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堪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名稱:情何以堪

    情何以堪 - 解釋

    也有作“物猶如此,人何以”。

    堪:承受。

    何以:賓語前置,即“以何”。

    意思:感情又怎么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情何以堪 - 出處

    出自《世說新語》,原文為“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詞語:情何以堪

    拼音:qíng hé yǐ kān

    英文:Feel then

    例句 On toast invited, who with the same drunk, has a long song when the cry, feel then?

    (舉杯邀月,誰與同醉,長歌當(dāng)哭,情何以堪?)

    釋義

    也有作“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堪: 承受。 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 意思: 感情又怎么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編輯本段出處

    出自庾信的《枯樹賦》;南朝宋時期《世說新語》。

    原文

    “花易謝,霧易失,

    夢易逝,云易散。

    物尤如此,情何以堪?”

    ……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凄愴江潭;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相關(guān)典故

    作者借《續(xù)晉陽秋》和《世說新語》所記兩則晉人殷仲文、桓溫對樹興嘆故事,演繹敷衍,借闡說樹的榮枯,抒寫自己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

    唐張鷟《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軼事:“庾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賦》以示之,于后無敢言者。”其實庾信入北以前,他的文名已經(jīng)震動大江南北,不可能出現(xiàn)文中所說的被輕視的情況。所以這個故事我們只能當(dāng)小說家言來看。但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視《枯樹賦》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而《枯樹賦》在寫樹之榮枯時,奢麗宏衍,恣肆夸炫,且極力征事用典,以顯文思富贍,也使此賦在情感充沛、氣骨清健的風(fēng)格中,帶有齊梁文學(xué)的華麗面貌,是庾信文風(fēng)集南北大成的體現(xiàn)。這篇賦寫作時期不能確定,或根據(jù)上引《朝野僉載》,以為成于庾信羈滯北方的初期。但從本文看,其情調(diào)之沉痛與絕望情緒,更接近其晚年頹唐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