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快閃族 聚會快閃族(Flash mob)是一群互不相識的人,透過因特網相約在指定時間和地點集合,然后一起做出一些無意義的動作,例如拍手掌、叫口號等。
出現(xiàn)過程
快閃族是于2003年最先在紐約出現(xiàn),后來擴展至歐洲、亞洲等。
快閃族最早起源于2003年5月美國紐約的曼哈頓。當時一個名叫比爾的組織者召集了500余人,在紐約時代廣場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條機械恐龍,5分鐘后眾人突然迅速離去,快閃族因此而聞名。
快閃族是都市時尚文化中的一種,是現(xiàn)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開的一個善意的玩笑。他們當中的多數(shù)人表示,如果活動設計合理,自己將會主動參加。當然,也有些人因為擔心造成誤會,而采取保守的態(tài)度。
如今,快閃活動已風靡全球,羅馬、東京、香港、臺灣等地,都可以見到快閃族的身影,以及他們類似于行為藝術的表演或娛樂。而成都、杭州、長沙、哈爾濱、西安和長春等地都有人玩過。
快閃律例
1.所有快閃言行,必須遵守當?shù)胤ㄒ?guī)和注意安全;
2.快閃指令,必須“時間、地點、言行”三明確;
3.快閃內容,要簡單易記、任何人士均可實施;
4.快閃的標準時間,要約定先進入某一網站或打電話到“117”報時臺核準時間,做到分秒不差。
“FlashMob快閃族”,他們一般擁有高學歷和有固定職業(yè),只是平常接觸電腦的機會多,并愿意去嘗試一些新的行為,當然前提是不準損害社會和危及安全的言行。
快閃,F(xiàn)lash,做完了即閃,從網絡的虛擬世界走入了現(xiàn)實社會后,就要快些閃回到虛擬世界去,絕不相認。如果你問其他快閃友:“我們一起去泡吧……好嗎?”那可是違反了快閃族的“天條”了。
舉例
2003年8月,有人發(fā)起全港首個快閃行動,在指定日期時間到旺角一間電氣店問店員有沒有游戲機售賣(該店不賣游戲機),然后集體拍手叫好后各自離開。但到了行動當天,玩快閃的人只有發(fā)起者,一名十來歲的小孩而已。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的麥當勞,集體舉起紙巾并跳芭蕾舞,行動持續(xù)了一分鐘,之后四散離開。該行動被稱為全港首個成功的快閃行動。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動有,在尖沙咀鐘樓外喊“我愛香港”、在某超級市場集體拍西瓜等。
意大利:假裝買書:羅馬是歐洲首個出現(xiàn)快閃族的地方。今年7月24日,300人在10分鐘內蜂擁至一家圖書館,向館員查詢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書,時間一到,他們一同拍手15秒后迅速散去。
加拿大:扮青蛙跳:8月初多倫多首度出現(xiàn)“快閃族”活動。當晚6時半,數(shù)十名本地快閃族在央街與艾靈頓道交界處一商場外聚集,聽取道首領現(xiàn)場指示后,數(shù)十人便一起步入商場內的TOYSRUS玩具店,扮青蛙在店內跳來跳去。
德國:張傘跳高:柏林的快閃族則于今年7月30日首現(xiàn),策劃的男子在街頭拿彩色雨傘,號令在場75人隨意跳高、鼓掌或伸展雙臂、轉圈。8月1日傍晚6時過1分,德國柏林鬧市區(qū)街頭突然有40多個人一起使出手機,大喊“是啊是啊”,然后開始鼓掌。
英國:家具店聚會:8月7日晚,由一名40歲的倫敦人號召的英國“快閃族”在倫敦購物區(qū)出現(xiàn),約200人首先按所屬星座分類,到不同酒吧聚集,細閱叮囑他們“別讓旁人看到”的指示:“你要在18:30到達”13分鐘后,快閃族到一間家具店,依批示用手機致電朋友和稱贊店內家具。正當該店經理心頭大喜時,群眾迅速在他面前散去。
在日本曾有閃客約定穿上黑色西裝或套裝,白襯衣,打黑色領帶,戴黑色墨鏡,在同一時刻出現(xiàn)在某廣場上,然后一起拿起手機邊走動邊做打電話狀。當上百號人按約定出現(xiàn)時,周圍的人們都驚呆了:仿佛突然進入了“黑客帝國”一樣。正當人們還在愕然時,突然哨子一響,“黑客”們迅速從四面八方撤離現(xiàn)場,10來秒鐘的工夫就無影無蹤了。
蘇城街頭首現(xiàn)快閃族
某天觀前街玄妙觀廣場上突然聚集了百余名身穿橙色上衣,頭戴火焰型面具的年輕人,他們在廣場上逗留了一會后相互擊掌,然后迅速向四面散開,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這是首次出現(xiàn)在蘇州街頭的“快閃行動”。
