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
běn lái
  • 拼 音:běn lái
  • 注 音:ㄅㄣˇ ㄌㄞˊ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釋義]
    (1) 基本義:(形)原有的。
    (2) (副)原先;先前。拿先前的情況和現(xiàn)實的情況對比;表示語氣的前后轉(zhuǎn)變。多用于上半句;用先前的情況給下半句語氣的轉(zhuǎn)變提出前提或基礎(chǔ):他本來身體很弱;現(xiàn)在很結(jié)實了。
    (3) (副)表示理所當然:本來應(yīng)該你去。
    [構(gòu)成]
    偏正式:本〔來
    [例句]
    本來的面目。(作定語)本來他不在這個廠。(作狀語)
    [同義]
    原本、原來

  • 近義詞

    原本、原來、正本、向來、原先、歷來、從來、素來

  • 英文翻譯

    1.(原有的) original

  • 詳細解釋

    ◎ 本來 běnlái
    (1) [from the beginning]∶從一開始
    (2) [originally]∶向來,原來
    (3) [at first]∶原先;先前
    (4) [of course]∶理所當然
    (1).原來,向來。 三國 魏 曹操 《選舉令》:“事本來臺郎統(tǒng)之,令史不行知也?!?唐 白居易 《白發(fā)》詩:“況我今四十,本來形貌羸。” 宋 陸游 《題梁山軍瑞豐亭》詩:“本來無事只畏擾,擾者才吏非庸人?!?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然知行之體,本來如是,非以己意抑揚其間?!?楊朔 《京城漫記》:“這地方在 北京 南城角,本來是京城有名的風景區(qū)?!?br>(2).指人本有的心性?!缎咽酪鼍墏鳌返诙换兀骸澳闳プ咭辉?,回來也誤不了你的正果。但不可迷失了本來,墮入輪迴之內(nèi)。” 黃人 《<小說林>發(fā)刊詞》:“心理之辟,尤在昧厥本來?!?br>(3).謂本有心性沒有泯滅。 唐 寒山 《詩》之二七七:“萬機俱泯跡,方識本來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