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蟲卵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鉤蟲卵gōu chóng luǎn

    鉤蟲卵:橢圓形,無色透明,大小約(56~76)um×(35~40)um,卵殼薄。隨糞便排出時,卵內(nèi)已含4~8個卵細胞,卵殼和卵細胞之間有明顯的空隙。若患者便秘或糞便放置過久,卵內(nèi)細胞可以可分裂為多個,成為桑椹期,甚至發(fā)育為幼蟲期。各種鉤蟲卵在光鏡下不易區(qū)別。

  • 詳細解釋


     簡介

           鉤蟲卵是鉤蟲的卵。鉤蟲卵屬蟲卵,是卵殼薄,無色透明;鉤蟲卵對稱,兩端鈍圓,鉤蟲卵卵殼兩端間隙較大。剛排出體外的蟲卵,內(nèi)含有2~4個細胞,新鮮鉤蟲卵內(nèi)含2~8個細胞,聚集在橫徑最寬部。HE×500。(如糞便擱置1~2天后,則蟲卵內(nèi)細胞分裂為多細胞期成發(fā)育為幼蟲期)觀察方法:取飽和鹽水漂浮法所得蟲卵(或取保存于福爾馬林液中的蟲卵懸液作直接涂片)進行觀察。

    鉤蟲貧血機理

    ①鉤蟲口囊內(nèi)有鉤齒或板齒咬附、破壞腸粘膜并吸血。②鉤蟲吸血時,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丟失。③因鉤蟲寄生造成人丟失的血量,為吸血量、移位傷口滲血量、咬附點滲血量和偶爾腸粘膜大面積滲血量的總和。每條十二指腸鉤口線蟲每日所致失血量為0.14~0.4d,而美洲板口線蟲為0.01~0.1m1。④鉤蟲破壞腸粘膜,影響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加重貧血的發(fā)生。⑤宿主全身營養(yǎng)不佳時,雖有少量鉤蟲寄生,也可出現(xiàn)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