在觀前街出現(xiàn)的“閃客”,主要為追逐時尚、尋求新奇的年輕人,他們通過短信聯(lián)系,在蘇州移動的支持下進行了此次“快閃”活動。他們將自己分為文化、體育、游戲、影音、創(chuàng)業(yè)、旅游6個“部落”,在各自“部落首領”的帶領下列隊、擊掌、散開。教育學院的一年級女生辰辰是其中一員,她說,“這是表達青春激情的一種方式,很好玩”。但是更多的旁觀者對此卻有些莫名所以,不知道他們在干什么。
北京
組織者要做中國快閃族
在西單中友百貨門前,12名自稱“快閃族”青年男女突然手持玫瑰單腿跪地向一名女孩求婚,路人紛紛側目。
杭州街頭一道“酷”風景
在杭州一家大型商場門口,“快閃族”們在這里共同起舞,成了杭城街頭一道“酷”風景。
最默契的舞者:西安快閃族
在邁克爾•杰克遜的誕辰,西安快閃族集結在西安世紀金花廣場,上百名“路人”齊跳MJ的成名曲《Beat It》。1分20秒后,音樂戛然而止,舞者迅速散開,讓圍觀者目瞪口呆。此活動被譽為中國最成功的一次快閃活動。
12人鬧市上演“求婚劇”
“你愿意嫁給我嗎?”一個青年男子手持玫瑰突然從路人中擠出單膝跪地向一名年輕女孩大聲求婚。隨后,人群中又閃出數(shù)個年輕人手持玫瑰向該女孩求婚。
不到一分鐘,跪在女孩面前求婚的年輕人已經達到12人,其中竟然有3名女子。“你是用XX聊天軟件的人嗎,我只愿意嫁給這樣的人。”女孩大聲問道。半跪在地上的男女們競相聲稱自己是,并和女孩一起大喊該軟件名字。隨后,這些年輕人迅速消失在驚訝的圍觀人群中。
據了解,此前,這些青年男女曾經演練過一次,有4名男參與者見人多沒敢上前。“求婚”只能重新進行。
“都是通過手機召集。”組織者之一閆先生稱已為這次“求婚”準備了至少一周時間。閆先生稱他經常使用手機軟件與同是25歲上下陌生年輕人聊天,在手機上有近300個聯(lián)系人。一個多月后,有人問其能否像國外一樣組織一次“快閃”活動。“約地點和行動方案,做完就散伙。”“快閃”信息發(fā)布后立刻有50多個年輕人響應。隨著時間臨近,閆先生發(fā)現(xiàn)有不少人開始動搖,其中女性只肯做旁觀者。“人多唱歌,人少就求婚。”組織者準備了兩套方案,一種是大家突然出現(xiàn)后合唱一首歌曲迅速散去,另一種就是被實施的“求婚”方案。
閆先生表示“快閃”只是年輕人調劑心情方式,不影響他人生活。他說國外能聚齊100人就是大活動,中國也應有“快閃族”。
許多人一時沒看懂
“挺有意思的。”路過的王小姐雖然沒看懂眼前發(fā)生的一切,還是很喜歡這種方式,她說都市里年輕人活得很累,需要有釋放的機會。但更多的旁觀者卻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年紀較大的受訪者則表示對“快閃族”無法理解。一名婦女在突然出現(xiàn)的“求婚劇”面前摟緊了自己的孩子。她稱很難猜透現(xiàn)在年輕人心里都想些什么,這樣的行動沒有任何意義。
專家稱他們宣泄青春情緒
據了解,“快閃族”曾在外地出現(xiàn)過,對此,有專家認為,現(xiàn)代社會雖然通訊發(fā)達,但人們之間的內心交流卻在減少,“快閃族”的出現(xiàn),從表面上看,是通過“無厘頭”的游戲在公眾面前表現(xiàn)自我、張揚自我,實際上是為了尋找歸屬感。但這種行為應該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損及他人,同時要注意安全。
被人注視
2007年11月11日,50名網友聚集在武昌新世界大門口,突然一聲號令,大家集中起來大喊“快閃”,隨后各自從不同的方向離開。短短幾秒鐘,原來嘈雜的大門口頓時安靜下來,當路人回頭看向他們的方向時,一群人卻瞬間散開。這就是江城快閃族的第一次活動,效果很轟動。
“快閃行動”是新近在國際流行開的一種嬉皮行為。許多利用網絡聯(lián)系的人,約定一個指定的地點和時間同時做一個指定的不犯法卻很引人注意的動作,然后趕快走人。又譯“聰明暴民(SmartMobs)”、“暴民(Mobs)”、“快閃暴走族(flashmobs)”等。開“快閃”先河的是美國一名文化工作者,他認為自己是純?yōu)楦阈Γ稳輩⒓诱叨际?ldquo;莫名其妙的一伙”。
12月初,30名“快閃族”聚集在一家肯德基店。大家選派出兩名代表,走上前大聲問服務員:“請問有盒飯嗎?”服務員當時一愣,回答“沒有!”兩人朝外面的人群眨了個眼睛,外面的人開始大喊:“哦,那我們就去麥當勞了!”說完,30人一起閃了,留下顧客和工作人員目瞪口呆。
快閃族中,年齡層次也同樣集中在十幾到二十幾歲之間。中南一家醫(yī)院的護士李小姐也是江城快閃族成員之一,她告訴記者,自己的工作感覺很平淡,總是不自覺在內心呼喚一種激情和被人注視,所以加入了這種外人眼里很荒唐的團體。“不過感覺很刺激很好玩,下次有活動還要參加。”
