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訓
jiè xùn
  • 拼 音:jiè xùn
  • 注 音:ㄐㄧㄝ ˋ ㄒㄩㄣ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1).借音義相通的字解釋別的字。 清 劉淇 《<助字辨略>自序》:“借訓,如‘學之為言效也’、‘齋之為言齊也’是也?!卑创搜砸浴靶А庇枴皩W”、以“齊”訓“齋”,謂之借訓。
    (2).古人解經舊注中,凡不見于《說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義訓,謂之借訓。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閻若璩》:“﹝ 宋半塘 ﹞為《説文解字疏》,詳贍辨博,又益以附、借、備三門,如水部‘沛’字,本 遼東 水名,附訓為澤,借訓為大,為仆,此皆見於經傳者。若見於史者,如《漢書·禮樂志》:‘神哉沛。’ 師古 注:‘沛,疾也?!?司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師古 注:‘感動。’又《大人賦》:‘沛艾赳螑?!ⅲ骸?張揖 曰:沛艾,駊騀也。’則謂之備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學。附者,《説文》無此訓,以經注訓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與附益無二;又非通借之借,意當時必有一説以處之,不可得聞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