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bù yóu zhōng

言不由衷

  • 拼 音:yán bù yóu zhōng
  • 出處:《左傳·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zhì)無益也?!睏畈ⅲ骸叭搜詾樾?,中同衷?!?/li>
言不由衷的意思:由:從;衷:內(nèi)心。話不是打心眼里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
  • 典故出處

    《左傳·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zhì)無益也。”楊伯峻注:“人言為信,中同衷?!?/p>

  • 近義詞

    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劍

  • 反義詞

    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 英文翻譯

    speak affectedlly

  •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由:從;衷:內(nèi)心。話不是打心眼里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
    成語舉例:清 龔自珍《對策》:“進身之始,言不由衷?!?br/>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
    產(chǎn)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衷,不能讀作“zōnɡ”。
    成語辨形:衷,不能寫作“哀”或“忠”。
    成語辨析:言不由衷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言不由衷多形容以敷衍為目的;不坦率;形容虛偽欺騙時成分要輕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虛偽欺騙的言行。
    成語謎面:表白

  •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諸侯鄭國的實力強大,鄭莊公任周朝的卿士,執(zhí)掌朝廷大權。他憑借自己的勢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當時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鄭莊公處理鄭朝政,卻有對號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讓他代替鄭莊公處理朝政。
    鄭莊公知道這件事后,對周平王特別不滿.周平王非常害怕,趕緊向鄭莊公解釋說,他沒有讓忌父取代鄭莊公的想法.為了取得鄭莊公的信任,他和鄭莊公互換人質(zhì),讓周太子狐到鄭國去作人質(zhì),而鄭公子忽則到周朝來做人質(zhì)。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孫子姬林繼位.稱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讓忌父代替鄭莊公當卿士。
    掌管朝政.鄭莊公知道后大怒,派大夫祭(zhài) 足領兵馬,到周朝的溫地收割麥子 ,并全部運送到鄭國.到了秋天,祭足又帶領兵馬到周朝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運回鄭國.從此,兩國之間的關系愈加惡化,彼此間結下了仇恨。
    說的話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即使互換人質(zhì)也是沒用的.這是當時的史官對這件事精辟的評論。