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焦慮癥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考試焦慮癥是一種在考試情景下通過個體的認知評價激發(fā)的負面情緒反應,這種情緒會導致各種防御或逃避考試的行為,并影響個體的認知、情緒及人格健康??荚嚱箲]癥屬于焦慮癥的一種特殊類型,多發(fā)生在學生身上。

    考試焦慮癥 - 表現

    考試焦慮是一種由多因素影響所致的心理失調現象,不僅與個體學習成績差或家長期望高有關,更與個體人格因素、認知方式、學習和考試技巧、家庭教育方式、學校教學評價等有很大的關系。

    主要表現為:

    1、情緒激動、慌張,不能自制,有的伴有手足發(fā)冷、心跳加速、肌肉緊張,甚至頭昏等反應;

    2、注意障礙,即注意力集中不起來;感知障礙,如視聽困難、感受性降低,甚至把試題要求看錯;

    3、記憶障礙,即平時熟記的東西回憶不起來,但一出考場又能想起;思維遲鈍、混亂。

    考試焦慮癥 - 病因

    學生的客觀生理因素

    1、遺傳素質對個體考試焦慮的水平是有一定影響的。

    由于每個人從父母那里繼承的遺傳基因不一樣,他們的神經類型的強弱也不一樣,神經系統(tǒng)強的人比較敏感,容易激動,容易較多地體驗到焦慮情緒。

    2、學生個體的成熟水平也決定考試焦慮癥的程度。

    根據教育專家研究發(fā)現,小學低年級兒童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有了一定發(fā)展,但其興奮和抑制的調節(jié)能力還比較低,容易受環(huán)境的刺激而失去平衡。初中學生腦神經細胞的分化機能基本上達到成人的水平,但由于性成熟對大腦垂體的影響使得神經活動的興奮性較強,而抑制性較弱,致使其情緒表現比較強烈并具有較高的易感性。

    高中學生大腦皮質的結構和機能已經達到成人水平,興奮和抑制過程基本平衡,但是神經聯系的復雜化和大腦活動的機能仍有待于繼續(xù)完善。進入大學以后,身心發(fā)育已經基本上完全成熟,能夠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考試焦慮的水平明顯降低。

    學生的主觀心理因素

    考試焦慮是個體的一種情緒體驗,以下這些研究揭示了考試焦慮與某些心理因素的關聯。

    個體成就目標是指個體在從事與成就相關的活動時所持有的目標,它影響認知過程,進而決定個人在成就情景中的行為表現。成就目標理論認為人在成就情景中通常會采取兩種不同形式的目標:掌握目標和表現目標。

    掌握目標強調發(fā)展能力,與個人努力和學習成績呈正相關;表現目標強調個人能力。

    表現目標又分為趨向成功和避免失敗兩種目標。

    趨向成功的表現目標追求的是通過與他人的比較來展現自己的能力,而避免失敗的目標,關注如何避開失敗的情景,以免在別人面前展現出低能的形象。有專家就動機、成就目標和考試焦慮理論認為,考試焦慮是表現回避目標對考試成績影響的中介機制。

    家庭環(huán)境因素

    專家認為,考試焦慮是在童年發(fā)生的,是與家長相互作用的結果。家長的負面評價是兒童考試焦慮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兒童將家長給予的負面或指令性信息進行內化,并使兒童感到一種敵對和內疚。而這種敵對、內疚和憤恨不被兒童理解,會造成焦慮、內疚、憂傷、痛苦等。學者認為,在中國社會環(huán)境中,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導致學生考試焦慮的原因主要包括:

    1、家長對學生期望值過高,使學生疲于應付學習和考試;

    2、家長片面追求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忽視學生其他能力的發(fā)展,導致學生將全部的自身價值放在學習上,產生過度焦慮;

    3、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壓抑了孩子的獨立自主性,從而導致考試焦慮;

    4、專制型的教育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們的心理更加封鎖。

    這些或封鎖或逆反的心理都是一種防御機制,表面上的我行我素和玩世不恭與內心對父母的內疚感構成一對嚴重的矛盾。這種矛盾會越演越烈,影響學生的學習,造成學業(yè)不良和考試焦慮等方面的障礙。

    學校環(huán)境因素

    學校生活是學生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1、學校環(huán)境因素對學生考試焦慮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成績的過分關注使學生也過分關注自己的學習成績,因而易于產生考試焦慮。同時,教師平時對學生的作業(yè)和測驗安排得過緊,提出的要求過高,加重了學生對考試的恐懼感。師生關系不良也會助長學生的厭學情緒,因平時沒學好,當考試來臨時引發(fā)焦慮。