目前,江城的“快閃族”也發(fā)展到了100多人,大家會不定期舉辦各類搞怪活動。
滿足心理需要
對于“快閃”活動,有專家認為,采用這樣激烈的形式的人可能具有比較強烈的“冒險心理”,敢于嘗試,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希望被別人注意的。現(xiàn)代社會雖然通訊發(fā)達,但人們之間的內心關注卻在減少,“快閃族”的出現(xiàn),從表面上看,是通過一種有時甚至是“無厘頭”的游戲在公眾面前表現(xiàn)自我,跟社會開一個玩笑,實際上是為了尋找歸屬感,在一個群體中宣泄青春的各種情緒,滿足一種心理需要。但這種行為應該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損及他人,同時要注意安全。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內心的交流減少背景下,“快閃族”的出現(xiàn),可以從三個角度看待。首先,從表面看是通過“無厘頭”的游戲在公眾面前表現(xiàn)自我;第二,就是尋求一種刺激;第三,現(xiàn)代社會年輕人會常感覺到“無價值感,無意義感”,在日本被稱作“無氣力”,即沒有生機地活著。年輕人精力充沛,但很多時候無處消耗,快閃運動提供了平臺,宣泄青春情緒,于是風行起來。人生下來就有展現(xiàn)自我的意識,嬰兒的大哭也是一種需要引起周圍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圍人的“回應”。快閃族強烈地希望通過刺激,最終的目的是希望進而“影響周圍人”,吸引他們的注意。如果他們能“回歸”社會,做一些既是個人興趣愛好又對社會公益事業(yè)有好處的事情,比如涂鴉、街舞等和街頭表演結合,也就更能被年輕人和大眾接受了。
分析
快閃族其性質是:突破渴望,超越自己,閃電式聚會。對此,有專家認為,現(xiàn)代社會雖然通訊發(fā)達,但人們之間的內心關注卻在減少,“快閃族”的出現(xiàn),從表面上看,是通過一種有時甚至是“無厘頭”的游戲在公眾面前表現(xiàn)自我、張揚自我,跟社會開一個玩笑,實際上是為了尋找歸屬感,在一個群體中宣泄青春的各種情緒,滿足一種心理需要。但這種行為應該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損及他人,同時要注意安全。
現(xiàn)代社會人們內心的交流減少背景下,“快閃族”的出現(xiàn),可以從三個角度看待,首先,從表面看是通過“無厘頭”的游戲在公眾面前表現(xiàn)自我,張揚自我,第二,就是尋求一種刺激,第三,現(xiàn)代社會年輕會常感覺到“無價值感,無意義感”,在日本被稱作“無氣力”,即沒有生機地活著。我認為年輕人“力比多”充沛,但很多時候無處消耗,快閃運動提供了平臺,宣泄青春情緒,于是風行起來。
快閃族所做的大喊大叫等被視作莫名其妙的動作或者沒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就是為了吸引眼球,引起周圍人的注意。人生下來就有展現(xiàn)自我的意識,嬰兒的大哭也是一種需要引起周圍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圍人的“回應”??扉W族強烈地希望通過刺激,張揚自我,最終的目的是希望進而“影響周圍人”,吸引他們的注意。
采用這樣激烈的形式的人可能具有比較強烈的“冒險心理”,敢于嘗試,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攻擊他人的快閃族是因為安全感不足。同時,快閃族心理也是一種逃避現(xiàn)實壓力的選擇,他們在尋找刺激的過程中,從破壞性的行為中尋求滿足自己本能上的快感。起初可能是從無意識的傷害到別人,如果當事人做出受到性侵害類似的尖叫、害怕、手足無措等反應,則會使實施者得到鼓勵,進而使其有意識地傷害他人以獲得快感。
通過一次"快閃"行動,他們的因尋求意義,即自我而產生和郁積的焦慮得到了暫時的釋放,在強大的現(xiàn)實和社會面前的軟弱和無力的感覺得到了暫時的紓解,可當通過"快閃"建立起來的"虛幻自我"頭上的光環(huán)黯談下來時,他們隱隱感覺到了這個"自我"背后的虛無正張著那可怕的大嘴虎視眈眈地盯著自己--因為"快閃"的背后一無所有,它并不指向任何意義,于是,或許這正是另一次"快閃"行動或者與此相類似的行動開始的時候了罷。
行動進行的條件
必須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