魄就變成了鬼,接下來就是黃泉路,是接引之路。在黃泉路上有火紅的彼岸花。彼岸花是一般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 接下來還要過忘川河、奈何橋、跨過三生石,喝孟婆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