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牲
sān shēng
  • 拼 音:sān shēng
  • 注 音:ㄙㄢ ㄕㄥ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三牲 sān-shēng
    [the sacrifice (pigs,sheep and cows)] 古時祭祀用的供品,分大三牲(豬、牛、羊)和小三牲(雞、鴨、魚)兩種

  • 詳細解釋

    (1).牛、羊、豕。俗謂大三牲。《孝經·紀孝行》:“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不為孝也?!?邢昺 疏:“三牲,牛、羊、豕也?!?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太牢三牲,曷能濟焉!” 宋 司馬光 《送巢縣崔尉》詩:“何必羞三牲,然后稱甘旨?!?明 無名氏 《尋親記·勸勉》:“問寢承顏,難效三牲之養(yǎng)?!?洪深 《青龍?zhí)丁返谝荒唬骸澳囊秽l(xiāng)缺雨,就備著三牲祭禮,打著鑼鼓,放著鞭炮,抬著一個瓶子,來迎龍王?!?br>(2).豬、魚、雞。俗謂小三牲。 唐 韓愈 《李君墓志銘》:“五穀三牲,鹽醯果蔬,人所常御。”此三牲指豬、魚、雞。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湘潭 韶山 地方議決客來吃三牲,即只吃雞、魚、豬?!?br>(3).道教謂麞、鹿、麂為玉署三牲。 宋 陶穀 《清異錄·玉署三牲》:“道家流書,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