    2、同學關系不融洽,表現在同學間學習成績的競爭上,使他們過于看重考試的成敗。

    3、學習時間過長和學習過程中受到許多外界因素的干擾,也會因學習任務難以完成而滋生對考試的焦慮。

    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個性素質,優(yōu)化其成長環(huán)境,使他們在面臨考試時愿意并且能夠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心理援助。

    考試焦慮癥 - 影響

    1、適度的焦慮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反應更加迅速,思維更加敏捷,有助于學生發(fā)揮出最佳水平。過度的考試焦慮會干擾回憶過程,同時對思維過程起到瓦解的作用,從而使學生考試發(fā)揮失常。

    2、考試焦慮癥還可能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長遠的影響,轉化成為慢性焦慮,導致患者不能發(fā)揮正常的認知功能,對人的評價缺乏客觀標準,同時情緒變得不穩(wěn)定,自制力下降,社會適應能力下降。

    3、從對軀體的影響來看,考試焦慮癥對神經、心血管、消化、呼吸以及內分泌系統(tǒng)均會產生影響,導致神經衰弱、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胃潰瘍、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

    考試焦慮癥 - 調控方法

    認知調控

    1、堅決杜絕用“完了”、“我糟糕透了”等這種消極的語言暗示自己;

    2、消除大腦中的錯誤信息,不要被一兩次考試失敗和一兩科考試失誤所嚇倒,不要以偏概全,認為自己不行,而喪失信心;

    3、適當減輕周圍環(huán)境的壓力,針對種種擔憂,自己和自己辯論,用這種理性情緒療法,糾正認知上的偏差。

    行為矯正

    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放松訓練,一種是系統(tǒng)脫敏訓練。放松訓練和系統(tǒng)脫敏訓練的原理,是交互抑制原理,即人在放松狀態(tài)下的情緒,與焦慮是相互抵抗的,比如放松狀態(tài)出現了,必然會抑制焦慮和緊張狀態(tài)的出現。

    睡眠消除法

    事實證明,很多臨考學生的“考試焦慮”是由于學習過度疲勞、睡眠不足引起的。針對這種情況,臨考學生一般不易“夜半挑燈”苦讀,要養(yǎng)成中午小睡的習慣。因為良好的、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大腦疲勞,換取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頭腦。充足的睡眠是從容應考的前提,也是克服考試焦慮情緒行之有效的方法。

    運動消除法

    學生以腦力活動為主,而適當的運動是消除大腦疲勞的有效方法。臨考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散散步、打打球、做做體操。因為運動可以消除一些緊張的化學物質,雖然使肌肉疲勞,但可以放松神經。

    興趣消除法

    人們在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整個身心都會投入進去,進入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什么憂愁煩惱都會拋到九霄云外。因此,在緊張的學習之后,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如,唱唱歌、看看報、聽聽音樂等等,都可以消除疲勞,化解煩惱,遠離考試焦慮情緒。

    情緒宣泄法

    情緒宣泄是緩解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

    1、聊天法,即通過向親人或朋友,述說自己的積怨,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同情,讓自己的內心得到調整;

    2、哭笑法,如果內心憋得難受,又無法與人傾訴,應當找一個適宜的地方,放聲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內心的不平;

    3、書面釋放法,可以用寫日記或書信的方式,釋放自己的苦惱;

    4、上網法,有條件、會上網的臨考學生朋友可通過電腦網絡與網友交流思想,排遣煩惱。

    游戲轉移法

    即通過開展游戲活動,讓處于“考試焦慮情緒”的臨考學生參與其中,進入角色,忘記疲勞,轉移注意力,釋放體內積聚的能量,調整機體的平衡,擺脫內心的煩惱。

    食療法

    食療法就是增加身體營養(yǎng)的方法,臨考學生腦力勞動強度大,能量消耗大,需大量補充營養(yǎng)。因此,必須設法增加適量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時還要補充大腦所需的維生素、氨基酸以及鈣、鐵、鋅等微量元素。

    音樂療法

    音樂能影響人的情緒行為和生理機能,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節(jié)律發(fā)生良性的變化。如:圣潔、高貴的音樂,可使人凈化靈魂、境界開闊;速度較緩的音樂給人以安全感、舒適感;清澈、高雅、透明的古典音樂,可以增進人們的記憶力、注意力;浪漫的音樂,可激起人們惻隱、憐憫之心;流行音樂,可使人感情投入;時尚音樂,可釋放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